(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比的意义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比的意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10-27 20:5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比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例,理解与掌握比的意义,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3.渗透知识源于实践以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中初步感知比的意义      师:下面是我们人大附小校门的四张不同规格的长方形照片,请同学们欣赏。   (出示照片,如下)
师:你觉得哪些长方形照片看起来更美观、更舒服?   (全班统计,发现大多数学生喜欢A、B这两张照片)   师:在这四张长方形照片中,大多数同学不约而同地选择了A和B,谁来说一说想法?   生1:C号长方形太长了,D号长方形太扁了,都不好看。   生2:A、B两个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的比例比较匀称,看起来舒服。   师:看来,长方形好看不好看还与它的长和宽有关。   (出示A、B两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数据:长方形A长5厘米,宽3厘米;长方形B长8厘米,宽5厘米)   师:你们知道可以怎样来表示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吗?   (结合学生回答,师板书:长是宽的几倍:5÷3=5/3,8÷5=8/5;宽是长的几分之几:3÷5=3/5,5÷8=5/8)   师:对于这样的关系,还有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比。比如说,在长方形A中,长是宽的5/3倍,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5比3。那么,宽是长的3/5,可以说成什么?   生1: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3比5”。   师:谁会用比来表示长方形B中长和宽的关系?   生2:长与宽的比是8∶5,宽与长的比是5∶8。   师:想一想,什么是比呢?   生3:我觉得比与除法有关。   师(追问):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5:我看到这几个算式都是除法算式,发现比表示相除关系。   生6:求谁是谁的几倍,或者求谁是谁的几分之几,都用除法算,又能说成“比”,所以我觉得比跟除法有关。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和分析。   [评析:问题情境的创设应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背景。课始,通过提供生动的、引人入胜的材料——“长方形照片选美”,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得出长方形照片美的程度与照片的长和宽的倍数关系有关,从而自然地把“比”与“倍比”、“分数”联系起来。这样就先从整体上揭示了“比”的本质,并且为后面“黄金比”的教学做了必要的准备。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从除法与比的转化过程中,初步感知对两个数、两个量的比较还有一种新的数学表示方法,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      二、在对话交流中深入体验比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对比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来进一步研究比的意义。   1.出示:(1)围棋小组有男生5人,女生4人。(2)一辆汽车4分钟行驶了5千米。   师:你认为哪一组中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比来表示?如果能表示就请写下这个比,并想一想你写出的比是谁与谁比,比出来的结果表示什么意思。(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动笔做一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生1:第(1)题中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能用比来表示,第(2)题不能。(大多数学生都认同生1的意见,少数学生表示反对,师请双方代表分别说想法)   生2:因为第(1)题中的两个数量都是人数,单位相同,所以能用比来表示;第(2)题中的两个数量单位不相同,所以不能用比来表示。   生3: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不是已经知道比与除法有关吗?因此,第(2)题中的路程和时间也能相除,即能用比来表示。   生4:可是5÷4的得数表示什么呢?得数表示“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跟前面学习的倍数关系不一样啊!   师:刚才大家争论得很激烈,你们都有自己的见解。大家认为第(1)题可以说成两个人数的比,是因为它们单位相同,这是两个同类的量,比的结果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者几分之几。其实,第(2)题中的路程和时间单位不同,是两个不同类的量,也可以说成两个量的比,比的结果得到一个新的量——速度。   出示:(3)物美超市的香蕉售价是5元钱4斤。   师:这道题目中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能用比来表示吗?   生5:这两个量一个是总钱数,一个是买的数量,总钱数除以数量等于单价,所以也能用比来表示。   再出示:(4)淘气买了4支钢笔,每支5元。   师: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能用比来表示吗?   生6:这两个数量之间是相乘的关系,没有相除的关系,不能用比来表示。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想一想:什么是比呢?   生7:比就是除法。   师: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两个同类量之间的比,可表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或几倍。两个不同类量之间的比,可以得到一个新的量。   [评析:数学内涵的真正获得离不开比较、辨析活动,而这种辨析、比较的思维活动需要一定量的例子(特别是反例的对比)进行训练。如果举例过少,非本质属性的干扰力就会弱化,使知识获取的认知状态容易停留在思维表层。在上述教学中,从正、反例的角度由表及里地进行比较、辨析,促使学生从比的本质属性——是否具有相除关系来辨别“比”。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强化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并在批判与深入思考中深入体验比的意义。]   2.出示:笑笑一家在元旦那天驾车出游,行驶时间和行驶路程记录如下:上午行驶2小时,行程160千米;下午行驶3小时,行程270千米。   师:这是关于笑笑一家假期出游的一组信息,蕴含着许多比,你能快速地写出来吗?(生写略)   师:270∶2可以吗?为什么?   生8:不可以。一个是上午的时间,一个是下午行驶的路程,它们之间没有联系。   师:对!没有关联的两个数量之间不能用比来表示。   [评析:通过“依据信息写比”的练习,引导学生从“数”转移至“量”进行判别,思辨两个量的可比性和比的现实意义,既深化了对比的意义的理解,又为今后学习“正、反比例的量”的关系作了铺垫与渗透。]   师:通过学习,我们理解了比的意义。书上P50还告诉了我们一些比的其他知识,请同学们看书自学。(学生看书自学比的各部分名称、求比值等知识)   师:通过看书,同学们还了解了比的哪些知识?   结合生的汇报板书:   15 ∶ 3 =15÷3=15/3=5   前项?摇 比号 ?摇后项 ?摇比值   师: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值?   生9: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求比值就是用比的前项去除以后项。   出示: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   3∶4?摇 ?摇1/2∶2?摇 ?摇8∶4   (学生口述答案,师生集体反馈、评议)   师:你觉得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   生10:比是一个式子,有前项、比号、后项,而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小数、整数、分数。   师: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由前项、比号、后项组成。比值表示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是一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   [评析:为了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比”的意义,对于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比值这一部分内容,则让学生看书自学。这样不但节省了时间,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比”和“比值”的辨析、比较,加深了学生对比的意义的理解。]      三、在应用拓展中深化理解比的意义      1.出示:
涂色部分与空白部分的比是(),比值是()。   空白部分与涂色部分的比是(),比值是()。   师:同学们看一看,第一个比的前项是3,而在第二个比中,3怎么又是比的后项了呢?   生:因为第一个比是涂色部分与空白部分的比,涂色部分是3份,空白部分是4份,所以是3比4;而第二个比是空白部分与涂色部分的比,所以3是后项。   师:说得真好!颠倒两个数量的位置,就会得出一个新的比,它的意义也就不同。因此,大家在叙述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在比,不可颠倒顺序。   2.跑36千米大约需要2时,路程与时间的比大约是(),比值是(),这个比值表示的是()。   (学生个别回答,集体评议)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比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出示:一瓶洗洁精,使用说明上写着:洗洁液与水的比是1∶2。   师:你知道1∶2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说明一瓶洗洁精中,水是洗洁液的2倍。   生:表示1份洗洁液要加2份水。   生:洗洁液的体积是水的1/2。   师:如果一瓶洗洁精的质量是600克,那么,洗洁液和水各是多少克?   生:洗洁液是200克,水是400克。   [评析:数学知识的巩固过程,就是加深理解与灵活运用的过程。教学时,注重在应用中巩固,在应用中拓展。上述教学选择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或关心的题材,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比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师:你们还记得刚上课时我们观察的长方形照片吗?为什么很多同学都选择了宽和长的比是3∶5或者5∶8这两个长方形呢?   出示:其实,类似这样的实验早在100多年前,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费希纳就做过了。他设计了各种比例的长方形,先后请了592人来参观,并投票选出了最美的长方形。结果,长8宽5、长34宽21、长13宽8、长21宽13的长方形被评为最美的长方形。这些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值接近0.618,这就是美学史和数学史上非常著名的“黄金数”,这样的比也被称为“黄金比”。   师:我们选择的A、B两个长方形照片,它们的宽和长的比值分别是0.6与0.625,都接近0.618这个黄金数,所以感觉它们比较美。我们运用数学知识,为自己的感觉寻找到了一个理性的证明。   师:当一个物体的两个部分之比大致符合“黄金比”——0.618∶1时,会给人一种优美的视觉感受。所以,许多建筑、艺术作品都是按“黄金比”来设计的。(出示五角星、维纳斯雕像、雅典帕台农神庙等图片让学生欣赏)   [评析:充分挖掘数学的文化内涵,可以使数学教学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而是一种生动的文化交流,从而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体验到数学知识所产生的巨大的人文力量。]      四、课末总结      1.回顾我们是怎么认识“比”的。   2.留疑:生活中也有“比”,比如一场足球赛的比分是2∶0,它与数学上的“比”一样吗?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课后作业:以“有趣的黄金比”为题,写一篇数学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