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9张PPT。化学高考复习对策考试说明考试大纲之我见
人教社化学新教材
化学教材中的主干知识
高考化学试卷结构和题型
重建体系发展能力的备考方法
部分题型变化情况分析
感谢指正!
云南师大附中 杨卫东 13987677359大纲之我见抛砖引玉高考整体变化趋势注重双基
更注重能力
不考知识储备
考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品
选拔学习水平高的人
1.保守地说,高考试题的难度、范围、题型结构在过去的两三年内是基本稳定的;这种稳定性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一点。 2.各科近几年内对考试大纲的调整只是微调,考试大纲中较为稳定的部分一直是各科的主要得分点。 3.高考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能力,主要是学习能力,一方面是学生已经具备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是考生可能具有的潜在的学习能力,即现有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水平的潜在的发展的可能性。 4.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通过对主干知识的运用来进行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运用体现在在现有知识背景下面对新情景新问题进行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辩证思维。 5.另一方面学习能力可以通过考生在应试时获取新知识并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得到确认。 6.考生的所有能力学力最后得通过书面表达呈现。 7. 理综由于受试题容量的限制,甚至只能对主干知识进行抽查。越是这样,那种不分主次的拖网式复习就越显得苍白和低效。学生的学习现状一听就懂 原因有二,一是老师讲得好,二是学生聪明,当然一听就懂了; 在这样的教学关系中,特别是在前1/3绩优生与老师的教学呼应中,中差生也会形成似乎懂了的错觉。有时连绩优生也缺乏深层次的困惑。做学问没有困惑就没有收获。一做就错 由于只是觉得懂了,没有形成深层次的困惑,自然不可能深刻领悟。不能深刻领悟,怎么能进行知识的变通、迁移和发散,应用时就出问题了。一考就丕……教师应强调基本的思维方法和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不必过分强调解题的特殊技巧。尤其要尽早摆脱靠取巧获得优势的幻想,养成勤奋的习惯才是制胜法宝。
教师应尽量避免只是充当答疑解惑的脚色。应经常性地把学生引入困惑的境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逐渐形成深层次思考的习惯。一惑一悟之间只有经历困惑的痛苦
才能收获恍然大悟的快乐
没有困惑就没有收获!
若干年后再回首往事今天的学习很重要很基础。
但是总量很少,放在将来,短时间内就可以搞定。
怎么当时就是搞不定或不满意?
这就是认知水平发展的阶段性。
今天的学习,知识积累是基础,能力发展是关键。人教社 化学教材必修1 概念、元素
必修2 结构理论、有机化学初步
选修1 化学与生活
选修2 化学与技术
选修3 结构与性质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6 实验化学新教材 必修1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章 金属及其变化
钠、铝、铁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硅、氯、硫、氮新教材 必修2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化学键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能与热能、与电能、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甲烷和烷烃、乙烯、苯、糖类、油脂、蛋白质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金属、海水、石油、合成材料、环保与绿色化学
新教材 选修1 化学与生活第一章 关注营养平衡
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
第二章 促进身心健康
合理饮食、药物
第三章 探索生活材料
合金、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玻璃、陶瓷、水泥
塑料、纤维素
第四章 保护生存环境
大气、水资源、垃圾新教材 选修2 化学与技术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工业
基本问题:过程、原料、能量、三废
人工固氮技术
纯碱生产
第二单元 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洁净淡水、海水、石油、煤、天然气
第三单元 化学与材料的发展
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电化学)、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
第四单元 化学与技术的发展
化肥、农药、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工新教材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原子结构、结构与性质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共价键、分子的立体构型、分子的性质、质谱、红外光谱、等电子原理、杂化理论、价层电子互斥理论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五种晶体、常见晶胞、x-衍射图谱新教材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燃烧热、反应热的计算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速率、平衡、商焓自由能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弱电解质、水的电离、盐类的水解、中和滴定
溶解平衡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原电池、电解池、化学腐蚀与防护
新教材 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
分类、结构、命名、研究方法,色谱、质谱、红外、核磁共振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醇、酚、醛、酸、酯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油脂、糖类、蛋白质
第五章 进入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时代
合成方法、应用广泛、功能有机高分子新教材 选修6 实验化学第一单元 从实验走进化学
课题一 实验化学起步
课题二 化学实验的绿色追求
第二单元 物质的获取
课题一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层析、蒸馏、升华
第二单元 物质的准备
硫酸亚铁铵、乙酸乙酯、氢氧化铝
第三单元 物质的检验
课题一 :离子的检验、有机物的检验
植物中某些元素的检验
课题二:物质含量的检测
酸碱滴定曲线的测绘、比色法测定抗血药物中铁的含量
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
新教材,新高考1.新教材的体系混乱,或者说不理想。
2.尽管新教材带来的众多理念听上去相当不错,但其终极目标是或者说主要是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发展哪样?毫无疑问是能力。主要是学习能力。
3.教材是按大众教育或者说公民普及教育要求编写的。
但是高考却是按精英选拔的要求命题。
高考测量的主要就是学习能力,是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 4.体现教学的三个维度(即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的试题在化学试题中的主要呈现方式是所谓探究性实验(以化学为例)。
我相信各科备课组自有办法看到本学科的相关问题。
5.还是以化学试题为例,高考命题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尝试最大限度地规避师生在教学及复习过程中容易进行大规模归纳总结的东西。
6.试题的变化趋势或者说试题命制的最高境界是:(命题者要尽其所能做到创出)使题海战术无效的试题。
虽然最高境界永远无法趋及,而题海战术永远有效。
我认为可以利用自己的课堂时间搞点小题海。利人利己,对吧?7.今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试题特点有的老师说是考学生的平时情况。
我认为应该说是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独立学习能力或者说独立琢磨问题的能力。
这毫无疑问也是学生最重要的主体能力之一。
注意:是在没有强化训练可能性的前提下的考试。
8.从新课程的所谓理念来说也要求老师们实现从教学的主角转换为学习的引领者、促进者和谋划者。
9.无论从高考的发展趋势看还是从新课改的理念看都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是说出来的。 10.教学的最高理想是使教学成为不必要。
所有发展变化趋势的指向均惊人的一致:
离开了老师帮助的学生独立个体的自主表现。
用一个词概括就是“琢磨”,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中,学生有没有琢磨事情的习惯,有没有琢磨问题的能力将至关重要。
11.我一直在观察同行的教学特点,我从别的老师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其中之一就是一定要重视训练。老师的 “讲”有时远不如学生的“想”。 12.用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来说新高考要考的是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而不是知识储存的总量。
即使考查基础知识那也是动态的知识,也就是知识间相互作用时的效果。
说白了就是综合利用多种知识解决各种挑战性问题的能力。 几点建议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建议:
1.复习时尽快完成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重建。之所以所重建是因为新教材的体系感不清晰,没有系统性如何能形成有效记忆和深刻理解。
2.要尽快把本学科知识捏拢,让学生感觉到高考从知识的总量来说每个学科都是很有限的。还是要抓主干知识。
由于受试题容量限制,新高考理综即使是只考主干知识也只能做到抽查,无法全面积覆盖。
虽然试题的变化是无限的,但是认识到必须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复习的信心。
在用有限的知识解决无限的问题的过程中才可能真正有效地建立信心。
3.所以建议老师特别是理科老师尽快结束从头讲到尾的那种基础知识的铺垫式教学,复习时也要避免拖网式的面面俱到的讲述。
应尽快进入强化训练阶段。
在训练中让学生有更多机会独立自主地琢磨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自己琢磨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有多种机制,应尽量找到最有效机制。4.尽快转换教师角色,把教学的主角让位于学生,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自主学习,独立琢磨。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应试阶段就是要从讲了又讲尽快过渡到讲讲练练。
然后再过渡到练练讲讲。再讲讲练练。再练练讲讲。
别不好意思承认我们是应试教育,高三复习阶段千万不能再片面追求应试教育,千万不能片追。
而是要全面追求升学率,现阶段就是要全面追求应试效果,全追才会有好结果。
对,全追!!
5.教师一定要尽快从权威解答器上抽身出来,研究考试、研究教材、研究知识体系、研究学生、研究学法、研究教心学。
6.要充分发挥教师在班级学习中的领导者和谋划者的作用。7.附中过去的学生太会学了,然而今天我们发现他们中的很多人太不会学了。责任不在学生,抱怨学生也无济于事。
8.千万不要用一个学科把学生的课余时间占完占尽。
9.是不是可以考虑用课堂的时间完成大部分训练?
给人家一点点自我发展的空间。 化学主干知识还要不要谈主干知识?当然要谈!
主干知识基本不变!
仍然是得分的主要部分。
变化的部分:
结构部分、平衡部分、溶液部分
元素化学部分、有机化学部分
如何应对变化的部分?变化部分的考点:
电子排布式、轨道排布图;
平衡常数简单计算;
电离平衡常数简单计算、水的离子积常数简单计算、溶度积常数简单计算。
变化部分的训练:个人观点:无需过度训练!第一部分 什么是化学主干知识非复习不可的内容
怎么复习都不过分
要熟练到信手拈来
就像融化在血液中一、化学基本概念1.氧化还原
2.离子反应
3.化学量二、化学基本理论物质结构*
化学平衡*
电解质溶液*三、元素化学10 种 元 素
硫、氮、氯
镁、铝、铁
钠、碳、硅、磷四、有机化学10类有机物
代表性的反应
各类有机物间的相互转变
有机合成第二部分 怎样看试卷结构和题型一、试卷结构
Ⅰ选择题:
1、基本配置3+3+1
2、基本配置的变形:2+4+1 或 1+5+1Ⅱ推断题:必做题:
1、元素推断
2、理论推断
3、实验推断选做题:
1、化学与技术
2、结构与性质
3、有机推断
基本概念之1.氧化还原为什么要学氧化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三对概念
配平方法
相关规律
试题演变情况基本概念之2.离子反应为什么要学习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的本质
关键问题
离子共存问题
试题演变情况基本概念之3.化学量为什么要学习化学量?
那些东西最关键?
试题演变情况 基本理论之1.物质结构原子结构
分子结构
化学键
晶体结构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
试题情况1
试题2基本理论之2.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常数
基本理论之3.电解质理论水
弱酸弱碱
电离平衡常数
盐类水解平衡
溶解平衡
溶液部分试题
电化学试题1
电化学试题2
元素化学之1.知识背景十种元素
网络图
解读反应
注重反应规律
试题
十种元素之2.训练方法理解反应的道理
框图推断
实验推断
有机化学之1.十类有机物各类有机物的反应特点
官能团的性质
重要制备实验
重要性质实验
知识网络
试题1
有机化学之2.训练方法揭示反映规律
有机推断
合成原理有限和无限知识是有限的:3+3+10+10
考题的样式是有限的:7+3+1/3
教师的能力是有限的:智力和精力均有限。
训练题是无限的:无穷多!
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
学生的智慧:目前有限,将来无限!
老师+学生:以现在的有限搏将来的无限!
给学生减负从我做起!从化学做起!
请注意:就是从现在开始天天训练,也只能再练三个月,3*4*6=72次。
打个折扣,你认为有没有必要科争取练30来次。
利用课堂进行训练,留点时间给学生自己琢磨。
别把学生的课余时间全部霸占了。
记住:高考不考知识储备。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