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碳的化学性质
一 选择题
1.我国古代某些画家、书法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绘制或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色的原因是( )
A.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B.炭黑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C.部分炭黑转变成了更稳定的物质
D.碳单质不溶于水
2.在书写档案文书时,最好使用( )
A.铅笔 B.纯蓝墨水笔
C.碳素墨水笔 D.圆珠笔
3.“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语能体现的钻石的性质是( )
A.硬度大 B.不能导电
C.化学性质稳定 D.熔点低
4.关于碳的燃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60结构稳定,不能燃烧
B.碳和氧气反应一定会生成CO2
C.碳在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时都放热
D.碳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不可能是混合物
5.两份质量相等的碳,一份与足量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另一份与氧气反应全部生成一氧化碳。则前者与后者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为( )
A.3:4 B.3:8 C.2:1 D.1:2
6.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
A.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开始
B.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
C.木炭能使氧化铜还原为铜
D.固体减少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CO2的质量
7.电脑芯片的制作要用到高纯度的硅。目前广泛采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为原料制取,其中一步反应为:SiO2+2C=====Si+2CO↑,对该反应分析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是该反应的氧化剂
B.碳发生了还原反应
C.碳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4价
D.该反应利用了CO的还原性
8.“碳海绵”是目前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主要材料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下列关于“碳海绵”性质的推测一定错误的是( )
A.碳海绵有吸附作用
B.碳海绵是灰黑色的固体
C.碳海绵常温时化学性质活泼
D.碳海绵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9.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中不能与单质碳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CO B.CO2 C.O2 D.CuO
10.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碳单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
B.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碳单质有还原性,能冶炼金属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属于碳单质
11.现有6 g碳和14 g氧气完全反应,则生成物是
( )
A.CO B.CO2
C.CO和CO2 D.无法确定
12..炭雕是一种集观赏、空气净化于一体的工艺品,其主要成分是木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炭雕作为艺术品可以长久保存
B.炭雕能吸附室内微量的有害气体
C.摆放炭雕时必须远离火种
D.将制炭雕的下脚料末与氧化铜粉末共热,不能发生反应
二 非选择题
1.由于碳原子最外层上有________个电子,既不容易失去电子,也不容易得到电子,因此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_,不易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即使与日光、空气、水等充分接触,也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2.碳的可燃性:
(1)当碳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时,产物是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时,产物是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碳的还原性(即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1)木炭还原氧化铜。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炽热的炭层还能使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吸收热量)。
(3)木炭还原氧化铁: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激光打印机是常见的办公用品,它所用墨粉的主要成分是极细的炭粉。
(1)炭粉不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填序号)。
A.黑色 B.易溶于水 C.可燃性 D.常温下稳定
(2)将炭粉与氧化铜混合后加强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碳表现出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
5.化学反应中物质得到氧元素,发生________反应,表现出________性,是该反应中的________剂;物质失去氧元素,发生______反应,表现出________性,是该反应中的________剂。
6.写出图中物质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碳还原性性质验证,对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
(1)本实验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混合进行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证明碳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CuO发生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写出大试管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酒精灯加上网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并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待大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8.将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20 g,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5.6 g,试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有多少克氧化铜参加反应?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ACCCC CACAACD
二 非选择题
1.4 稳定
2.略
3.略
4.B 还原
5.氧化 还原 还原 还原 氧化 氧化
6.略
7.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试管内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还原
集中火焰,提高加热温度 防止石灰水倒吸使大试管炸裂,防止高温时生成的铜又被氧化
4.4 g 1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