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漫画作文训练课件(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漫画作文训练课件(4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4 15:1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2022
漫画作文训练
--AL
阅读下面漫画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历年来高考漫画真题
1993年高考作文题
2007年全国卷作文
一个小孩跌倒了,周围站着三个人,分别代表了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出事了”。文体自拟,自命标题,800字以上。
2007年,洞庭湖大水导致20亿只田鼠大迁徙,所过之处农田一片狼藉。专家认为,田鼠为害之烈,原因之一是人类热衷于吃野味,致使田鼠的天敌(蛇、猫头鹰、黄鼠狼等)数量急剧下降。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为田鼠或田鼠的天敌代拟一封给人类的信。
2008年江西省高考作文题:给人类写一封信
2010高考全国卷
餐桌上,许多猫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别的猫说: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
(2016·高考全国卷2)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9年全国3卷)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漫画及漫画作文
漫画及漫画作文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幽默、诙谐的画面,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启迪人们领悟深奥的道理(寓意)。
丰子恺说:“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
漫画作文VS文字材料作文
漫画作文如何审题?
一、观察漫画
(1)弄清漫画要素。
审题之初要弄清漫画有哪些构成要素,漫画中所涉及的所有的人、事、景、物和情,哪怕是一棵小草、一枚图章,都不要放过,要观察主要人、物的特征,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其心理特点等。
阅读下面漫画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漫画构图要素(从左到右,由下往下)
由上往下:
1、三口大张呲牙的嘴巴,分别喊了三句话。
2、像雨一般的唾沫直下
3、唾沫雨下,一位警察举着伞的
4、伞下,一个小孩又唱又跳。
(2)理清人、物关系。
弄清了漫画里都有哪些人、哪些物之后,我们还需要从整体着眼,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漫画中若人物众多,要注意理清关系,先给人物分类,再根据人物的类型探求他们之间的关系。
給人物分类:
一、三张嘴巴:
二、撑雨伞的警察:
三、雨伞下的小孩:
他们站在高处随意抨击别人。它们是占据道德制高点发表“个人正义感”和“个人评论”的人群,即所谓的“键盘侠”。
代表着正义与法制。为孩子健康成长,撑起一片道德的天空,保护宝贵纯洁的童心。
他们充满童真,有着一颗赤子之心——善心
二、确定立意
(1)把握漫画寓意。
漫画的寓意是立意的前提。把握寓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握人物、事件的比喻义、象征义和讽刺义;
二是从人、物的关系中把握漫画寓意;
三是把握漫画中人物的语言、解说性的文字或漫画的标题解读漫画寓意。
(2)多角度思考,与现实对接。(找出社会和漫画的连接点)
要注意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探究,寻找漫画寓意与社会人生的对接点。漫画的本质就是想歌颂或讽刺揭露社会人生的真善美或假恶丑,因此留心生活,关注时代热点,注重积累,观察完漫画后想着与社会、人生相对接,揭示社会现实寓意。
給人物分类:
一、三张嘴巴:
二、撑雨伞的警察:
三、雨伞下的小孩:
他们站在高处随意抨击别人。它们是占据道德制高点发表“个人正义感”和“个人评论”的人群,即所谓的“键盘侠”。
代表着正义与法制。为孩子健康成长,撑起一片道德的天空,保护宝贵纯洁的童心。
他们充满童真,有着一颗赤子之心——善心
从警察的角度立意:
要为孩子健康成长,撑起一片道德的天空。
要保护宝贵纯洁的童心。
从孩子的角度立意:
勿以善小而不为。
行善不分大小。
从喷口水者角度立意:
不要让善举淹没在口水中。
愤世嫉俗者,可以休矣。
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确定立意
漫画开头怎么写
漫画开头怎么写
一、简单概括要素(引)
二、简要分析与作文中心有关的要素(析)
三、提出中心观点(亮)
四、字数不超110
《善良,应被善待》
杨梓坤
如材料中的漫画所示,小女孩一个微小的善行,却被众人所质疑、伤害。不禁令人思考,如今社会对于善良为何满腹非议,对于善行为何全是猜疑?善良,发于人性之光辉,理应被善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守护童心,善心永存》
庄雄斌
分论点1:莫用现实眼光看童真,善良不应被现实定义。分论点2:莫让社会舆论毁童真,善良应受社会保护。
分论点3:莫因善小而不为,善良从无大小之分。
《每一份善意都值得被爱》
彭昊
分类点1:善意无分大小,善意本身就弥足珍贵。
分类点2:守护善意就是守护成长、
分类点3:反观当下,恶“雨”连绵,我们应慎言慎行,不让恶语辜负了善意。
《少些冷嘲热讽,多些美德真情》
王靖番
分论点1:无论事件大小,都不应否认美德之行。
分论点2:注意自身言行,切忌恶语伤人
分类点3:社会需要美德,真情无需质疑
再练一练
(2016·高考全国卷乙)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观察漫画之一:弄清漫画要素。
漫画中有两个人,两个人在100分到98分、55分到61分不同成绩下有不同待遇:左边孩子的脸上100分时是吻痕,98分时是掌印;右边孩子的脸上55分时是掌印,61分时是吻痕。
观察漫画之二:
理清人、物关系。
横着看:第一幅画是成绩优者受到奖励(细节:亲吻),成绩差者受到惩罚(细节:巴掌);第二幅画是成绩优者因退步而受到惩罚(细节:巴掌),成绩差者因进步而受到奖励(细节:亲吻);
交叉观察两幅画:100分与61分受到奖励(细节:亲吻),98分与55分受到惩罚(细节:巴掌);但100分与98分,61分与55分差距并不大,而100分与61分,98分与55分差距却很大。
把握漫画寓意
多角度思考,与现实对接
(1)从教育的角度:
一是成绩是奖罚的唯一依据,这是唯成绩论;也可反向立意,成绩岂是奖罚的唯一依据?从而批评唯成绩论者。
二是该采用什么教育手段?是赏识教育还是惩戒教育?什么情况下用赏识教育?什么情况下用惩戒教育?奖罚的依据该如何确立等,教育问题的核心是揭示唯成绩论的危害,提倡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
(2)从社会的角度:漫画从表面看反映的是教育问题,其实也是当今社会各行各业评价与奖惩机制的一个影射。我们可以联想社会竞争的激烈、评价机制的僵化、劳动与分配的不均衡等。
可以立意:研究制定科学的奖惩机制,以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作文立意
(一)分数问题。
1.“考满分的就被奖励,考55分的就被惩罚”: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
立意①:教育学生(孩子),奖罚不能只看分数。
立意②:满分并不代表完美。
立意③:分数不及格并不代表其他也不及格。
立意④:教育不只是只有分数;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唯一尺子。
2.“考了满分就奖励,退步到98分就被惩罚”: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对的。
立意⑤:对学生(孩子)不要苛求完美。
立意⑥:对于受教育者来说,退步更需要理解。
立意⑦:教育者不能只关心分数的变化。
3.“考了55分就被惩罚,进不到61分就给奖励”:这样的做法似乎有合理之处。
立意⑧:对于受教育者来说,进步确实需要鼓励。
立意⑨:要懂得欣赏学生(孩子)的进步。
立意⑩:及格事小,鼓励事大。
(⑧⑨⑩三条立意,脱离材料的整体,与漫画的中心主旨有违逆,可视为“基本符合题意”)
(二)奖罚问题。
4.“奖励就亲吻”:这样的做法要慎重。
立意 :爱的方式有很多,不能过于简单化。
立意 :欣赏不能变得太功利。
立意 :赞赏也要看情况。
5.“惩罚就掌嘴”:这样的做法不可取。
立意 :惩罚不能简单粗暴。
立意 :暴力教育要不得。
(三)教育问题。
7.“分数高就奖励,分数低就惩罚”:分数不能成为奖惩的标准和依据。
立意 :教育者要有科学全面的评价观。
立意 :教育者要注重全面而多元化的培养人才方式。
(四)教育者问题。
立意 :教师也要接受再教育。
立意 :父母培训迫在眉睫。
(五)学生(孩子)问题。
立意21 :受教育者要全面发展。
立意22 :学生(孩子)的喜与忧谁来决定?
【范文2】教育,不能缺失了“掌痕”
有人将夏明的漫画稍作改动,其画面清晰可见:条纹衣男生第一次考100分,得到一个亲吻的奖赏,第二次考98分时得到的却是一个耳光的惩罚;黑短袖男孩,第一次考55分,挨了一巴掌,第二次考61分,得到了一个亲吻。两幅画面的寓意很明显:无论基础如何,只要有进步就会得奖赏,退步了必将遭到惩罚。(概括画面)
从纵向对比中我们还会发现,条纹衣男生得到了“吻印”之后却难以维持现状而退步了,而黑短袖男孩第一次收获了“掌痕”之后,成绩很快进步了。(比较分析画面)
这不是在警示我们: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能缺失惩罚吗?(引:通过比较分析引出观点)
【范文1】吻痕掌印,莫唯分数论
给我一个吻,只因考百分;给我一掌印,只因差几分。考得好,家长、学生喜笑颜开,“吻痕”如花,在脸上绽开芳华;考得不好,学生、家长愁眉苦脸,“掌印”如火,在心头煎熬焦灼。对当下教育评价唯分数论给予极大的讽刺。 (引:对比鲜明)
考得好受到奖赏本来无可厚非,毕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考得不好受到惩罚也无须指责,因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关键是我们不能唯分数论,不能分分计较,不能少考两分,就暴跳如雷,如丧考妣。其实人的成长,是以完整人格培养作为终极目标的。知识的学习不是一个人的全部。若将分数作为评价人好歹的唯一标准,那么其后果是不堪的。(议1:不唯分数)
首先“唯分数论”造成学生创新能力不足。有好事者对近三十年的高考状元做了一个统计,竟没有一个在行业上成为领军人物。当然不能认为都是高分低能者,但长期以分数论成败的教育,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如被称为神童的魏永康,考分一路领先,十三岁以高分进大学,十七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可谓一路辉煌一路歌。可就是这样的“分数学霸”,又被“分数”所伤。唯“分”是图的后果是,生活能力极差,社交能力不足,人格缺陷明显,竟遭校方退学。残酷的现实不能不让我们警醒,“分分分,并非学生的命根”。(议2:危害1)
其次“唯分数论”造成学生个性发展失衡。长期片面的以分数评价学生,就像一个人刻意锻炼身体的某一个肢体,这一肢体健硕无比,可其余的孱弱萎缩,极不协调。这就出现了智长德短,知识学习是富翁,品行修炼是乞丐。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如前不久被处极刑的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学业水平不可谓不高,但投毒杀害自己的同学,害人害己,让多少人嗟声长叹。 (议3:危害2)
可能有人要说,这些只不过是个例。是的,一件揪心事件地发生,是多种因素所致,但一个人从小接受的是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从学校到家庭,从个体到群体,唯“分”是从,自然忽视或淡化了其品行的矫正与培养。“分”数的晕轮效应,让学习优者自小占尽先机,人们怎能不对“考分”趋之若鹜呢?这与当下追求GDP是一个道理,当一切以GDP为重要政绩时,就自然出现了“求富不仁”,环保弱化的现象。(联:)
总之,我们需要一定的奖惩制度,但更需要的是多元性评价,尤其是教育,尤其是对人的评价更应多元而科学。吻痕可以有,掌印也能行,但千万不能唯分数论。(结:照应并点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