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25 17:3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 曲折发展
(1956—1976)
课标要求
1.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
2.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3.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4.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预习课本一、二目思考:
1956-1976年,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进行了哪些探索?可以划分为哪两个时期?
1956:《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双百方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 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
1958: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0:“八字方针”
1962:“七千人大会“
1966-1976:“文革”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1966-1976:“文革”
阅读教材1、2自然段及历史纵横,回答:
1、中共八大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2、“双百方针”的内涵和目的是什么?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有什么意义?
自主学习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中共八大
内容:
意义:
内容
2、双百方针:
时间:
内容:
意义:
(实质: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工作重心是进行经济建设)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
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经济建设方针: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1956年
百花齐放(艺术)、百家争鸣(学术)
双百方针成为我国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
(文化成功探索)
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提出:
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影响:
①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开展起来,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的扩大化了。
阅读教材P163第二自然段,探索失误有哪些表现?
表现: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自主学习
材料:“又是大国又是穷国,不跃进行吗?落后二百年,不跃进行吗?”
毛泽东在1958年宣布“三年基本超过英国,十年超过美国,有充分把握”。
(2)评价: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以及当时的自然灾害,导致出现1959至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
如何解决困难?阅读教材163面最后一段回答
到1958年底,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万6千个人民公社,99%的农户都参加了人民公社。不但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而且经济活动的若干环节也公有;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
一大二公
4.国民经济的调整:
(1)目的:克服困难
(2)方针和策略
①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②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调整
(3)结果
③1962年初七千人大会
①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②1964年“四个现代化”,极大激发了人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
(成功探索)
知识归纳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成功探索:
失误探索:
“中共八大”“双百方针”“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
“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体现怎样的特点?
曲折发展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二目:回答
1、“文革”原因有哪些?
2、按时间线索了解“文革”的过程
3、如何认识?
1966年春夏
全面发动后,中央文革小组乘机煽动“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
1969年
4月
中共九大之后,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了“斗、批、改”运动
1970-1971年
1972和1975年
1976年9月
1976年10月
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最终被粉碎
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革结束
1、原因:
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②毛泽东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③党内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的发展。(根本)
国际:受复杂严峻的国际外部环境影响,美国、苏联对中国施加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压力。
2、过程
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领导进行了各方面的整顿,使各项工作出现转机
★探究: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性质: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性质)。
思考1956—1976二十多年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教训,
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
合作探究
1、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国情,实事求是;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不能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适应;
3、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加强民主和法制: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抓住发展机遇;
4、最深刻最基本的教训:在社会主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
必须坚决反对“左”的和右”的错误,特别是“左”的错误。
2、农、轻、重比例要协调发展
阅读教材第三目及历史纵横,概括
1、取得了哪些成就?(提示:从工业、农业、国防、外交、文化教育、时代精神等方面)
2、有什么意义?
自主学习
2、成就:
(1)工业领域:
(2)科技和国防领域:
(3)农业领域:
(4)教育和医疗领域:
(5)外交:
①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
中国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
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我国较大幅度地
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
很大提高,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大批地成长起来。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建交高潮。
表现:①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从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
②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1972年,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20世纪60年代,一群天不怕地不怕的河南林县人仅用一双肉手和最原始的工具,在太行山的半山腰,硬是凿出了一条绵延1500多公里的红旗渠,引来“救命水”,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这一伟大的创举,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也像传家宝一样代代相传。
20世纪70年代,也有一群人秉着愚公移山、敢为人先的精神,用勤劳的双手,滚烫的血汗,给罗定换上了新的面貌,创造了我国水利建设史上继河南林县红旗渠之后的又一个奇迹。
合作探究
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6)时代精神:
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劳模精神。
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怎们做?
提示:毛泽东基于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基本状况,带领党和人民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理论为党在新时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学思之窗 (教材P167)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
2、意义: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党和人民在历史新时期把握现实、创造未来的出发阵地,没有它提供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没有它积累的思想成果、物质成果、制度成果,改革开放也难以顺利推进。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与君共勉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成功探索
探索中的失误
曲折中的调整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
原因、过程、结论、教训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成就、意义
1.漫画《大豆过江》,画中标注“此画为1958年秋江苏农民朱会然和华君武合作完成”,配诗:“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身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该漫画反映出(  )
A.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B.“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C.农民提高粮食产量愿望迫切 D.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
2、“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在许多国家引起了强烈反响。有国外评论指出,这颗卫星发射成功,“表明中国的科学技术和工业进步达到新高度”。这说明“卫星上天”(  )
A.展示了中国的科技与工业实力 B.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C.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迅速恢复 D.冲击了二战后的国际格局
C
当堂检测
A
3.大熊猫身为我国的珍稀国宝,在外交中取得了自己的独特地位。近日,根据中美相关机构发布的消息,大熊猫“美香”一家三口留美的时间将再延长3年。中国首次向美国赠送大熊猫“玲玲”和“兴兴”作为友谊大使始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据此推测应该在(  )
A.1956年 B.1970年
C.1971年 D.1972年
D
4、小组合作,根据时间线索和发展的阶段特征, 绘出本节课的时空坐标图。
谢谢大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