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24 21:1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
(一)课程标准: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二)单元导读: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掀起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担当起反对民族敌人的历史重任,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本课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序幕,内含日本侵略史和民族抗争史。
(三)认知提示:日本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怒潮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
悼国殇·国破家亡的沈阳城:烽烟逝水百年秋 ·岂忘沧桑作苦囚
——九一八事变与东北沦陷
聚国魂·白云黑水间:桃花点点飞红雨 灼灼辉光忆将军: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
忆国难·动心呐喊的北京城:少年铿锵明国志·一曲高歌歌壮举
——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凝国力·决心抗日的西安城:敌忾同仇无国共 驱除鞑虏有弟兄
——西安事变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思国运·少年的深圳:警钟铭记国仇恨 亮剑兴邦四海安
——寻歌承志 寻史悟今 以心许国 与时偕行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是多线索主题教学的一个尝试,在设计主线索时尝试诗词串联、“不满的人物”、城市的传承、“心”的变化、“国”的命运、“声音”等线索交织,辅之以史料、故事、诗文、音视频等教学材料,构建了一个家国命运、少年心声、寻歌承志、寻史悟今的大框架和历史大视角。
主题设计以诗为径·寻歌承志·以身许国·寻史悟今。
详见教学过程及课件。
二、教学目标
了解日本侵略者制造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了解西安事变的经过,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西安事变,掌握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时间的方法。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中的应对,让学生真正理解党在当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学习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国陷入严重民族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成为整个民族肩负的重任,以此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影响、西安事变。
(二)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播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周年庆中的老兵方阵,和老兵的“不怕死亡,但害怕被遗忘”的穿越时空的呢喃。以此进入到20世纪30年“国亡家破,祸在眉梢”之际那段最为炽烈深沉的爱国激情和战斗呐喊的历史情境中。
2. 正课讲授。
1)悼国殇·国破家亡的沈阳城:——九一八事变与东北沦陷
黑云压城城欲摧·侵华之因
材料展示:
材料一 日本大陆政策内容: 吞并台湾-吞并朝鲜-吞并中国东北和蒙古-吞并中国-称霸亚洲-称霸世界。
材料二 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日本,日本政府急于通过发动侵略战争,以摆脱危机。
材料三 国民党竭力围剿南方工农红军,无遐北顾。
霜叶殷红千江泣---民族悲歌
九一八事变发生于_1931__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沈阳北郊___柳条湖_路段,接着炮轰东北军驻地__北大营____,占领_沈阳城_。
白山黑水千秋恨 ·国破家亡百世伤
8000多东北军被逼入绝境,几个小时后9月19日清晨沈阳沦陷。4个多月后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初国卿《九一八这一天和北大营的消失》
拱手让山河——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
材料展示:
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密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不顾。”—《文史资料选辑》
“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
关外秋声犹在耳 九十余载未敢忘
九一八事变解开了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烽烟逝水百年秋 ·岂忘沧桑作苦囚
图文展示:日寇在东北的暴行
满目苍夷多少怨·遗恨绵绵永不休
昭昭往事 悌悌后人 永矢弗谖 祈愿和平——习近平
聚国魂·白云黑水间:——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
满目疮痍多少怨 我以我血荐轩辕:东北抗日联军的形成和东北人民的局部抗战
桃花点点飞红雨 灼灼辉光忆将军: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人民的顽强抗战
忆国难·动心呐喊的北京城:——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日寇疯狂践绿洲·义愤填膺热血稠
展示地图:日本占领东北后,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 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一曲高歌歌壮举·少年铿锵明国志
展示图文: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诗词升华。
凝国力·决心抗日的西安城:——西安事变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驱除鞑虏无国共 枪口重整齐对外:
表格填写:西安事变的概况
列表总结:从不同主角归纳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
心不愧 成仁取义为国瘁: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事远岁暮满峥嵘·英烈芳名万古流
史料展示:评价张学良
思国运·少年的深圳:——寻歌承志 寻史悟今 以心许国 与时偕行
视频展示:少年之声
主题升华:我运即国运,国运即我运
本课小结。
3. 课堂总结。
我们的祖国经历了四分五裂,闭关锁国,内忧外患,从王位跌下来一路泥泞泪水走到今天,我们唱着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此走向繁荣富强,它的崛起需要时间,它的强大需要积累,他的复兴需要支持。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青年才是中国未来的脊梁和铠甲,是那些老兵们遗留下的期望和情怀,是和平年代里不死的烟火,是回望历史时被传承的等待绽放的星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哪怕斯人或已乘鹤去沧海化作桑田,哪怕记忆的铜锁爬满青锈如霜,民族精神、中华气概从不曾远去。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