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3.2 命题与证明课件(共1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3.2 命题与证明课件(共1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25 09:4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0张PPT)
命题与证明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命题?2、命题由哪两部分组成?
3、什么叫做真命题和假命题?
答:1、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2、命题的构成:
1)每个命题都是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
2)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也可简称为若A则B。
3、命题可分为真命题和假命题:
1)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
像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2)假命题:如果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正确,
也就是结论不成立,这些命题都是错误的命题,
像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新授:
1、命题:
真命题
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
公理(正确性由实践中总结出的)
定理(正确性由推理证实的)
请说出已学过的五个公理。
直线公理: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
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4) 平行线判定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平行线性质公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定理的概念:
正确性由推理证实的,这种用推理的方法得到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定理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2、证明的必要性:
(1)什么叫做证明?
推理的过程叫做证明。
(2)为什么要进行证明?
答:要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必须要有推理
论证的过程。只有证明才能区分命题的真假,
否则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3、证明的一般步骤
② 已知 : a ∥ b,c 是截线, 求证: ∠ 1= ∠ 2.
③ 证明 :∵ a ∥ b(    )
∴ ∠3=∠2(     )
∵ ∠3= ∠1( )
∴ ∠1= ∠2( )
已知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等量代换
对顶角相等
例1、求证: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小结:证明定理的一般步骤:
1、审题——分清“题设”和“结论”,并画出图形。
2、译题——结合图形中的字母符号写出已知(题设)、
求证(结论)。
3、想题——从已知看可知,推向未知。(“综合法”)
从未知看而知,靠拢已知。(“分析法”)
寻找推理的逻辑通路。
4、证题——从已知出发,步步有据,因果分明写出
全部推理的过程。
例2、证明:同角的余角相等。
已知:∠2是∠1的余角, ∠3是∠1的余角,
求证: ∠ 2=∠3。
译题
想题
证明:∵∠2与∠ 1互余, ∠ 3 与∠1互余(已知)
∴ ∠ 1+∠2=90°
∠3 +∠1=90 ° (互为余角的定义)
∴ ∠ 1+∠2= ∠3+ ∠1 (等量代换)
∴ ∠ 2=∠3 (等式性质)
证题
1
2
3
4、巩固练习
证明:“如果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的
一条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也和另一条垂直。”
已知:a∥b,c⊥a ,求证:c⊥b .
a
b
c
1
2
小结:证明定理的一般步骤:
1、审题——分清“题设”和“结论”,并画出图形。
2、译题——结合图形中的字母符号写出已知(题设)、
求证(结论)。
3、想题——从已知看可知,推向未知。(“综合法”)
从未知看而知,靠拢已知。(“分析法”)
寻找推理的逻辑通路。
4、证题——从已知出发,步步有据,因果分明写出
全部推理的过程。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