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氏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的因变量是生根的数量或长度.枝条的处理时间属于无关变量
B. 用浸泡法长时间处理插条时应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
C. 进行正式实验之前要先做预实验,其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
D. 预实验不用设置空白对照组
2.如图表示多种植物激素对某种植物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①②③代表三种植物激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a浓度低于b浓度
B.①③分别代表赤霉素、乙烯
C.①②在促进幼苗生长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D.幼苗生长过程中,除①②③外还有其他激素的作用
3.科学家进行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顶芽分泌的生长素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B.赤霉素能解除顶芽对侧芽生长的抑制作用
C.细胞分裂素能解除顶芽对侧芽生长的抑制作用
D.侧芽生长速度不同是因为侧芽内生长素浓度的不同
4.下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形曲线和“S” 形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
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
5.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
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乙图所示
C.乙、丙分别表示的捕食、种间竞争关系
D.丙图中实验初期,种间竞争与种内互助并存,后期X的种内竞争加剧
6.下列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植物才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B. 一般不选双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因为双子叶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
C. 选取样方时,应根据调查对象的分布、地段,确定样方的多少、大小和取样方法
D. 因为取样时必须要做到随机取样,所以任何一个样方的种群密度都可以作为所调查地区的种群密度
7.下列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因为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了对照
B.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震荡几次
C.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D.将每天所得数据绘制成的曲线图一定是"S"型曲线
8.建立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其基本步骤是( )
①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② 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③ 提出合理的假设
④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A.① ④ ③ ② B.③ ① ④ ② C.① ③ ④ ② D.① ③ ② ④
9.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10.如下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
B.图1中的c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图2中的丁与图1中的a表示的含义相同
D.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11.上个世纪在大兴安岭北部林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104万公顷的森林资源遭受了严重破坏。经过30多年的恢复和保护,火烧迹地上重新长起了大片树林。森林覆盖率由火灾后的61.5%提高到87%以上,动植物种群基本得到了恢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火灾发生后,该群落演替类型是初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该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C.现群落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它们可呈镶嵌分布
D.森林的恢复过程中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协(共)同进化
12.下列关于群落种类与其环境特征的组合正确的是( )
A.沙漠——雨量稀少,温度高且温差小
B.湿地——物种丰富,水生生物居多,没有陆生植物
C.草原——雨量不均匀,代表动物有野驴、黄羊等
D.落叶阔叶林——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主要由常绿针叶树种组成
13.张家界市某中学的生物兴趣小组,在老师带领下对校园周围一个池塘进行调查研究。下列研究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
A.池塘中的鲤鱼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B.池塘的范围和边界大小
C.池塘中各个种群分别占据的位置 D.池塘中群落的演替情况
二.多选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宋代著作《种艺必用》有如下记载:“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又晒干,筛过,再浸之。又晒又浸,凡十余次。以泥封枝条……则根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又晒又浸,凡十余次”说明该物质的含量较少
B. “泥封枝条……则根生”说明小便中含有某物质具有促进枝条生根的作用
C. “凡十余次” 说明该物质越多促进生根的效果越好
D. 尿液中含生长素很少,因为大部分生长素在人体内被蛋白酶催化分解
1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必须与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B.植物激素具有调节作用,但不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
C.植物激素都是由特定的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微量有机物
D.外界因素会影响激素的合成,进而调节基因组的表达
16.某农田弃耕一段时间后,逐渐出现杂草、灌木及小型动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灌木丛遮挡草本植物,导致群落对光能利用率降低
B.经过漫长的演替过程,该地区可能会形成稳定的森林群落
C.群落演替过程中,不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将减少甚至被淘汰
D.构建人工林以缩短演替时间,对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有积极作用
17.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一个岛屿,在1937~1942年,该环颈雉种群数量在该岛屿上的增长情况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年份(年)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种群数量(只) 25 46 208 440 770 1380
A.该岛屿对该环颈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1380只
B.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该种群种内斗争逐渐增强
C.在1937~1942年,该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S”型
D.该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18.种植黄瓜等蔬菜时掐尖打杈和摘除一定量的成熟和衰老叶片是简单易行的增产措施,其主要目的是调整株型,合理地调节植株体内营养物质的分配和运输,对防止作物贪青徒长、促进早熟,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掐尖打杈可以解除顶端优势,加快侧芽生长,从而调整株型
B.植株体内营养物质分配和运输的改变只与生长素的作用有关
C.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控制的结果
D.摘除一定量的成熟和衰老叶片,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和营养消耗
三.填空题(共5小题,共59分)
19.下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
(1)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______mol/L。
(2)A 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根生长的效应依次是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分析,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最强的是
________。纵观三条曲线可见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________。
20.赤霉素是影响无核葡萄果实大小的重要激素。科研工作者在葡萄盛花期(一个果穗开花率达75%以上则认为处于盛花期)后12天,选取长势一致的果穗浸入含0. 1% (v/v) Tween - 20( —种配制GA3的溶剂)的30 mg/L的GA3 溶液中进行沾穗处理l0s。处理后在不同时间测量果实横径和纵径,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后天数 1天 3天 7天 70天(成熟)
果实横径/mm 对照组 4.200±0.267 5.153±0.419 6.418±0.405 17.699±0.554
GA3处理 43265±0.260 5.388±0.350 6.844±0.448 20.045±0.928
增长率/% 1.55% 4.56% 6.64% 13.25%
果实纵径/mm 对照组 5.658±0.465 7.080±0.396 9.688±0.601 25.742±1.038
GA3处理 5.913±0.497 8.158±0.645 12.189±0.963 35.234±0.988
增长率/% 4.51% 15.23% 25.82% 36.87%
(1 )赤霉素合成部位主要是 。据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激素调节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只是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一部分。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 的结果。
(3)无核葡萄开花和结果太多会影响葡萄品质,解决办法除了在盛花期后12天喷洒GA3溶液,还可以在某个时期喷洒一定浓度 溶液进行疏花疏果。
(4) 该实验的对照组处理方法是 。
21.绿色大米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某研究小组对其进行了相关调查。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 法,选取样本的关键 。根据下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 只/m2。
样方编号 1 2 3 4 5 6
样方面积(m2) 1 1 1 1 1 1
田螺数量(只) 6 9 16 20 16 15
(2)某研究所调查发现:某种小型蛙引入稻田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 形;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 。
(3)如图是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水稻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
(4)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有着重要意义。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茶树害虫是影响茶叶产量及品质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者调查了管理方式相同的林下茶园(茶树与高6~8米的乔木马尾松间作)和常规茶园(无树木遮阴)中的害虫叶蝉及其天敌蜘蛛(喜阴),结果如表所示。
茶园类型 叶蝉总数(只) 蜘蛛总数(只) 游猎型蜘蛛丰富度 结网型蜘蛛丰富度 蜘蛛多样性
林下茶园 692 1542 14 12 2.8
常规茶园 1410 995 14 8 1.5
回答下列问题:
(1)与常规茶园相比,林下茶园改变了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
(2)林下茶园结网型蜘蛛丰富度显著高于常规茶园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丰富度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林下茶园中叶蝉数量只有常规茶园的1/2左右,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林下茶园高大的乔木吸引了某种捕食性鸟类到来。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23.用4种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其他培养条件相同,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分别为a、b、c、d,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酵母菌时需要将温度控制在20℃左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a所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主要原因是种群增长所需的______________最丰富。
(3)曲线d为对照组,对照组的培养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组酵母菌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后,种群增长逐渐变慢,其限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4)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在有限的空间中,每组酵母菌种群数量都会达到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生物月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题2分,共26分)
1.D 2.A 3.B 4.B 5.B 6.C 7.D 8.C 9.B 10.C 11.A 12.C 13.A
二.多选题(共5小题,选对得3分,不全得1分,选错不得分,共15分)
14.CD 15.ABD 16.AD 17.BD 18.ACD
三.填空题(5小题,共59分)
19.(1)10-4
(2)促进 抑制
(3)根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度不同(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20.(1)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赤霉素(或GA3)能促进果实的横径和纵径(明显)生(伸)长,促进纵径生(伸)长的效果要好于横径
(2)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
(3)生长素类调节剂(不能填生长素)
(4)0.l%(v/v)Tween-20溶液对长势一致的果穗进行沾穗处理10 s
21.1.样方; 随机取样; 17;
2.S;增长型;
3.;
4.害虫的防治(或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等)
22.(1)垂直;
(2)蜘蛛喜阴,林下茶园中有马尾松起到遮阳作用;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林下茶园中,叶蝉的天敌——蜘蛛的数量多、丰富度高
(4)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3.(1)最适合酵母菌繁殖
(2)营养物质
(3)不换培养液;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
(4)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