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甲 B.乙 C.丙 D.丁
六盘水红桥学校 2020-2021 学年上学期 10 月月考 8.研究显示,向经过连续收缩发生疲劳的离体肌肉上分别滴加等量的葡萄糖、甘油、蛋白质溶液,肌
肉不收缩;向同一肌肉上滴加等量的 ATP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肌肉能发生明显收缩。这表明细胞
高二年级文科生物试题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 )
考试时间 90分钟 总分 150分
A.葡萄糖 B.ATP C.甘油 D.蛋白质
一、单项单选题(本大题共 3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11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9.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和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 )
项是符合题意的。)
A.外膜上 B.类囊体的薄膜上 C.内膜上 D.基质中
1.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10.下图表示有氧呼吸的部分过程,图中代表能量的标号是 ( )
A.氨基酸 B.葡萄糖 C.核苷酸 D.脂肪酸
2.下列物质属于单糖的是( )
A.淀粉 B.纤维素 C.葡萄糖 D.糖原
3.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是( )
A.水 B.脂肪 C.无机盐 D.核酸
4.某同学想用光学显微镜将酵母菌细胞放大 100倍进行观察,应选择目镜与物镜的组合是( )
A.目镜 5×、物镜 10× B.目镜 5×、物镜 40×
C.目镜 10×、物镜 10× D.目镜 5×、物镜 40×
5.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例如,用台盼蓝染色后,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
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可判断细胞是否死亡。此现象说明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 )
A.全透性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A.① B.② C.③ D.④
C.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D.核酸和蛋白质 11.真核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是( )
6.下列活细胞能在质量浓度为 0.3g/ml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是( )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A.动物的上皮细胞 B.人的红细胞 12.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能使细胞内染色体着色的是( )
C.动物的肌细胞 D.成熟的植物细胞 A.龙胆紫溶液 B.氯化钠溶液 C.酒精 D.盐酸溶液
7.下图表示某种酶作用的模型,图中表示该酶的是( ) 13.下列可能导致细胞癌变的物理致癌因子是( )
A.亚硝胺 B.核辐射 C.黄曲霉素 D.Rous肉瘤病毒
14.减数分裂过程中 DNA复制的次数和细胞分裂的次数分别是( )
A.2次、2次 B.2次、1次 C.1次、2次 D.1次、1次
第 1页 共 8页 ◎ 第 2页 共 8页
15.下图是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某时期的模式图,由图可判断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 22.在人类性状遗传的过程中,父亲 Y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不考虑交叉互换)传给儿子的概率是( )
A.25% B.50% C.75% D.100%
23.蜜蜂的蜂王(2n)的体细胞中有 32条染色体,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且雄蜂的体细
胞中只有 16条染色体,则雄蜂是( )
A.四倍体 B.三倍体 C.二倍体 D.单倍体
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24.下列生命活动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
C.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A.减数分裂 B.有丝分裂 C.无丝分裂 D.精细胞变形
16.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进行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结果证明了噬 25.下列疾病是人类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是( )
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 A.21三体综合征 B.白化病
A.糖类 B.脂质 C.蛋白质 D.DNA C.青少年型糖尿病 D.原发性高血压
17.下列有关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26.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这种现象叫做( )
A.不可以准确复制 B.不能储存遗传信息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生殖隔离 D.染色体变异
C.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 D.由 5种碱基随机排列 27.果树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只能运输到侧芽,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地运输,生长素的
18.下图表示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其中表示转录的是( ) 这种运输特点是( )
A.横向运输 B.极性运输 C.非极性运输 D.渗透作用
28.下图是“探究萘乙酸浓度对富贵竹插条生根的作用”的实验数据。其中位于虚线上方的点和下方的
点分别体现了萘乙酸的作用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19.孟德尔以纯合高茎(DD)豌豆和纯合矮茎(dd)豌豆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子一代(F1)的表现
型及比例是( )
A.高茎 :矮茎 等于 3 :1 B.高茎 :矮茎 等于 1 :1
C.全为矮茎 D.全为高茎
20.下列是某种植物的各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所对应的基因型是(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21.下列关于等位基因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促进、促进 B.抑制、抑制 C.抑制、促进 D.促进、抑制
A.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 29.下列激素中,能促进细胞代谢并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是( )
B.位于一条染色体上 D.位于一个 DNA分子上 A.抗利尿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胰高血糖素 D.胸腺激素
第 3页 共 8页 ◎ 第 4页 共 8页
30.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 )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 9 小题,每题 4 分,共 36 分。在所列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
A.大脑皮层 B.下丘脑 C.小脑 D.脑干 其中,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题,选对一个得 2 分;有三个正确选项的题,选对一个得 1 分,选对两个得 2
31.下列关于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特点比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分;未选、错选得 0 分)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时间长 39.下图是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对该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 A.①是线粒体
C.参与体液调节的神经递质由突触后膜释放 B.②是核糖体
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运输 C.③是叶绿体
32.护士给外伤的病人静脉注射抗生素时,药物直接进入( ) D.④是内质网
A.血浆 B.组织 C.淋巴 D.细胞内液 40.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特点的是( )
33.临床证实,将被某病毒感染后治愈的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 A.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的血清中对疾病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 B.逆浓度梯度运输
A.疫苗 B.消毒液 C.抗原 D.抗体 C.需要 ATP提供能量
34.对下列种群密度的调查,可用样方法进行的是( ) D.不需要 ATP提供能量
A.某草场的蒲公英 B.梵净山地区的金丝猴 41.科学家用含有 14C标记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原子的转移途径。下列碳原子的转移途
C.某池塘的鲤鱼 D.校园中的啄木鸟 径错误的是( )
35.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 ) A.二氧化碳→叶绿素→糖类
A.竞争 B.捕食 C.共生 D.演替 B.二氧化碳→五碳化合物→糖类
36.在食物链中以植物为食的动物称为( ) C.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A.第一营养级 B.第二营养级 D.二氧化碳→类胡萝卜素→糖类
C.第三营养级 D.第四营养级 42.下图是 DNA分子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37.在生物圈的碳循环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生理过程主要是( )
A.光合作用 B.细胞呼吸 C.分解作用 D.蒸腾作用
38.下列能减缓温室效应的人类活动是( )
A.多开汽车 B.火力发电 C.植树造林 D.燃煤取暖
A.③代表碱基 B.两条单链反向平行
C.①代表磷酸基团 D.如果④是 A,则②是 U
第 5页 共 8页 ◎ 第 6页 共 8页
43.下列各组中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是 ( ) 47.下列食物链组成正确的是( )
A.猫的长毛与鼠的黑毛 A.蒲公英→昆虫→食虫鸟→鹰
B.苹果的白花与绿叶 B.食草昆虫→麻雀→蛇
C.山羊的无角与有角 C.大豆→鼠→蛇
D.豌豆的紫花与白花 D.青蛙→鼠→蛇→猫头鹰
44.将基因型分别为 AaBb的个体与 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子代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45.下图为人体的缩手反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所有生物都存在神经调节
B.②是传入神经
C.③是传出神经
D.动作电位是外正內负
46.下列会使人体血糖浓度上升的生理活动是( )
A. 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
B.血糖氧化分解
C.肝糖原分解
D.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第 7页 共 8页 ◎ 第 8页 共 8页文科生物答案:
1-5: ACBCB 6-10: DABBD 11-15: CABCA 16-20:DCBDC 21-25: BDDAA 26-30:CBDBA 31-38:CADADBAC。
以下为多选题 39:AD。40:ABC。 41:ABD。 42:BC 。 43:CD。 44:ABC。45:AD。 46:AC。 47: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