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红桥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六盘水红桥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25 17:3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盘水红桥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月考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当今民间的修“家谱”,“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现象,源起于
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度
2.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作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秦始皇此举旨在
A.维护国家统一 B.实行暴政统治
C.保障社会稳定 D.实现君主专制
3.“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人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这是伏尔泰在评价中国的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4.某中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过时光隧道在一起谈论自己的丰功伟绩。下列台词与史实不符的是
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B.唐太宗:“我划分三省的职权,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
C.宋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5.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是
A.梭伦改革时期 B.伯利克里改革时期
C.庇西特拉图改革时期 D.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
6.成文法的意义在于按律判决,任何人不得随意解释法律。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成文法诞生。其主要标志是罗马制定了
A.《十二铜表法》 B.《万民法》 C.《民法大全》 D.《权利法案》
7.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法案,规定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该法案是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权利法案》
8.1955年4月,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的补充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由此可知,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中印两国代表会谈 C.万隆会议 D.中美建交谈判会议
9.唐代诗人诗云:“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说明唐代已出现了( )
A.晓市 B.夜市 C.草市 D.庙会集市
10.南朝江南地区"至于元嘉末……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B.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C.经济作物广泛种植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11.有的学者认为:“从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日起,全球化进程已经开始了。”他所说的“全球化进程开始”主要是指
A.东西方开始了贸易往来 B.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C.美洲与欧洲的联系加强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
12.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增长迅速。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
13.“科学开始对工业没有什么影响。……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材料反映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A.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B.兴起于重工业
C.科学研究与生产缺乏联系 D.电力的广泛使用
1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外部原因是( )
A.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B.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
C.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D.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
15.“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出自1978年安徽凤阳农民的这段顺口溜反映的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土地改革运动
16.联想集团的创始人柳传志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当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我感觉气候真的要变了。”柳传志说的“气候真的要变了”指的是
A.1976年粉碎四人帮宣告文革结束 B.1978年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即将转移
C.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D.1992年决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7.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三者的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
A.人的平等权利 B.人的善良本性 C.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D.人的自由权利
18.战国时期某思想家主张:“轻田野之赋,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夫是之谓以政裕民。”下列观点与其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言无二贵,法不两适 B.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C.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D.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19.董仲舒主张:“先对百姓进行教育宣扬君主的权力是上天赋予的,使皇权神化,让百姓无条件服从。然后实施仁政、运用法制。”对上述主张最恰当的评价是
A.神化皇权,德主刑辅 B.神化皇权,一味尚法
C.天人感应,一味崇儒 D.天人感应,以法治国
20.传说慧远法师隐居庐山三十年,送客时从不过虎溪。一日,陆修静与陶渊明来访,三人谈禅论道,语洽道合。慧远送客时仍谈论不已,不觉送过了虎溪,待三人反应过来相顾大笑。“虎溪三笑”典故反映了
A.三教合一思想开始出现 B.三教思想理论互相交融
C.三教思想理论相斥相争 D.三教合一思想最终形成
21.朱熹认为,要贯通,必须花功夫,格一物,理会一事都要穷尽,由近及远,由浅而深,由粗到精。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成四节次第,重重而入,层层而进。这体现朱熹的思想主张是
A.理是万物之本原 B.“人伦者,天理也”
C.“知行合一” D.“格物致知”
22.李赞在民间讲学时,别的先生只收男孩,他偏偏要男女收在一起;别人都要求孩子走路要轻,说话莫大声,而李贽偏要他们蹦蹦跳跳翻跟斗,大声读书震天吼。这反映了李贽
A.克己复礼 B.提倡民主 C.反对专制 D.挑战正统
23.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
A.批判君主制度 B.强调社会责任 C.倡导朴实学风 D.主张知行合一
24.据宋代《萍洲可谈》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据此可知,指南针在当时已用于
A.地质探测 B.航海事业 C.迷信活动 D.天文观测
25.某学者说:“宋代词曲盛行,从汴京到临安,花阵酒池,四处闻丝竹之声;燕馆歌楼,八方新声巧笑。每到夜晚,市民们往往结伴出游,到瓦舍勾栏去购物,欣赏杂剧、歌舞演出,人们乐此不疲,常常深夜而归。”由此可知,宋代词曲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市民阶层的壮大 C.坊市界限被打破 D.主流思想的嬗变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材料二 董仲舒把“天”塑造成有意志的神,天在人间设立了一个最高权力的“君主”即皇帝。他说:“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欲也。”
——摘编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皆格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
——《朱子语类》
材料四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日知录》卷十三《开始》
(1)材料一的思想主张是谁提出的?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主张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朱熹治学的方法。
(4)近代学者根据材料四归纳出的用于自勉的警句是什么?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明)宋濂《元史》
材料二 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算得上是一个典型,它意味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榜样。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封建变为郡县”始于何时?元朝面对辽阔疆域,在地方管理上最重要的制度创新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怎样的榜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村民自治的性质。综上,谈淡你对政治制度的认识。
三、论述题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物 言论或主张
孔子 “均无贫”,“修文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墨子 统治者对小民要“兼相爱,交相利”
孟子 仁政,以德服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董仲舒 君者,民之心也;民者,君之体也
柳宗元 吏为民役
黄宗羲 天下为主,君为客
康有为 天下之公,非一人之私
梁启超 反对“君为政”,主张“民为政”
孙中山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摘编自崔之清《儒学的民本思想初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人一个或者几个人物的言论或主张,围绕“民本”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言之有理,表述清晰)
答案
BDDCB ADCBB BAAAC BCCAB DDBBA
26. 【答案】
(1)孔子;核心内容:仁和礼
(2)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影响:强化了皇帝的权威,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或巩固了集权制度,深刻影响人们的道德观念)
(3)治学的方法:格物致知(或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等)
(4)警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7. 【答案】
(1)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创新:行省制度。
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榜样: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政党政治。
(3)性质:新中国农村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
认识:政治制度是治理国家,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政治制度的选择要符合本国社会、经济、文化实际和发展的需要,不应照搬别国。
28. 【答案】示例一:选取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论题:先秦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论证:春秋末年,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其核心之一是“仁”。要求统治者“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体现了民本思想。
战国时期,孟子在继承孔子“民本”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仁政观念,强调统治者以德服人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为统治者治理国家提出治国策略。战国时期的荀子也提出过如“君舟民水”的民本观念等。
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主要代表思想家的观念中都体现了民本思想,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是对春秋孔子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示例二:选取:黄宗羲、康有为、梁启超论题:民本思想根植于时代或者时代推动民本思想的发展
论证:明末清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小农经济、传统儒家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的背景下产生了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要求限制君权,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思潮,起到了思想启迪的作用。
鸦片战争后,中国主权不断丧失,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小农经济逐渐解体。但客观上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的近代化开始起步,民族工业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并不断发展,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出了“天下之公,非一人之私”,反对“君为政”,主张“民为政”等民本思想,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
由此可见,明末清初和近代思想家们提出的民本观念内涵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所处时代的背景。
其他示例:相关论题:不同时代的民本内涵有所区别;古代民本思想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策略;先秦时代的儒家奠定了中国特色民本思想的基调;近代的民本思想吸纳和融合了西学等。(其他论题,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给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