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同学们知道有一个特殊的日子——五四青年节,这是我们的节日。我们青年人是只争朝夕、奋发进取、拼搏向上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这样一位青年,他的名字很特殊,取家乡两条河流的名字作自己的笔名,他就是郭沫若。今天我们就走近郭沫若,走近他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思想家.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他青少年时代接触了大量古典文学,喜欢屈原、李白、苏轼等的诗,受到浪漫主义影响。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天狗》,《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1921年6月,他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
新诗:
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
手段的诗歌体裁。
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包括诗、赋、词、曲等)曾取得很
高的成就。但到了近代,古典诗歌的创作逐渐走向僵化,“滥调套语”
充斥,“无病呻吟”的倾向相当普遍,古典诗歌所使用的词汇与现代口
语严重脱节,它在形式上(包括章法句式、对仗用典以及平仄韵律上)
的种种严格限制,对诗歌表现不断变化而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人
们真实的思想感情,造成极大的束缚。因此,新诗革命成了“五四”新
文学最先开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xinshi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他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则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即:
⑴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⑵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五四运动
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19年9月到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俄
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
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
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
动奔突的画面。诗人写下的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
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整体感知,初读感受
重点词语 律吕
思考并讨论
这首诗美吗?
像不像诗?
不美
再读课文,思考: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诗人想表达什么?
白云怒涌
海涛翻滚
巨人的呼号
力的赞歌
自然的规律
毁坏:
旧世界
创造:
新世界
努力:
创造理想新世界
“努力、毁坏、创造、滚滚洪涛”表现追求自我解放,自我独立,诗人的自我意识已经觉醒,而且更加敏锐。
力的绘画
力的舞蹈,
力的音乐
力
的
诗
歌
力
的
律
吕
诗人为什么要把诗歌的题目命名为《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有何新意?
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唤的巨人。诗人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着眼点,这种极目远望的开阔眼界,自然物的形象便以超乎入们常见的面积之大、数量之多和超乎人们常见之力,显示出它们的宏伟、壮观和伟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自然的抒写,可以看到抒情主人公的高大形象,窥视到他的充实的内心,感受到他的如沸的激情,而抒情形象所显示的这种独特感情、心理,正反映了被五四时代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共同特征。
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宏伟、强力、壮丽、炽热。诗中雄奇的形象和澎湃的激情使人惊赞、仰慕,唤起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自觉意识和对生活的巨大热情,激起人们以全部生命的力去努力创造,去追求光明,去获取力的艺术,力的美。这是崇高与壮美的统一,作者唱出的是一曲表现崇高美的激情洋溢的赞歌。
小 结
这首诗美吗?”(美),“像不像诗?”(像),这正是郭沫若汪洋恣肆时代情感的自由宣泄。
布置作业
1.背诵《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2.做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