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祖父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东晋时局动荡,政治黑暗,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直到41岁完全弃官归隐。
陶渊明
他是东晋最杰出的诗人。流传至今的有125首,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yìn
ài
zhuō
fán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那个字?
归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从何而归
官场
尘网、樊笼
羁鸟、池鱼
自己
从何而归
官场
尘网、樊笼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羁鸟、池鱼
自己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对自由的向往
诗中还有哪些词语能表达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落
久在
沉痛悔恨 压抑
(用原文的诗句回答)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为何而归
适应仕途中繁缛礼节,逢迎权贵、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本领
守拙归田园
“拙”的反面就是官场里的逢迎圆滑、尔虞我诈,守拙就是守住自己的本心而不被同流合污。
追求精神的独立与自由
归向何处?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诗人描写到了哪些田园景色?是如何描绘的?这些田园景色有何特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狗吠
鸡鸣
村庄
炊烟
见
听
静
动
白描
手法
诗人描写到了哪些田园景色?是如何描绘的?这些田园景色有何特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狗吠
鸡鸣
村庄
炊烟
见
听
静
动
衬
白描
手法
语言的质朴自然
诗人描写到了哪些田园景色?是如何描绘的?这些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狗吠
鸡鸣
村庄
炊烟
见
听
静
动
衬
清幽
优美
安定
和谐
和平
宁静
恬淡
舒畅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白描
手法
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宁静、闲适、喜悦、怡然自得的心情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①田园生活
②怡然自得的心情
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正直真实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慕浮华利禄,而是快意吾心、怡然自乐,恣意游弋,纵情挥洒。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归园田居
1、巧用比喻、对比。
小结诗歌的艺术技巧
2、景物描写采用白描手法,动静结合,视听结合。
3、抒情方式: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
如何见出厌恶官场之情
1、“适俗韵”适应世俗的情趣,它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他“爱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2、误: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一个“误”字,显示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误入官场的悔恨交加的情绪。“一去三十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内中多少感慨,多少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
3、羁鸟、池鱼:这是以“羁鸟”和“池鱼”作对比 、衬托,说明自己跟“羁鸟”和“池鱼”一般早有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强烈愿望,现在终于做到了隐居躬耕,保持了质朴的本性。“拙”,《辞海》解释“笨拙,与‘巧’相对。《老子》:‘大巧若拙。’”诗句中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强调自己不会适应世俗的潮流,并以此自许。
4、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樊笼”即开头的“尘网”,是禁锢人的牢笼和罗网,使人有“羁鸟”“池鱼”之感。既然如此,那么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穷,触目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亲切而欣慰
拓展延伸
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有关意象意境类题型的答题模式
归
恋
厌
弃
田园: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官场:
尘网
闲适、幽美
归 园 田 居
恋
归
黑暗
总结:樊笼
爱丘山
自然
无尘杂
有余闲
1、如果你是陶渊明,你会像他一样
隐居吗?
2、如果陶渊明生活在当代,他会隐居
吗?
你觉得能从本诗作者
陶渊明的身上得到怎样的生活启
示?
我觉得,陶渊明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一定要选择一种不违背本心的,能更好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不管你居高位,还是处低位都要活得真实,能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一
块净土,让自己的心态
非常的健康!
归隐之说
有人说:陶渊明的归田,是在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从他放弃了实现“济苍生”的理想来说,具有一定的消极性,但从他坚持高尚的志趣,决不和统治阶级同流合污来说,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背诵《归园田居》其一。并课外阅读
其它三首
2、以“我认为陶渊明是个……的人,因为
他……”的句式写一段话。
拓展阅读
认真体会陶渊明以下诗歌,并思考它的思想感情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huán)。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
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
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
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
终当归空无。
归园田居(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
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
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人。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
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与朋友谈心,或与家人团聚,或采菊于东篱,以及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日见茁壮的桑麻,无不化为美妙的诗歌。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