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3.《百合花》《哦,香雪!》群文教学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3.《百合花》《哦,香雪!》群文教学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4 22:1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统编新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百合花》《哦,香雪!》
群文教学(一)--两课时
活动一:结合课前预习,梳理并完成列表。以人物形象和标题探究为重点,研习课文。
整体感知,通识文本
小说 情节 人物形象 标题探究
《百合花》 部队总攻前, 小通讯员: 新媳妇:
《哦,香雪》 改革开放之初, 香雪:
示例:思维导图整理
任务一 文本梳理细品鉴
  (一)阅读《百合花》,赏析细节描写。
1.《百合花》里有多处有关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在课文中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这些细节描写。完成下面的表格,并概括相关人物形象的特点。
小通讯员:
相关细节 出现次数 形象特点
年轻稚气的圆脸
枪筒里插树枝、插野菊花
两个馒头
两次
两次
两次
衣服上的破洞
四次
执拗、大公无私
体贴、关爱他人
热爱生活、有生活情趣
年轻
人物形象:
涉世不深,天真质朴,关心战友,体贴群众,又对生活充满情趣,憨厚腼腆,与女同志接触便会浑身不自在,但在危急关头却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

三次
忸怩
百合花被子
新媳妇:
相关细节 出现次数 形象特点
三次
淳朴、善良
人物形象:
新媳妇和小通讯员一样淳朴善良。她是个羞涩的新娘子,对于自己在“借被子”过程中让小通讯员受窘这件事,一直感到愧疚,希望有机会向他道歉;看到小通讯员被抬到包扎所时,她一改先前的羞涩,“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将她结婚用的新被子盖在牺牲了的小通讯员身上,表现出对人民子弟兵由衷的崇敬和热爱。
2.这些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点拨: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小说前后照应,结构完整;展现人物崇高品质,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二)阅读《哦,香雪》,分析短暂的“一分钟”给台儿沟的姑娘们带来的变化和香雪夜半走回台儿沟的心理变化,探讨作品主题。
1.火车开进了台儿沟,这短暂的“一分钟”给台儿沟的姑娘们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火车开进台儿沟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一分钟”改变了凤娇、香雪等一群十七八岁的漂亮姑娘的生活,她们不再吃过晚饭就钻被窝,而是对生活充满了期待和向往。“一分钟”改变了香雪的胆小,搅乱了她的宁静。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文化,带来了姑娘们五彩缤纷的梦想。
2、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过程中,情绪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她的情绪变化和她眼中景物的变化有怎样的关系?结合文章写作背景,说说香雪的情绪变化代表了什么?
答案:(1)香雪的情绪变化经历了“害怕—激动—不怕—犹豫—坚定”的过程。
①第七十二段:“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害怕
②第七十三段:“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激动
③第七十六五:“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不怕
④第七十七段:“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 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犹豫
⑤第七十七段:“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坚定
这些景物描写有效地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2)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的时代。现代化、现代文明对于人们来说,还是比较陌生、新奇的,但是人们又对这些新生事物有着美好的憧憬。 如铅笔盒,它在文中不仅是一个文具,还是一种象征,象征着文化和知识,对香雪来说,铅笔盒是一种摆脱封闭落后生活的渴求,也是一种信念和追求。
香雪在这三十里山路中跨越了胆小、封闭的巨大心理障碍,这象征着在时代变化下,“香雪们”从怕到不怕,再到坚定信念、追求未来的思想过程。
 
活动二:请你结合预习,思考作者为什么选取“百合花”为题?假如请你改写一下标题,你会怎么改?说说你修改的理由。建议应用思维导图列出。
提示:小说的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主题
参考:百合花--小小通讯员、被子的故事、军民鱼水情
任务二 重点难点全突破
1.从不同角度对比两篇小说,提高审美鉴赏能力。这两篇小说都让人感受到美。请从人物形象、语言及叙事风格、标题等方面来分析原因。
答案:(1)人物形象:人性美。新媳妇与香雪都貌美、心美,通讯员与香雪都纯真质朴、憨厚腼腆、青春可爱。
(2)语言:都清新、自然、柔和、优美,个性鲜明、生动传神。
(3)叙事风格:社会背景宏大,一个是解放战争时期,一个是改革开放时期,作者选择的却是平常的生活场景。
(4)标题:这两篇文章的标题都富有诗意,而且象征意义很美。“百合花”象征了人与人之间的纯洁,“香雪”象征着改革开放后大胆追求理想的人们。
任务二 重点难点全突破
2.独特的女性视角是茹志娟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
答案:①女性观察细致,以其视角叙述故事,可更多地展现细节,增强情节的生动性,让人如临其境。
②女性感觉敏锐,可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如通讯员的牢骚、新媳妇的羞涩,更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特点。
③以女性视角描写战争,绕开激烈的战斗场面,从侧面突出战争的残酷,更能引发读者的想象。可引导读者从女性的角度理解战争、理解人物,从而产生独特的感受,更好地把握内容和主题。
3.以“百合花”为题有何含义及作用?
明确
作用:①以“百合花”为题,点出文章中的重要内容和相关情节线索;
②以“百合花”的纯白来象征人民战士、人民群众的高尚情操;
③以“百合花”作结,有利于揭示文章主旨,即有利于表现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高考仿真命题:
拓展提升--题目含义及作用的解题思路
题目含义 表层 解释概括基本含义 深层 情志 人的价值与尊严、社会责任、人性的关怀、描述的现象、揭示的本质、好奇心与探索精神等。
人文 家国情怀、爱好和平、安土重迁、敬畏自然、和谐相处、淡泊宁静、不计得失等。
拓展提升--题目含义及作用的解题思路
题目作用 四联系 是否修饰或者点明写作对象
是否有利于表达情感或者态度
是否揭示主旨
是否作为线索
探究3: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今天再来学习这篇小说有没有意义?
①感知人情美和人性美,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
②鼓励人们,特别是青年,要加强自我锤炼,提升国民素质;
③摒弃戾气,促进社会和谐,共筑中国梦。
活动1:定点赏析,拟写短评
预习要求:从语言、细节、人物、心理四个方面对小说进行赏析,1-4节侧重语言赏析,5-43节侧重细节赏析,44—66节侧重人物赏析,67节—文末侧重心理描写的赏析。每个学习小组选择一个方面的专题进行讨论,然后每人选择一点拟写百字短评,准备在课堂宣读。
细部揣摩,品味鉴赏
主题探究:茅盾说《百合花》是一首“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谈一下你的理由。
提示:人物:文工团女同志、小通讯员、新媳妇。这三个连姓名都没有的人物顺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彼此之间产生了感情。作者在文中谱写了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在小通讯员和文工团女同志“我”之间,建立起一种比同志、同乡更为亲切的感情。但它又不是一见钟情的男女间的爱情“我”带有类似手足之情,带着一种女同志特有的母性,来看待、牵挂小通讯员,两者之间是一种复杂微妙的无以言表的美好情感。而在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同样也是一种圣洁美好的感情,正如被子的百合花图案一样纯洁。作者用一个正处于爱情的幸福之漩涡中的美神,来反衬年轻的、尚未涉足爱情的战士。一位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为了战友,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当小通讯员献出一切时,他也得到了一切:洁白无瑕的爱,晶莹的泪。
活动三:请小组汇报人分享本组优秀的阅读点评文字,并根据欣赏札记的评分标准,修改自己的课前点评文字,力求写出自己的独特感悟。
细部揣摩,品味鉴赏
指标 特征描述 优秀 良好 一般
欣赏点聚焦 聚焦一词、一句或一个片段,或者一篇中的某一特色。
欣赏观点鲜明 对欣赏点,你的的观点是什么,最好能见人所未见,观点鲜明而独特。
结合文本分析 结合文本,阐明自己对欣赏点的理解与鉴赏,给人入情入理的感觉。
表达清晰 将你的个性化理解,用适当的语言、有层次地表达出来。
卷面清楚 作为一项手写作业,要做到“三无”(无涂改、无错别字、无用错标点)。
每指标满分1分,三个等级按指标满分的1、0.7、0.3赋分 总得分 活动2:课堂汇报,小组评议
习作1:书包与装饰品(108梁哲涛)
凤娇拉着香雪,让她看妇女身上的装饰品,“手表,金圈圈”体现处凤娇更加注重外表的华丽,修饰品的惊艳。而香雪不同,在她看到这些装饰品没多久后,便被一个棕色人造革学生书包所吸引。这是一个城里随处可见的书包,但是对香雪来说,这是一个罕见的宝贝,侧面体现处台儿沟的贫穷,正因为香雪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她才会更加注重文化的内涵,渴望遨游知识的海洋,也为下文香雪看到列车上的自动铅笔盒而激动不已做了铺垫。
细部揣摩,品味鉴赏
活动2:课堂汇报,小组评议
习作2:动作细节的感悟(108朱春雨)
“香雪却觉得她在哄她。。。。。。猛然把篮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面,迅速离开了”。从文字中可以看出香雪是内心极为敏感,自尊心强烈的人。当女学生说送给她铅笔盒时,她并没有接受,二是想着如何把鸡蛋送给女学生。“摆弄着铅笔盒”体现她对这个铅笔盒的喜爱,但是她不会随便占有。“猛然”体现她动作的出其不意,这段文字提封面体现了香雪有自尊心,不需要别人怜悯,不愿意欠人情,写出了她的淳朴、善良。另一方面,香雪为了在城市随处可见的铅笔盒历尽艰辛,反映出台儿沟地区的贫困与落后,也体现出香雪对精神文明的追求。
细部揣摩,品味鉴赏
阅读札记,如何提升?--对比鉴赏,前后关联
凤娇与香雪形象之比较
(一) 不同的人物话语,体现了不同的个性特点;
凤娇等女孩说话大胆直率,性格泼辣,就像《红楼梦》中的王熙凤;而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腼腆,就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具体文本请补写)
(二) 不同的兴趣追求,表露了不同的人生目标;
面对改变,凤娇更加外露,而香雪则显得内敛;凤娇只关注物质生活的改变,而香雪除了关注物质层面的同时更关注精神层面的追求,她渴求文化。(具体文本请补写)
(三) 不同的换物目的,展示了不同的性格特点;
凤娇们只是盲目地羡慕和追随,具有爱慕虚荣与追求享乐思想之嫌。而香雪想换的不仅只是一只铅笔盒,而是要换回自己的尊严,甚至付出了比别人更大的代价。
总之,在《哦,香雪》一文中,风娇和香雪都是台儿沟村最普通的两位农村姑娘,具有农村姑娘普遍共有的性格特点,在台儿沟那群活泼可爱的姑娘中,香雪是最为朴实、最不出众的一个,可是正是由于她的这份朴实和她身上所具备的那份与众不同的精神和人生态度,让她在文中的形象尤为突出。作者写凤娇是为了更好地反衬香雪的形象,使香雪的形象平凡中见伟大,有着一种独特的美,最终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读写结合训练:《哦,香雪》一文在写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这一情节时,详细地刻画了香雪的心理活动,如写到了她的害怕,写到了她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后抑制不住的内心的兴奋,写到了她对贫穷落后的台儿沟的展望……这表明了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以及希望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请运用心理描写刻画某一人物形象,写一个250字左右的片段。
答案:(示例)球印 教室后面的球印 我想起来了!那个球印不是陈明印上的吗 有许多同学看见了。陈明啊陈明,你快站出来主动承认,这样或许还会得到原谅,要是被揭发,有你好看的,快站出来!我不禁瞟了陈明一眼,恰巧碰到了班主任严厉的目光,这时的班主任是不会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的。我心里猛然一慌,但转而又想:“慌什么!又不是我干的,真没出息!”我虽这样安慰自己,但心里还是有一丝紧张。班主任的目光落到了我身上。我越发紧张了。怎么办 告发他吧!我把手往桌上放了放,刚想举起来,猛地又缩了回来。不!我不能这样,我希望他自己站出来。我不能剥夺他改正错误的机会,说出实情的应该是他自己。
第一单元综合学习活动
活动三:诗化小说初步探究
1.比较之中见精神:
学生比较阅读《边城》《百合花》中注重景物与风俗描写的内容,体会“《边城》《百合花》都注重景物与风俗描写,善于营造抒情场景而没有太多的矛盾冲突”的创作风格。
2.教师设疑指导
⑴《边城》《百合花》与我们平常阅读的一般小说在素材选择、情节设置及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⑵这种风格有什么不一样的艺术魅力?
讨论分析示例
《边城》的语言风格有着湘西地域的独特风情神韵。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者沈从文生长于湖南湘西,位于湘、川、黔三省的交界处。这里是他生活了近二十年的地方,周围的风土人情、湖光山色都已经在他心里深深地扎根,使他在创作时自然流露出特有的“家乡味”的乡土气息,湘西世界里的幽静、恬适、宁远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和古朴醇厚的民风,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讨论分析示例
在小说语言表现风格上,他的带有田园牧歌情调式的小说,浸透着浓郁的诗意氛围。在他笔下,艺术描写的重点不是叙事写实而是抒情释怀。原因在于沈从文在都市立足未稳,处处感受到都市对他的精神压迫与摧残,因此要以梦幻湘西世界来对抗现实都市的丑陋,以期取得精神上的慰藉,而且,沈从文在创作中,倾向于 “美”,他那种不忍审“丑”的心态促使他本能地选择用梦幻诗化的语言叙述。作者用梦幻般诗化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乌托邦式的湘西世界,与喧嚣的都市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为读者诉说了一个梦幻般的心灵家园。
讨论分析示例
茹志娟的《百合花》避开重大题材,重视对普通人心灵和情感世界的揭示。含蓄地表现严酷的战争环境中亲切的、日常化的生活片断。小通讯员对陌生女性的拘谨和故作严肃,新媳妇的笑和故作气恼,都颇有分寸地传达出人物间的情感交流,既有“军民鱼水情”的一面,也有青年男女交往中羞涩和欢悦的一面,被称为“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作者选用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切入,一方面,增强作品的亲历性体验和感彩,另一方面,既能作为人物身在剧中,通过与小通讯员的直接交往,逐步揭示其性格,体验到自己情感的微妙变化;又能作为
讨论分析示例
叙述人置身局外,展开对新媳妇的表情、动作、语言的观察,从而细致地描画出她的情感起落。情感的体验重于事件的描述。小说没有离奇的情节,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冲突,采取了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为中心展开情节的结构方法,由此细致地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表现普通人的英雄形象。同时细节的反复出现、前后呼应,又使文气一贯到底。
《百合花》的语言清淡质朴而富有诗意,给人一种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感觉,把一个流血牺牲的战斗故事,写得充满诗意,特别是其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生动传神。
孙犁的代表作品:
《荷花淀》《芦花荡》。
汪曾祺的代表作品:《受戒》《沙家浜》《大淖记事》《黄油烙饼》《葡萄月令》。
拓 展 阅 读
感 恩 遇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