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新趋势4 更加注重科学思维能力的考查,突出高考选拔功能
[考情分析]
当前,高考命题已经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要求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景中运用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因而在备考中,应强化实验观察、比较归纳、类比推理、构建模型能力及获取信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生物高考新趋势
年份 题号 命题意图
2020年全国卷Ⅰ T2 种子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考查理解能力
T5 遗传分离定律的应用,考查科学分析综合运用能力
2020年全国卷Ⅱ T29 翻译产物及场所,考查分析推断能力
T32 多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考查综合运用能力
2020年全国卷Ⅲ T1 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考查理解能力
T32 多倍体育种的应用,考查分析推断能力
2019年全国卷Ⅰ T2 翻译所需的条件,考查理解能力
T5 伴性遗传,考查综合运用能力
T32 遗传定律的应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2019年全国卷Ⅱ T3 物质跨膜运输,考查分析问题能力
T5 遗传定律的应用,考查理解能力
T32 自由组合定律的运用,考查综合运用能力
2019年全国卷Ⅲ T6 分离定律的知识,考查理解能力
T32 遗传定律的应用,考查实验探究能力
1.(2019·全国卷Ⅲ,6)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 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 )
A.250、500、0 B.250、500、250
C.500、250、0 D.750、250、0
答案 A
2.(2017·全国卷Ⅱ,6)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
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答案 D
1.(2020·河南南阳模拟)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过程中,在①、②时刻滴加了相应的溶液(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或清水),液泡的体积会随外界溶液浓度的变化而改变,如甲图所示;乙图为实验中不同时期两个细胞图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时刻滴加的溶液分别为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清水
B.甲图的①到②过程对应乙图中的a过程,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大
C.甲图②时刻可对应乙图中的Y细胞,此时细胞液浓度最大
D.乙图中Y细胞一定正在发生质壁分离过程
解析 甲图中,①时刻加入物质后,液泡体积逐渐减小,表明细胞失水,则所加物质浓度应高于细胞液浓度;②时刻加入物质后,液泡体积逐渐增大,表明细胞吸水,则所加物质浓度应低于细胞液浓度。乙图中,X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Y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则a表示细胞失水过程、b表示细胞吸水过程。由以上分析可知,①时刻后(②时刻前)液泡体积由大变小,细胞失水,故加入的应为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②时刻后液泡体积由小变大,细胞吸水,加入的应为清水。甲图的①到②过程是细胞失水过程,对应乙图中的a过程,细胞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大。甲图②时刻液泡体积最小,此时细胞失水最多,细胞液浓度最大,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乙图中的Y细胞也处于质壁分离状态。乙图中的Y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此时有三种可能,即正在发生质壁分离、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或处于动态平衡。
答案 D
2.(2020·河南师大附中)科学家研究发现突变型棒眼果蝇的出现与常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发生突变有关,突变情况如表所示。让突变型棒眼果蝇与野生型圆眼果蝇杂交,F1均为圆眼果蝇,F1雌雄交配,测得F2中圆眼果蝇有450只,棒眼果蝇有30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突变基因 Ⅰ Ⅱ
碱基变化 C→T CTT→C
蛋白质变化 有一个氨基酸与野生型果蝇的不同 多肽链长度比野生型果蝇的长
A.棒眼果蝇的出现是由于控制眼形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和增添
B.控制眼形的基因Ⅰ、Ⅱ中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对性状无影响
C.棒眼果蝇的出现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D.F2圆眼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3/16
解析 基因Ⅰ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基因Ⅱ中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由F2中圆眼∶棒眼=450∶30=15∶1可知基因Ⅰ、Ⅱ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只有隐性纯合子才表现为棒眼,故基因Ⅰ、Ⅱ中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不会使性状发生变化。突变基因Ⅰ表达的蛋白质中有一个氨基酸与野生型果蝇的不同,突变基因Ⅱ表达的蛋白质中多肽链长度比野生型果蝇的长,据此无法得出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F2中圆眼∶棒眼=15∶1,说明果蝇眼形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F2圆眼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3/15(即1/5)。
答案 B
3.(2020·河北唐山调研)某神经纤维在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钠离子、钾离子通过离子通道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如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阳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内外之间没有阳离子的
流动
B.ab段钠离子通道开放,bc段钠离子通道关闭
C.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内外电位差为0
D.cd段钾离子排出细胞不需要消耗ATP
解析 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主要靠钾离子外流维持。ab段与bc段均是内向电流,此时主要是钠离子通道开放。c点对应动作电位,此时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所以膜内外电位差不为0。cd段钾离子通过钾离子通道蛋白大量排出细胞,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
答案 D
4.(2020·襄阳五中调研)女娄菜为XY型性别决定植物,控制其株型高低的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其叶色的基因B、b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女娄菜的有毛和无毛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C、c控制,现有一系杂交实验,结果如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 亲代 子代
雌 雄 1 高茎无毛绿色 低茎有毛金黄色 全为高茎有毛绿色雄株
2 高茎有毛绿色 高茎有毛金黄色 高茎有毛绿色雄株∶高茎无毛绿色雄株∶低茎有毛绿色雄株∶低茎无毛绿色雄株=9∶3∶3∶1
3 高茎绿色 低茎绿色 高茎绿色雌株∶高茎绿色雄株∶高茎金黄色雄株=2∶1∶1
(1)女娄菜有毛与无毛性状中,________为显性,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2)第2组杂交组合中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第3组杂交组合中雄性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
(3)如果让第3组子代的高茎绿色雌株与高茎金黄色雄株杂交,其后代中高茎金黄色雄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低茎金黄色雄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4)控制女娄菜的高茎、低茎和有毛、无毛的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第1组无毛和有毛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全部表现为有毛,第2组有毛和有毛亲本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毛∶无毛=3∶1,所以有毛为显性性状。(2)根据第2组亲本高茎有毛和高茎有毛交配,子代比例为9∶3∶3∶1,则亲本关于株型高低、有毛和无毛性状的基因型均为AaCc;由第3组实验可知叶色中绿色为显性性状,又由第2组子代只有雄性可得出第2组亲本关于叶色性状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由此可知,第2组亲本的基因型为AaCcXBXB、AaCcXbY。由第3组杂交组合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可得,第3组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第3组子代高茎绿色雌株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高茎金黄色雄株基因型为AaXbY,二者杂交,子代高茎金黄色雄株的基因型为AAXbY、AaXbY,低茎金黄色雄株基因型为aaXbY,所占的比例为1/4×1/4=1/16。(4)女娄菜亲代高茎有毛和高茎有毛个体交配,得到子代高茎有毛∶高茎无毛∶低茎有毛∶低茎无毛=9∶3∶3∶1,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所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 (1)有毛 杂交组合1,有毛和无毛亲本杂交,子代只有有毛性状(或杂交组合2,亲本都是有毛性状,子代有无毛性状)
(2)AaCcXBXB aaXBY
(3)AAXbY、AaXbY 1/16
(4)否 高茎有毛亲本交配,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所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5.(2020·湖南怀化期中)摩尔根偶然在一群红眼果蝇(纯合子)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他用这只白眼雄果蝇与多只野生红眼雌果蝇交配,结果F1全为红眼,然后他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中既有红眼,又有白眼,且F2中红眼果蝇约占3/4,回答下列问题(设相关基因用B、b表示)。
(1)上述果蝇眼色中,该雄果蝇的白眼性状最可能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填变异类型)。
(2)摩尔根等人根据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设(假设1),且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了合理解释,并设计了测交方案对上述假设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从而将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联系在一起。有同学认为设计的测交方案应为用F2中的白眼雄果蝇与F1中的多只红眼雌果蝇回交(测交1)。
(3)根据果蝇X、Y染色体的结构特点和摩尔根实验的现象,你认为关于果蝇该眼色的遗传还可以提出哪一种假设(假设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这一假设,有人认为测交1不足以证明假设1成立,请你补充测交方案,并写出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
补充测交方案(测交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交2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题干信息:一群红眼果蝇中“偶然”出现了一只白眼果蝇,可判断这最可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3)分析题干信息“F2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中既有红眼,又有白眼”可知。若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F1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进一步推测可知F2中的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让其与F1中的多只红眼雌果蝇(XBXb)回交(测交1),则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bXb∶XBY∶XbY=1∶1∶1∶1,即后代雌雄个体中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且比例均为1∶1。根据果蝇X、Y染色体的结构特点和摩尔根的实验现象,还可以提出的假设是控制果蝇白眼和红眼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如果是这样,则亲本的基因型是XBXB、XbYb,F1中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BXb、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BYb,二者随机交配结果如图:
F1 XBXb × XBYb
↓
F2 XBXB XBXb XBYb XbYb
红眼雌性∶红眼雌性∶红眼雄性∶白眼雄性
1 ∶ 1 ∶ 1 ∶ 1
若用F2中的白眼雄果蝇(XbYb)与F1中的多只红眼雌果蝇(XBXb)进行测交,则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bXb∶XBYb∶XbYb=1∶1∶1∶1,可见,这个表现型结果和假设1的结果是一样的,故测交1不足以证明假设1成立。可补充测交2:用测交1得到的白眼雌果蝇(XbXb)与群体中的红眼雄果蝇(XBY或XBYB)进行交配,如果测交后代中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均为白眼,说明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测交后代中雌雄果蝇全为红眼,说明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答案 (1)基因突变
(3)控制果蝇白眼和红眼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用测交1得到的白眼雌果蝇与群体中的红眼雄果蝇杂交 ①若后代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则假设1成立 ②若后代雌雄果蝇全为红眼,则假设2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