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课内阅读专项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课内阅读专项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5 10:4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八单元课内阅读专项练
一、课内阅读。
少年闰土(节选)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biàn pián)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jiàn xiàn)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biàn pián)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biàn pián)熟识了。
1.用“ ”给文中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我”急切地想见到闰土?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紫色的圆脸”说明_________________,“头戴一顶小毡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写出_______________。从这些外貌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_________的农村孩子。
4.用“ ”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
5.“好容易”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段话通过人物的________描写,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的闰土。
二、课内阅读。
少年闰土(节选)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选段中“希奇的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前文,“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闰土和“我”的朋友们。
闰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朋友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的家长管得很严,不许他们出去玩。
B.作者和他的小朋友都生活在高墙大院里,生活天地狭窄,见识贫乏。
C.作者和他的小朋友在院子里玩时,都喜欢看四个角的天空。
5.选段主要表达了“我”对闰土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
“管贼么?”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他不咬人么?”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选段画线句子中破折号所起的作用是( )
A.解释说明 B.意思的递进 C.补充说明 D.声音的延长
2.选段重点叙述了闰土给“我”讲的哪件事?从中可以看出闰土有着怎样的性格?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看瓜刺猹 热情好客 B.雪地捕鸟 淳朴善良
C.看瓜刺猹 见识多广,能干 D.雪地捕鸟 见识多广,聪明能干
3.“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家的墙很高
B.他们的家长管得很严,不让他们出去玩儿
C.说明他们不能广泛接触社会,见识少
D.说明他们的视力不好,只能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4.读了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请你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闰土和“我”的朋友们。
闰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朋友们: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理解。
少年闰土(节选)
闰土又对我说:
“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么?”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他不咬人么?”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1.第五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解释说明 B.补充说明 C.语音延长
2.选文中闰土给“我”讲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事。
3.“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这句话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从中感受到“我”怎样的内心世界。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____________________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文段一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我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文段二
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帝国主义正在迫害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生活较艰苦。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作者同广大人民一样,期望美好的未来尽快来到,故作此文寄以希望。
1.对于“好的故事”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指绮丽优美的环境、勤劳纯朴的乡民及宁静祥和的生活
B.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眷恋与追求
C.是关于作者童年的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2.对“昏沉的夜”深层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昏沉的夜”暗喻旧社会的黑暗,民生凋敝
B.指的是夜里昏暗,因为工作太疲劳,让人昏昏欲睡
C.与“好的故事”形成对比,体现出作者当时的惆怅与失望,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②我就要凝视他们……
③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④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⑤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资料:作者憧憬于“美的人和美的事”,但现实是“昏沉的夜”,没有“美的人美的事”,所以只能在梦中看见;醒来却”只见昏暗的灯光”,“何尝有一丝碎影”。表现了作者的怅惘和失望,也表现了作者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但作者最后还是坚信他看见了一篇好的故事(“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虽然“在昏沉的夜”。在黑暗的现实中,他强烈地追求美好的事物,把美好的事物描绘得非常“美丽,幽雅,有趣”,艳绚多姿;表面是在描写风景,眷恋故乡的景物,实际是有所象征或寄托……
——选自李何林的《鲁迅(野草 注解》
1.结合资料可以看出,作者的理想是________的,但现实却是________的。选文通过这样的矛盾,写出了作者向往________,也相信美好的故事有一天会到来的心愿。
2.读第④段,完成练习。
①“真爱“这个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把你体会到的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想挽留住这个美好的故事 B.“我不在小船里了”说明梦醒了
C.“我“后悔做了这么美好的梦 D.这个梦表现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结合资料,下列对“昏沉的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昏沉的夜“表面指作者写作的夜晚时分,其实指当时黑暗的社会
B.“昏沉的夜“象征着北洋军阀统治下,政治混乱,人民被压迫的局面
C.“昏沉的夜“中灯光昏暗,美好的梦境无法继续,只好回到现实之中
七、课内阅读。
①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②我就要凝视他们……
③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④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⑤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我”所见的故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表现作者执着的信仰的句子。
3.概括这几段话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内阅读。
好的故事(节选)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的,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踝上。
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象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含义。
诸影诸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底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文中画浪线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开头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说明“好的故事”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中“晒着的衣裳”这一景物想象一个或“美丽”或“幽雅”或“有趣”的故事,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内阅读。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1.用简洁的文字概括选段的内容。
_________
2.观察文中画“____”的句子的特点,再照样子写一句。
_________
3.下面的词语中最能概括山阴道两旁景物特点的是( )
A.杂乱 B.单调 C.美丽 D.幽深
4.选段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
十、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我就要凝视他们……。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 )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 )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 )了书,欠身( )手去( )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抛 捏 伸 取 追
2.“我”睁开眼看到了什么景色?用“____”在文段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3.作者笔下“好的故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开头作者提到“昏沉的夜”,结尾处再次提到“昏沉的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课文阅读。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  )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  )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  )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  )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  )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 )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按原文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形容词。
2.选文采用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依次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感情。
3.文中划线的句子是(____)句,请将它变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的人称有什么变化,这样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 )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镶子( )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 )干净。他们又给他( )上药,( )好绷带。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ào),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1.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入文段的括号中。
①扎 ②夹 ③扶 ④洗 ⑤敷
2.对文段中的“叹了一口气”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见伯父对我不能理解他的话语的失望。
B.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
C.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3.文段写的是伯父_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通过对人物细致入微的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_描写,使得人物形象立体而鲜活。
十三、课内阅读。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侯,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1.“解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当时“清清楚楚”看见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父脸上的表情变得那么严肃是因为( )
A.伯父觉得那位车夫很可怜。
B.伯父觉得无法回答“我”的问题,很苦恼。
C.伯父为自己无法解除穷苦人民的痛苦而苦闷。
4.最后一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__________的憎恨和对________的极大同情。
十四、课内阅读。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节选)
有一天黄昏时候,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怎么了”爸爸问他。
“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1.给这个片段加个小标题 _________。
2.找出一句描写天气和环境的句子画上“﹏﹏﹏”。
3.根据文段内容解释并用下列词语写句子。
①饱经风霜:_________
②慈祥:_________
4.找出文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九个动词写出了伯父和爸爸对车夫的救护是非常尽心细致的。它刻画出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他蹲着的形象,你看了以后能想起一句鲁迅先生真实写照的名言吗?大家都会因这句话而感动:_________。
5.找出一个反问句画上“ ”并把它改为陈述句。
6.“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是因为:_________。
7.“清清楚楚”这个词出现了两次,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鲁迅先生叹气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①,一本是《小约翰》②。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1.把具体描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的句子画上“ ”。
2.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鲁迅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这句话表面是写伯父自夸记性好,实际是写伯父委婉地批评“我”__________。从这句话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3.读一读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我”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 )
A.伯父只夸他自己而不夸“我”,“我”感到失落、不满
B.“我”读书太马虎了,伯父虽然没有直接批评“我”,但是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因此感到羞愧和悔恨。
C.“我”觉得伯父的记性好,而自己的记性差
4.请你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这句话指__________。
6.伯父笑着说“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一定也读过《水浒传》>吧,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和他(她)的绰号、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伯父送“我”两本书,说明_______,到现在我还保存着,说明_______。
十六、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给文中这件事情加上小标题:________。
2.结合下面的资料,对“碰壁”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当时社会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先生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写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因而反动派对鲁迅先生恨之入骨。
A.“碰壁”指鲁迅先生在与反动派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和迫害
B.幽默地谈“碰壁”显示出鲁迅先生对敌人的轻蔑,体现了他的自信和乐观
C.“碰壁”指鲁迅先生碰到了墙壁上。
十七、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选段,回答问题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说:“大伯,您和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这么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看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回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你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概括选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先生的鼻子本来是天生的,为什么说是碰壁碰的呢?从中体现出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结合当时鲁迅先生生活的社会环境,谈一谈你对“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
4.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说一说大家为什么笑呢?
_________________
十八、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于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1.(1)一个“骑”字,( )
A.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和凶暴的本质
B.表明擅长某事物的人,反而容易大意,招致失误
(2)“呵,我多伟大!”这一句( )
A.表现了自信、自豪 B.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和自我吹嘘的丑态
(3)“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含义是( )
A.全心全意地为广大人民服务 B.一心一意地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2.下列诗句各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
(1)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九、课内阅读。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悼鲁迅先生(节选)
巴 金
十月十九日上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中国,全世界:
鲁迅先生逝世了!
花圈、唁电、挽辞、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像洪流一样地汇集到上海来。任何一个小城市的报纸上也发表了哀掉的文章,连最僻远的村镇里也响起了悲痛的哭声。全中国的良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地悲痛的。这一个老人,他的一枝笔、一颗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业。甚至在他安静地闭上眼睛的时候,他还把成千上万的人牵引到他的身边。不论是亲密的朋友或者恨深的仇敌,都怀着最深的敬意在他的遗体前哀痛地埋下了头。至少,在这一刻全中国的良心是团结在一起的。
我们没有多的言辞来哀悼这么一位伟大的人,因为一切的语言在这个老人的面前都变成了十分渺小;我们不能单单用眼泪来埋葬死者,因为死者是一个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但是我们也无法制止悲痛来否认我们的巨大损失;这个老人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导师, 青年失去了一个爱护他们的知己朋友,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个代他们说话的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失去了一个英勇的战士。这个缺额是无法填补的。
(选自《小学教学研究》2014 年第 33 期)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逝世——( ) 汇集——( ) 悲痛——( )
2.“一个不幸的消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_____句,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全中国人民_____的心情。
4.因为“死者是一个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所以我们“不能单单用眼泪来埋葬死者”,还要________。
5.为什么鲁迅先生的逝世是一个巨大的无法填补的损失?请用“ ”把文中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参考答案
一、1.biàn jiàn biàn biàn
2.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
3. 闰土经常劳动、身体健康 闰土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孩子 闰土的父亲很疼爱他 被父亲疼爱、健康
4.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5. 很不容易。
6. 外貌 朴实、健康
二、1.潮汛看跳鱼儿
2.西瓜被刺猬、猹等啃吃
3.见多识广 孤陋寡闻
4.B
5.表达了“我”对闰土的敬佩和羡慕。
三、1.B
2.C
3.C
4.见多识广。 孤陋寡闻或井底之蛙等。
四、1.B
2.海边拾贝 看瓜刺猹
3.以闰土为代表的乡下人的淳朴、善良的品质
4.表达了“我”对少年闰土的羡慕与钦佩以及对农村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向往。 见多识广、聪明能干。
五、1.C
2.B
六、1. 美好 黑暗 光明和美好
2. 反映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眷恋和对光明的无限向往。 C
3.C
七、1.美丽 幽雅 有趣 分明
2.我就要凝视他们……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3.好的故事虽然破灭了,但是作者对美丽的强烈追求是不变的。
八、1. 指前文描述的景和物。 影子。
2.把“人和事”比作“云锦”,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和事的美。
3.选文开头环境描写影射社会现实。灯光昏暗,夜色昏沉,既是当时作者书房的环境特征,也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影射。为下文做铺垫。
4.“好的故事”的含义:指綺丽优美的环境、動劳淳朴的乡民及宁静样和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眷恋与追求。
5.今天,妈妈让我帮忙晒衣服,我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我先拿起一只袜子,学着妈妈的样子,很快便成功地夹在了圆形架上。接着,我拿起一条裤子,可却不知如何挂,妈妈教我先把裤子的上端用夹子夹住,再用另外两个夹子把裤子的两个裤腿夹起来就行了。不一会儿功夫,洗衣机里的衣服都被我们晾好了。虽然手有点冷,但我还是很开心。
九、1.具体描绘了山阴道两岸风景倒映在水中的景象。
2.这棵大树的树冠如一把碧绿的大伞,遮住了阳光,留住了清凉。
3.C
4.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十、1.捏 追 抛 伸 取
2.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3.诗意美、画面美;给人一种温暖、热烈的印象。
4.首尾呼应,显示了结构的完整,梦境的美好、明丽与昏沉的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愤慨,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对理想生活的热烈憧憬,让人深思。
十一、1.清凉 汩汩 飞流 陡峭 悠悠 淘气
2. 排比 比喻 拟人 山泉 溪流 瀑布 悬崖 白云 云雀 对大自然的热爱
3.反问 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
4.从第三人称到第二人称这样的变化读来感觉拉近了距离,和山里的“朋友”真正有了深情厚谊,倍感亲切、热烈。
十二、1.③②④⑤①
2.A
3. 救助车夫 动作 神态
十三、48.口头上予以解释说明
49.伯父的面庞。
50.C
51. 社会 贫苦人民
十四、1.伯父救助车夫
2.有一天黄昏时候,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
3. 在文中指车夫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的磨练。造句:离我不远的花园边上,蹲着一个老农民,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 在文中指伯父的表情和蔼安详。造句:祖母的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4. 跑 扶 蹲 半跪 夹出 洗 敷 扎 拿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不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
6.伯父想到还有更多像车夫一样的劳动人民,心情十分沉重,所以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
7.这说明了伯父的举止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8.鲁迅先生叹气的原因是他对黑暗旧社会极端痛恨,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
十五、1.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2.动作 神态 语言 读书太马虎 含蓄 幽默 关爱晚辈
3.B
4.伯父教育“我”认真读书。
5.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6.这句话表面上是伯父在夸自己的记性好,实际上是伯父在用幽默委婉的语言批评“我”读书马虎不认真。
7.鲁智深,绰号花和尚,典型故事有“倒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等。
8.伯父对“我”的关心。 “我”对伯父的怀念
十六、1.笑谈“碰壁”
2.C
十七、1.伯父和“我”谈碰壁。
2.这是鲁迅用幽默的说法暗示自己受到反动势力的残酷迫害。幽默。
3.鲁迅先生生活在黑暗的旧社会中,他经常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派害怕鲁迅先生的文章,不许他发表文章,而且还要逮捕他。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是当时社会很黑暗,自己在与反动派作斗争时经常受到挫折与迫害。
4.笑我的单纯和幼稚。
十八、1. A B A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的精神。
十九、1.出生 分散 欢喜
2.鲁迅先生逝世了
3.比喻 悲痛
4.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英勇奋斗
5.但是我们也无法制止悲痛来否认我们的巨大损失;这个老人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导师,青年失去了一个爱护他们的知己朋友,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个代他们说话的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失去了一个英勇的战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