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气温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2气温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26 14:3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气温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个现象描述的是湖州市的天气( )
A.春季多梅雨 B.冬季无严寒 C.今天阴到多云 D.夏季多台风
2.下面的话,描述天气的是( )
A.黑龙江冬季严寒 B.云南昆明四季如春
C.杭州夏季炎热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小明说:“今天夜里到明天,杭州市内有中到大雨”小亮说:“杭州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这两句话分别描述杭州的( )
A.气候、天气 B.天气、气候
C.天气、天气 D.气候、气候
4.在小刚的一篇作文中有以下一些描述语言,你认为合适的是:( )
A.今天的气候很好,适合外出游玩
B.今年冬季气温较常年偏高,天气出现了异常
C.昆明四季如春,这里的气候真不错
D.早饭后还是晴空万里,到了中午却是乌云滚滚,大雨倾盆,今天的气候变化真大
5.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能够成功,主要利用大雾天,下列成语中哪个不是描述天气的( )
A.阴转多云 B.雷电交加 C.和风细雨 D.冬暖夏凉
6.气温变化受太阳辐射和海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分析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A. B. C. D.
7.“天气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下列现象中属于天气的是(  )
A.阴转多云 B.终年高温 C.四季如春 D.冬雨夏干
8.下列有关气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温是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B.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时左右
C.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左右
D.将温度计放在离地1.5米的阴影处测量气温
9.在气象观测中,通常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百叶箱距地面高约1.5~2米,百叶箱的箱门要朝北开(北半球),百叶箱的颜色要漆成白色。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因为离地面1.5米高的空气污染少 B.防止受重力影响
C.可引起人的注意,防止被人碰倒 D.可减少阳光直接辐射的影响
10.一天中气温是在不断变化的,其最低值和最高值大概出现在( )
A.日出前后和午后2时 B.午夜24时和午后2时
C.日出前后和中午12时 D.午夜24时和中午12时
11.2009年10月23日,温州地区多云转阴,偏北风3-4级,白天最高温度26~27℃, 早晨最低温度是17~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
B.这一天时间里温州地区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称为气象
C.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10℃
D.测量气温的气温计可以直接放在室外
12.下列关于气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气温即大气温度,气温测量需要在百叶箱中进行
B.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14时左右
C.气温在25℃以上时,知了就停止鸣叫,说明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
D.百叶箱中的最低气温计是倾斜放置的,目的是为了克服自身重力的影响
13.我国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许多反映天气和气候的美妙诗句。下列反映气候的诗句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冬天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4.如图是我市气象观测站某天中四次气温的观测记录,其中能正确反映该天14时气温状况的是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5.如图,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
(1)甲、乙都是利用液体的_____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冰水混合物温度的是_____(填“甲”或“乙”)。
(2)请读出两支温度计的读数:甲读数是_____℃;乙读数是_____℃。
(3)体温计的精确程度比一般温度计高,这是因为_____。
(4)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8℃,若没有甩过,消毒后又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丙实际体温分别为37.1℃和38.2℃);那么两次体温计的示数分别为_____。
A.37.1℃和38.2℃ B.37.1℃和37.8℃
C.37.8℃和38.2℃ D.都为37.8℃
16.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7.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__。一天当中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__。
18.夏天烈日暴晒过的汽车,车内温度可达50 ℃以上。针对这一情况,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汽车遮阳帘。汽车遮阳帘是否真的有遮阳效果?研究人员选取了普通型、加厚型和折叠型三款表面镀铝膜的汽车遮阳帘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取三辆颜色、型号相同的同款汽车,并排朝南停放在阳光充足的空旷地方。
②将三款汽车遮阳帘分别安装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后,关上车门,并编号。
③一段时间后,用灵敏温度计分别测量车内的温度。
(1)进行该实验的最佳时间是____。
A.早晨 B.中午 C.傍晚
(2)该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的多年平均天气状况,与多变的天气相比,气候具有相对稳定性。 春季多梅雨、冬季无严寒、夏季多台风描述的是气候,ABD选项错误。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某个地方的天气状况,天气是多变的。今天阴到多云描述的是湖州市的天气,C选项正确。故选C。
2.D
【详解】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某个地方的天气状况,天气是多变的,D选项描述的是天气。气候是指某一地区的多年平均天气状况,与多变的天气相比,气候具有相对稳定性,ABC选项描述的是气候。故选D。
3.B
【详解】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某个地方的天气状况,天气是多变的。“今天夜里到明天,杭州市内有中到大雨”描述的是天气,AD选项错误。气候是指某一地区的多年平均天气状况,与多变的天气相比,气候具有相对稳定性。“杭州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描述的是气候,B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故选B。
4.C
【详解】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某个地方的天气状况,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指某一地区的多年平均天气状况,与多变的天气相比,气候具有相对稳定性。A选项描述的是天气,应该说“今天的天气很好,适合外出游玩”,A选项错误。B选项描述的是气候,应该说“今年冬季气温较常年偏高,气候出现了异常”,B选项错误。C选项描述的是气候,C选项正确。D选项描述的是天气,应该说“早饭后还是晴空万里,到了中午却是乌云滚滚,大雨倾盆,今天的天气变化真大”。故选C。
5.D
【详解】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某个地方的天气状况,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指某一地区的多年平均天气状况,与多变的天气相比,气候具有相对稳定性。阴转多云、雷电交加、和风细雨描述的都是天气,冬暖夏凉描述的是气候,ABC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6.A
【详解】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快,气温高,夜晚降温快,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海洋比热容大,白天升温慢,气温不高,夜晚降温慢,气温不低,昼夜温差小,CD选项昼夜温差小。阴天,云层多,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夜晚云层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低,昼夜温差小;晴天,云层少,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云层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B选项昼夜温差小,A选项昼夜温差大。故选A。
7.A
【详解】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某个地方的天气状况,天气是多变的,A选项属于天气。气候是指某一地区的多年平均天气状况,与多变的天气相比,气候具有相对稳定性,BCD选项属于气候。故选A。
8.B
【详解】
A.气温是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左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气温的测定是将温度计放在离地面1.5米的阴影处来测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9.D
【详解】
在太阳光直接曝晒下,温度计的示数要高于它周围空气的温度。为了使温度计既能防止太阳照射,又能防止风吹雨淋,从而能准确测量出气温,就要把温度计放在遮荫处。百叶箱内外漆成白色,这样,投射到百叶箱上的阳光大多数会被反射,箱内空气不至于因为箱壁的升温而升高,这样测出的气温就比较准确。对比四选项可知D符合题意要求。故D正确,ABC错误。
10.A
【详解】
由于近地表空气的热源是地面辐射。一天中,正午12时太阳辐射达到最高值。此时,地面温度随着吸收太阳辐射而升高,地面辐射逐渐增强。因此13时左右,地面温度达到最高值,此刻正是地面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的时刻。由于地面增温后,将热量传递给大气需要一段时间,故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此刻正是大气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的时刻。14时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温度不断降低,地面辐射不断减弱,气温也随之下降,到日出前后,气温达到最低值。故选A。
11.A
【详解】
A、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即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A正确;
B、这一天时间里温州地区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称为天气,而不是气象,B错;
C、标准温度是人体体温和0摄氏度的黄金分割点上,约是23摄氏度。一般范围在18-25摄氏度,人都会感觉舒适。C错。
D、测量气温的气温计放置在离地面1.5米高度的百叶箱中,垂直放置在通风处,不可直接放在室外,D错。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气温的有关知识。
12.D
【解析】
【详解】
A. 百叶箱中温度计读数与百叶箱外阳光直接照射下的温度计读数相比平均值要低,数值变化小,能更客观的反应气温的变化。故A正确。
B.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即午后2时左右;故B正确;
C. 夏天正午温度较高蝉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动物行为有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气温。故C正确;
D. 为了克服自身重力的影响,百叶箱中的最低气温计应水平放置,故D错误。
13.B
【解析】
【详解】
根据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时间长,具有相对稳定性,是气候,ACD的叙述中指的都是某地区在短时间内大气的变化状况,属于天气现象。
【点睛】
此题考查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14.C
【解析】
【详解】
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的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图中C图所示气温最高,即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
故C正确。
15.热胀冷缩 乙 37.8 29 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而一般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C
【分析】
(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图甲中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图乙中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110℃,根据其测量范围判断出是否能够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2)根据温度计量程、分度值及液柱的位置进行读数。
(3)从两种温度计的分度值进行分析作答。
(4)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几下,使水银液柱回到玻璃泡中,如果不甩几下,就用来测量体温,如果该病人的体温低于体温计中的数据,则读出的数据就是前一个病人的体温数据;如果该病人的体温高于体温计中的数据,则读出的数据为该病人的体温。
【详解】
(1)[1]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图甲中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 42℃,图乙中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20℃ 110℃,由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因此可用来测量冰水混合物温度的是乙温度计。
(2)[3]图甲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示数为37.8℃。
[4]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29℃。
(3)[5]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而一般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因此体温计的精确程度比一般温度计高。
(4)[6]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几下,使水银液柱回到玻璃泡中,如果不甩几下,就用来测量两个病人的体温,测量体温是37.1℃的病人时,因为使用前没有将水银柱甩下来,显示的仍然是体温计原来的示数37.8℃;测量体温是38.2℃的病人时,该病人的体温高于体温计中的数据,则读出的数据为该病人的体温38.2℃。
故选C。
16.平均状况 极端状况
【分析】
根据气候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点睛】
考查气候的特点。
17.14时 日出前后
【分析】
气温是大气的温度,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 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一天最低气温。
【详解】
世界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 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点睛】
本题考查了气温的日变化。
18.B 没有设置不装遮阳帘的对照组
【详解】
(1) [1] 要比较遮阳帘的作用,就要采用阳光充足的地方和时间,由于中午的阳光比较充足,所以,B符合题意;
(2) [2] 要看遮阳帘是否有作用,最好是把挂有遮阳帘的和没有挂遮阳帘的来进行比较,所以,该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设置不装遮阳帘的对照组。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