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卡尔 马克思(1818--1883)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德国)。他25岁时迁居法国巴黎。在大学里研究法学、历史和哲学。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他与恩格斯一起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直到1883年3月14日他因病逝世。
马克思曾先后四次遭到一些国家反动政府的驱逐。他生活贫困。最穷困的时候连吃的都没有。面包房、肉铺、房东都来讨债,连夫人的围巾、家里的家具、自己穿的上衣都拿去典当了,为此他无法上街。有时想寄文稿,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马克思很爱他的孩子。可两个儿子一个养到八岁,一个二岁,都因贫病无钱医治而死。他的小女儿,得了重病,不到11个月就死了,那是1852年的复活节,马克思刚写好一本小册子。小女孩死后只能放到家中,后得到一法国流亡者资助的二英镑钱,才付清了棺材钱。他家分别在1850年、1852年、1857年先后死了四个孩子,只存活了三个女儿。
马克思在这样贫困的情况下,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仍然顽强的斗争,勤奋的工作。比如他写《资本论》一书,就花了他整整40年时间,为了写《资本论》,他和做过的摘记的书就有1500种以上。《资本论》的稿酬远远抵不上他写这部巨著时的所花的烟钱。马克思说,他为此献出了自己的健康、幸福和家庭。
卡尔·马克思标准像
‖作者介绍‖
弗·恩格斯(1820—1895),德国人,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在革命斗争中,他和马克思一起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他和马克思一起领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一个人继续担任欧洲社会主义者的领导和顾问。他一生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给无产阶级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恩格斯像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列宁
3月17日,在伦敦海特公墓举行了葬仪,恩格斯代表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向马克思表达了深切的悼念,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悼词。
马克思墓(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
墓志铭
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地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演讲词
悼 词
特殊关系
特殊场合
特殊气氛
悼词的特点
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
内 容
感情基调
一般是沉痛、悲伤及哀悼、惋惜
表达方式
有叙述,有议论,更有抒情。而且可以说,抒情贯穿着全文。
悼词的结构
开头
正文
结尾
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享年及其生前的身份职务
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的成就贡献,并简要地作出评价
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要求等
逝世情况(1)
巨大损失(2)
带着崇高敬意
无比沉痛惋惜
也有某种安慰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沉痛的悼念
(1~2)
巨大的贡献
(3~7)
深远的影响
(8~9)
感情
阅读下面文字,体会其中的感彩,揣摩深刻含义。
第一部分 述其哀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1、这段文字交待马克思逝世的时间,为什么连“三刻”也交代出来?
明确:
⑴在葬礼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
⑵因为马克思的逝世,给世界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是全世界革命人民的不幸,时间写得非常详细具体,是为了突出这一时刻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影响,为的是使人们永远铭记这一刻。
2、用“停止思想”而不用“停止呼吸”或“心脏停止跳动”原因是什么?
明确:
“停止呼吸”对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停止思想”则是对马克思这样一位伟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逝世时最恰当的语言。
其中饱含了作者无限痛惜的感情。
3 、“还不到两分钟”,“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 “永远地睡着了”,突出了马克思逝世时的什么情景?
明确:
“还不到两分钟”写出了恩格斯未能在马克思生前与他见最后一面的极大遗憾与惋惜。
“安静地睡着”委婉地写出了马克思的逝世。
“永远地睡着了”既是对上文委婉含蓄的解释说明,更是作者感情上的递进 加深。
4、第1段交待了马克思逝世这一事件,说是“停止思考”、“永远的睡着了”,这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用了讳饰的手法,运用了讳饰的手法,写法含蓄,既表现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敬重,又表现了自己的悲痛之情。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一个“对于”是指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领导作用,第二个“对于”是指马克思对社会科学理论的创建。
总纲
第二段:
把“不可估量”换成“巨大”,“空白”换成“严重情况”,效果怎么样?
不用“巨大”,而用“不可估量”(无法估计和衡量),因为后者程度最高,强调了马克思逝世的损失之大,同时也赞扬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指导革命的伟大作用。
不用“严重情况”,而用“空白”,因为前者语意含糊,而后者则说明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突出了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对于历史科学所造成的无可弥补的损失。
速读课文,3-7节:找出马克思一生中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主要有哪些?
作为一个科学家: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
作为一个革命家:办报纸、参加各国工人组织、创立国际工人协会。
第3段主要介绍了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那么这个规律是什么?与达尔文进行类比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人类历史的一般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用达尔文的重要贡献说明马克思发现的重要性。
第5段在前两个发现的基础上,使用了哪些副词和修饰语来评价他在其他领域的发现?
“都”、“很多”、“任何”、“不是浅尝辄止”等词语。
从他在其他领域发现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说明他的成就之多、之大。
后教提示
第6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怎样?
马克思是怎样认识科学的?
过渡段,承上启下。由讲述马克思对科学的贡献过渡到讲述对革命实践方面的贡献。
科学是一种革命的力量。
后教提示
第7段用了哪些词语来修饰他的斗争情况?
这些词语表现作为一个革命家马克思所具有的品质?
“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表现马克思对革命充满热情,对无产阶级事业坚忍不拔,对工作卓有成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沉痛的悼念
(1~2)
巨大的贡献
(3~7)
深远的影响
(8~9)
创立第一国际
理论贡献
实践功绩
创办革命刊物
剩 余 价 值 规 律
过 渡 (5-6)
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许多领域独到发现
革命家 (7)
科学家(3~4)
马克思的科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