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一)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圆柱表面积的含义及计算公式的推导。(教材第5页)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经历探究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
重难点:掌握求圆柱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长方形纸、课件。
学生准备:纸圆柱模型、学生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题目)
1.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
2.圆的半径是2 cm,圆的周长是( ),面积是( )。
3.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是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课件出示答案订正。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就借助它们来探究圆柱的表面积是怎样计算的。(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学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分别指的是长方体、正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师:它们都是立体图形,那圆柱的表面积又是什么呢?
学生交流、讨论得出: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的侧面和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
2.教学圆柱侧面积公式的推导。
(1)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第2问)
组织学生将纸圆柱模型按不同方式展开,观察圆柱的侧面展开后的形状。
师: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图形?
学生可能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三种回答。
师:怎样使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怎样展开又是平行四边形呢?
引导学生回答:沿高展开就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不沿高展开就是平行四边形。
师:很好,下面我们重点来探究展开为长方形的情况。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那我们用一张长方形纸也能卷成圆柱形(用长方形纸演示卷、展开)。观察卷、展圆柱形的过程,你发现长方形的长与圆柱有什么关系?(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第3问)
引导学生回答: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圆的周长。(课件演示)
师:非常正确,那长方形的宽呢?
引导学生回答: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课件演示)
(2)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实际上就是求沿侧面展开后的什么图形的面积?(学生回答:长方形)现在长方形的长和宽都知道了,你能推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学生交流、讨论得出: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板书)
教师指出:圆柱的侧面积可以用S侧表示,圆的底面周长用字母C表示,高一般用h表示,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用字母可以表示为:S侧=Ch。(板书)
3.教学圆柱表面积公式的推导。
组织学生分组探究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教师适时课件演示圆柱的展开图。
师生共同归纳: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为S表=S侧+2S底。(板书公式)
4.教学教材第5页纸板的面积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第1、4问)
师:求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学生回答:这个圆柱的表面积)
教师强调:“至少”是指制作纸盒最少需要的纸板的面积,实际制作时,侧面相交处有重叠的部分,而题中要求的纸板面积是不考虑这部分的。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点名学生说一说答案,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6页“练一练”第2题。(点名两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左图:3.14×4×6+3.14×(4÷2)2×2=100.48(cm2 )
右图:3.14×(3×2)×10+3.14×32×2=244.92(dm2 )
侧面积是底面周长与高的乘积。
3.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7题。(同桌合作完成)
略。(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制作底面和侧面时,要先计算出底面的半径和侧面的长、宽,再进行裁剪)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了吗?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一)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C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S表=S侧+2S底
教学反思
1.这节课所讲的圆柱的表面积公式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获得的,不是教师“灌”给他们的。这样的课堂,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带着解决问题的明确目的,认真观察、思考、交流,终于探索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在这节课中,通过组织讨论与交流,使学生发现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了使讨论、交流达到预期的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选好讨论内容;(2)要在知识的关键处、规律的探求处、思维的交汇处、接替策略的发散处、新旧知识的分化处等组织讨论,同时教给学生一些讨论的方法;(3)教师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讨论,并在讨论过程中给予恰当的指导与鼓励。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如图,一个圆柱高6 cm,如果它的高增加2 cm,那么它的表面积将增加25.12 cm2,原来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根据题意,增加的25.12 cm2就是这个圆柱上高为2 cm的侧面积,据此利用“侧面积÷高”即可求出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然后再根据“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计算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25.12÷2=12.56(cm)
12.56×6=75.36(cm2)
答:原来圆柱的侧面积是75.36 cm2。
解法归纳: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增加的表面积求出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再利用圆柱的侧面积公式计算。
相关知识阅读
圆柱状褶皱
圆柱状褶皱是地层面形成的像圆柱体的表面那样的褶曲,它是最理想的褶皱几何模式。当一条直线平行自身在空间运动时,它的运动轨迹所形成的完整的褶皱面几何形态,称为圆柱状褶皱。这条直线就是褶皱轴,与褶皱枢纽平行。圆柱状褶皱的面在几何特征上可以是一个单一圆柱面的一部分,但更多情况下是许多不同直径圆柱面共轴排列所形成的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