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面的旋转(二)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及其高的测量方法。(教材第3页“试一试”)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圆柱和圆锥直观图的认知过程,感受测量圆柱和圆锥高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理解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圆柱和圆锥模型、平板、直尺、课件。
学生准备:圆柱和圆锥模型、平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课件出示题目)
点名学生回答。(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说一遍)
师: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学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1)认识圆柱。(课件出示圆柱直观图)
师:我们知道圆柱有两个大小相同的圆和一个曲面,你还能看出它有什么特征吗?(学生观察圆柱模型并讨论)
引导学生从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有什么特点方面进行观察。(点名学生说一说)
根据学生描述情况,适时用模型边画图边讲解: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底面,周围的面叫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高。
课件演示圆柱及其各部分名称,引导学生再次认知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师:请同学们观察圆柱的高,你发现有什么特征?
组织学生自由交流。(点名学生说一说)
教师指出:圆柱有无数条高。(课件演示)
师:圆柱有哪些特征?请大家尝试总结一下。
教师小结:圆柱有上、下两个大小相同的底面(圆),一个侧面(曲面)和无数条高。(板书)
(2)认识圆锥。(课件出示圆锥直观图)
师:刚才我们一起探索了圆柱的特征,现在请同学们自主探究出圆锥的特征,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组织学生观察圆锥模型,小组探究。(板画圆锥直观图)
点名小组代表上台对照直观图汇报: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课件演示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引导学生再次认知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师生共同小结:圆锥有一个底面(圆),一个侧面(曲面),一个顶点和一条高。(板书)
2.教学圆柱和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1)圆柱的高的测量方法。
(课件出示圆柱的直观图)
师:我们已经知道连接两个底面圆心的线段是圆柱的高,如图,线段OO′就是圆柱的高。那么,我们怎么测量圆柱的高呢?
组织学生分组探究,合作测量圆柱的高。(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测量方法,肯定并完善学生的方法。
教师讲解完整的测量方法:
①把圆柱放在一块平板上。
②使直尺的零刻度线与圆柱的下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③直尺竖直地贴在圆柱上,看直尺的另一端,圆柱的上底面指向直尺上的哪个刻度,圆柱的高就是多少。而且无论直尺放在圆锥的哪个位置,测量的高都相等,说明圆柱有无数条高。(课件演示)
(2)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课件出示圆锥的直观图)
师:那如何测量圆锥的高呢?
组织学生分组探究,寻找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师:经过探究,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和圆柱一样吗?(学生回答:不一样)
点名小组汇报,师生共同小结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①将圆锥的底面水平放置在一块平板上。
②再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③竖直地量出平板与底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圆锥的高。(课件演示)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一个是圆锥,第三个是圆柱,标出底面直径和高略。
2.完成教材第4页“练一练”第4题。(组织学生同桌合作完成,点名2组学生上台演示)
略
3.完成教材第4页“练一练”第5题。(组织学生读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这个箱子内部的长、宽、高分别至少是39 cm、26 cm、11 cm。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和高的测量方法了吗?
板书设计
面的旋转(二)
圆柱有上、下两个大小相同的底面(圆),一个侧面(曲面),无数条高。
圆锥有一个底面(圆),一个侧面(曲面),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教学反思
1.这节课前让学生准备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在课堂上也给学生留了足够的探索空间,所以学生探索数学的热情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这样既让学生能够在操作中感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学习、总结新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用丝带捆扎一种底面半径是10 cm,高是15 cm的圆柱形礼品盒(如图),结头处长25 cm,至少需要准备多少分米的丝带?
分析:通过观察可知,捆扎这种礼品盒至少用去4个礼品盒底面直径的长度和4个礼品盒高的长度的丝带,再加上结头处的25 cm丝带。
解答:10×2×4+15×4+25=80+60+25=165(cm)
165 cm=16.5 dm
答:至少需要准备16.5 dm的丝带。
解法归纳:解决此类题,关键是要分清需要几个直径长度和高度的丝带,注意不要忘了加上结头处的长度。
相关知识阅读
神舟飞船
“神舟”号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一个附加段组成。
轨道舱位于返回舱前面,它的外形为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形,为航天员进出轨道舱提供了通道。轨道舱是飞船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场所。舱内除备有食物、饮水和大小便收集器等生活装置外,还有空间应用和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
返回舱位于飞船中部,外形为大钝头倒锥体的钟形,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也是飞船的控制中心。
推进舱紧接在轨道舱后面,也是圆柱形的。内部装载推进系统的发动机和推进剂,为飞船提供调整姿态和轨道以及制动减速所需要的动力,还有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部分设备。
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用的。在载人飞行及交会对接前,它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