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月考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5 DBDDB 6—10 BDBCD 11—15 CBDDC 16—20 CBCAD
21—25 CDCDC 26—30 ADADA 31----35 ADDDC 36----40 CACBC二、非选择题(共40分)41.(每空1分,共10分) (1). 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 促甲状腺激素 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2). ③④ 负反馈(或反馈) (3). 升高 升高 (4). 微量高效
42.(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8分)
(1)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2分)【答出“生来就有”、“与生俱来”、“具有先天性”得1分;答出“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或“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得1分】
(2)效应T 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3)康复者体内已经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2分)【“记忆细胞和抗体”缺一不可】
(4)尽量不去人流密集的区域,佩戴口罩,勤洗手,室内通风,周围环境消毒等(2分)【合理即可,1点1分】
43.(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0分)(1)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2)c>a=b>d(2分)
(3)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将EF倒置后再进行相同实验(2分)
(4)①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浸泡法或沾蘸法
②1.0 不能44.(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2分)
44.(1)年龄组成【写“年龄结构”不得分】 数学
(2)群落的物种组成【答出“物种组成”即可得分】 互利共生;
(3)药物在杀灭棉蚜的同时杀死了棉蚜的天敌,导致该地区棉蚜的环境容纳量(K值)上升。(因此棉蚜数量不降反增)(2分)【答出“农药杀死了棉蚜的天敌”得1分,答出“提高了蚜虫的环境容纳量”得1分。答“药物导致棉蚜数量下降,其天敌由于食物减少,数量随之下降,之后棉蚜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棉蚜种群数量上升”不得分;从“进化”或“基因频率”角度回答不得分。】
(4)在棉田周围设置以苜蓿为主的防护带可为瓢虫提供更多的食物和栖息场所(2分)【答出“为瓢虫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即可得分;少答“食物”或“栖息空间”不得分】
(5)目测估计法和记名计算法(2分)【缺一不可,有错别字,该方法不得分】 偏小(2分)大地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四次月考
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血液是红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
B. 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
C. 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
D. 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2. 地震发生时,灾民们面对的困难不仅仅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食物缺乏和各种疾病。例如,许多人都出现了全身浮肿的现象。这时造成浮肿的原因主要是( )
A. 寄生虫感染 B. 体内严重缺少蛋白质
C. 肾小球发炎 D. 体内严重缺少无机盐
3.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浓度的脂质类激素
B. 当人体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尿液减少
C. 在细胞免疫中,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
D. 当某病原体侵入人体细胞内,表明该病原体已突破人体第二道免疫防线
4.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
B. 人体内环境的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
C. 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调节的结果
D. 人体体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始终可以维持在37 ℃左右
5.“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A. 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 B. 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
C. 不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 D. 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
6.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CO2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兴奋,这属于(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激素调节 D. 免疫调节
7.下面关于激素、神经递质、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三者都是由核糖体合成,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
B. 抗体是一种由B细胞分泌的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免疫球蛋白
C. 激素对生命活动起催化作用
D. 激素、神经递质、抗体都可存在于内环境并对人体内的生理活动起一定的作用
8.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兴奋传递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 )
A. 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B. 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C. 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D. 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9.下列关于酶及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酶、激素的调节下,生物体才能进行正常代谢
B. 生物体中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
C. 激素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酶不全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D. 酶与激素都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
10.科研小组准备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以下关于实验方案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A. 用幼龄大鼠为材料,采用垂体切除法进行实验
B. 以体重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之一
C. 将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手术但不切除垂体
D. 两组体重出现差异是由于缺少生长激素导致的
11.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叙述,平正确的是
A. 神经系统可以通过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B. 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 血液中较低浓度的CO2可以使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加深加快
D. 下丘脑既属于神经系统,也属于内分泌系统
12. 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B. 体液中的溶菌酶杀灭病菌属于特异性免疫
C. 非特异性免疫能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D. 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13. 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 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D. 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14.人体的健康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胸腺既能分泌激素,也是T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B. 神经递质既能作用于神经细胞,也能作用于腺体细胞
C. 肾上腺素既属于激素,也是一种神经递质
D. 浆细胞既能分泌抗体,也能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
15.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达尔文设计简单而富有创造性的实验来证实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
B.温特用实验证实了植物的向光性确实和某种化学物质有关
C.如果鲍森·詹森用玻璃片代替琼脂片,胚芽鞘产生的影响也能传递给下部
D.首次分离出的生长素不是从植物体内,而是从人的尿液中
1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都具有微量、高效、作用于靶细胞(器官)等特点
B.并不是所有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都具有两重性
C.激素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并且都分布在细胞膜上
D.动物的激素调节往往受到神经系统的直接或间接控制
17.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仍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有直接关系的是( )
A.“种麦得时,无不善……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汜胜之书》)
B.“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则根生”(《种艺必用》)
C.“桑眼动时……阔八步一行,行内相去四步一树,相对栽之”(《士农必用》)
D.“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红豆次之”(《齐明要术》)
18. 激动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干旱缺水环境下使用激动素可影响棉花产量。为探究干旱环境下不同浓度的激动素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棉花生产早期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激动素直接从植物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
B.该实验存在两组空白对照,不符合对照原则
C.可进一步探究棉花生长不同时期激动素的作用效果
D.缺水环境下,激动素的作用体现出了两重性
19. 某小组开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研究,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经预实验后,后续实验中还需设置一组用蒸馏水处理插条的实验作对照组
B.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每组需要取多支插条
C.浸泡法适用于较低浓度溶液及空气湿度较大,遮阴环境
D.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
20. 将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结果如图所示。现将相同长度的茎段浸没在某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生长量为a cm,从图中可知其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为4 μmol/L和16 μmol/L。为进一步确定其浓度,将待测溶液稀释为原浓度的一半 ,再取相同切段浸入其中,测得其生长量为b cm。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若a>b,则待测溶液的浓度为16μmol/L
B.若a<b,则待测溶液的浓度为4μmol/L
C.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来促进幼苗切段的生长
D.当生长素溶液的浓度大于18μmol/L时,离体的茎段生长量可能小于d cm
21. 植物生长过程中既受环境影响,还受多种激素调节,各激素之间相互协调,共同作用。下列与植物激素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促进植物某一器官生长的某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抑制该植物另一器官的生长
B.植物体内一种激素浓度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另一种激素浓度的变化
C.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是通过促进细胞数目增加来促进植物生长的
D.植物顶端优势的形成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有关
22.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及植物激素抑制剂S处理水仙茎切段,48小时后测得水仙茎切段的伸长率如图所示,该实验数据不能支持的结论是( )
伸长率=×100%
不添加IAA和GA时茎段仍能生长
IAA和GA均能促进茎段伸长,IAA的作用效果更好
IAA和GA在促进茎段伸长时具有协同作用
植物激素抑制剂S能抑制IAA和GA的作用
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激素调节息息相关。下列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激素调节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B.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C.植物激素对基因组的表达无影响,但其合成受基因组控制
D.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多种激素共同起作用
24. 某高中生物兴趣小组用蒸馏水、ABA及ABA合成抑制剂分别处理采摘后的香蕉,香蕉的乙烯释放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结果的分析,合理的是( )
ABA对乙烯的生成过程起抑制作用
香蕉成熟过程中,ABA与乙烯相互拮抗
ABA合成抑制剂的抑制效果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强
自然采摘后香蕉内乙烯的生成无需外源ABA的诱导
25.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应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而死亡率则相反
B. 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中的雄性个体主要通过改变种群年龄组成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C.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易脱落或颜色过于鲜艳时均会造成误差
D. 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不影响该种群的K值
26. 下图表示某田间老鼠防治前后种样的数量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对老鼠防治的最佳时间是t2
B. 防治前老鼠种群数量围绕K1波动
C. 防治后老鼠种群数量围绕K2波动
D. A与B曲线在t3时各自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27. 种群的数量变化常借助λ值和K值来反映,其中λ值反映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反映的是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有限增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率=λ+1
B.在“J”型增长曲线中,λ值通常是一个恒定值,且≥1
C.K值是处于平衡状态的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D.种群的K值与环境资源量有关,而与种群的初始数量无关
28. 下列关于种群的特征和增长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S 型增长达到 K/2 时,种群的增长率最高
B.S 型增长种内斗争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C.J 型增长不存在 K 值,且增长速率不断增加
D.种群表现出均匀分布的特征与其种内斗争较剧烈有关
29. 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A. 先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然后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B. 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
C. 记数时,压在边线上的酵母菌,可记可不记
D. 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30. 群落是更高层次的系统,下列研究的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
A. 青藏高原上藏羚羊每年死亡的个体数
B. 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
C. 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
D. 我国东北到海南的木本植物的丰富度
31. 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稻长势整齐的稻田群落存在垂直分层现象
B. 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肉食性动物
C. 群落演替的终点都是森林
D. 沙漠里的灌木由于彼此竞争水分倾向于集群分布
32. 田鼠是主要生活在农田中的植食性鼠类,当田鼠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B. 人为地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
C. 田鼠的种群数量总是在环境容纳量之下波动
D. 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其天敌黄鼬的增长速率可能小于0
33. 研究发现,某些动物种群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种群密度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对种群增长产生抑制性影响,这一现象被称为阿利氏规律。下列分析不符合阿利氏规律的是( )
A. 种群密度过大时,种内斗争加剧会导致死亡率上升
B. 种群密度过小时,难以找到配偶会导致出生率下降
C. 最适种群密度时,种群的增长率大于种群密度过大或过小时
D. 种群密度过小时,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λ>1)”
34. 下列关于样方法调查结论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
A.为保证单一变量,调查不同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大小应当一致
B.无论样方数据大小,只要取其平均值就可接近真实密度
C.取样方计算时,选生物密度大的区域更科学
D.多次取样,舍弃数据悬殊的个别样方,取其平均值
35. 在裸岩上发生的演替过程中,苔藓之所以能代替地衣,是因为( )
A.苔藓能进一步使岩石分解,使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
B.苔藓比地衣的进化地位高,适应性比地衣强
C.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D.苔藓比地衣需要的有机物少,更适合于在裸岩上生存
36. 下列关于“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大于鲤鱼的种群密度,则此池塘中鲫鱼丰富度高于鲤鱼
B. 甲池塘中的鲫鱼种群数目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中鲫鱼丰富度高于乙池塘
C. 一片森林中的物种数目多于一片草原,则该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该草原
D. 不同的群落,物种丰富度不同
37. 生活在白蚁肠道内的鞭毛虫,能消化白蚁肠道中的木质纤维素,若没有鞭毛虫,白蚁即饿死;植物中的菟丝子,要缠着大豆才能生长;大小草履虫必须分开培养,才能生长良好。以上生物的种间关系分别为( )
A.互利共生、寄生、竞争 B.竞争、寄生、互利共生
C.寄生、互利共生、竞争 D.互利共生、竞争、寄生
38. 下表为某研究团队对某一海拔区域内鸟类分层情况的研究结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植物群落分层情况 鸟种 食物或栖息地
上层 一种雀鸟 以高大乔木的种子为食
中层 煤山雀、黄腰柳莺、橙红鹤 营巢
草本层 血雉、白尾梢虹雉 以种子、幼嫩植物体、苔藓或昆虫为食
A. 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也存在差异
B. 该海拔区域内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分层
C. 该海拔区域内,鸟的全部个体形成群落
D. 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具有竞争关系
39. 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个种群的资源利用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曲线表明M、N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b越大表明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C.M、N两个种群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
D.d越大,M、N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大
40. 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
C.④→⑤过程中,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
D.⑤阶段不会出现③或④阶段中的种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每空1分,共10分)如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A、B代表激素名称。请回答:
(1)甲、乙、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激素A和B的名称是____、____。
(2)图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____,甲状腺激素的这种调节活动属于____调节。
(3)当人体突然缺乏碘的摄人时,激素B和A的水平分别将会____和____。
(4)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细胞,显著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而其在血液中的含量是很低的,这一点说明激素作用的特点之一是____。
42.(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8分)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爆发后,传播非常迅速,很多国家都采取了相应的防范和治疗措施,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如果某人不幸被新冠病毒入侵感染,一般情况下,新冠状病毒首先要突破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这种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被新冠病毒感染后,_________细胞可以与这些细胞密切接触,使它们裂解死亡,释放出病毒。 T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康复的新冠肺炎感染者短时间内一般不会再次被感染患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现已确定新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请你提出保护自己防止感染的两条措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0分)下图是关于生长素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中,分析比较a、b、c、d四个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实验3中,欲验证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达到这个目的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生长素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研究人员使用不同量的生长素处理某植物枝条,每个用量处理的枝条数都是50枝。一段时间后观察插条的生根数,结果如图所示:
①每个用量处理枝条数都是50枝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生长素处理插条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
②由图可知,生长素用量在________________mg时最有利于枝条生根;图示结果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特点。
44.(12分)棉蚜吸食棉花植株汁液,其排泄物含糖量很高,可吸引一种黄蚁来取食。科研人员对某地棉田中棉蚜的种群数量及其防治展开了调查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学上一般通过调查害虫的_______来预测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种群数量的“S”型、“J”型曲线,属于建立__________模型的方法来描述种群数量的发展变化。
(2)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瓢虫是棉蚜的天敌,黄蚁可帮助棉蚜驱赶瓢虫,棉蚜与黄蚁的种间关系为______。
(3)使用某种药物防治棉蚜,施药超过一定次数时,棉蚜的数量不降反增,请从种间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可能的原因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大规模单一栽培棉花相比,在棉田周围设置以苜蓿为主的防护带,可增加瓢虫的数量, 其原因是__________
(5)某兴趣小组对该地区的小动物丰富度进行了调査。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____________两种方法。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会导致统计结果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基本不变”)。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