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总复习 第1部分 数学与代数——运算的意义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总复习 第1部分 数学与代数——运算的意义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25 15:5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时 运算的意义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复习内容
运算的意义。(教材第70页,第71页“巩固与应用”第1、2题)
二、复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回顾梳理四则运算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回顾四则运算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3.经历对知识梳理、归纳总结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归纳思想的运用。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四则运算,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对四则运算算理和相互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回顾1】四则运算的意义。
师:我们学习过加、减、乘、除四种运算,谁能说一说加减法的意义?举例子说一说。
学生回顾思考,点名学生回答。
师: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吗?
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明确它们的意义相同。
师生共同总结:加法就是把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师:乘法的意义是什么?整数、小数、分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
学生可能首先想到“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补充,说一说一个数乘小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师:除法的意义是什么?整数、小数、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
学生回顾思考,点名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回顾与交流第1题)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你用了哪些运算?
组织学生阅读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点名学生汇报,集体评议。
师:以上问题都是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你能再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乘法运算吗?(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回顾与交流第2题)
点名学生说一说这四个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说出算式。
师:生活中哪些地方还会用到加法、减法和除法呢?
点名学生说一说。
【回顾2】加减法、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师:7+8=15,请根据这个算式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点名学生回答。
师:请根据这三个算式编写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题。
学生小组内讨论,合作编写。
点名小组代表汇报,集体评议。
师:加减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点名学生回答。
师:2.5×4=10,请根据这个算式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点名学生回答。
师:请根据这三个算式编写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题。
学生小组内讨论,合作编写。
点名小组代表汇报,集体评议。
师:乘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点名学生回答。
【回顾3】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师:加法算式26+39=65中各部分叫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减法、乘法、除法呢?
点名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总结(板书):
(1)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3)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二、知识应用
1.教学教材第71页巩固与应用第1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师:求中国获得的奖牌总数,用什么运算?引导学生明确:用加法计算。
师:求韩国获得的银牌数量、日本获得的铜牌数量,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可能用连减计算,也可能先加后减;可能分步计算,也可能列综合算式计算。
点名学生说一说,相互交流。
2.教学教材第71页巩固与应用第2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巩固与应用第2题)
组织学生认真读题,独立列式计算。
点名学生汇报答案,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1页“巩固与应用”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120+60=180(本) 180×3=540(本)
(2)180÷120=1.5
(3)540÷5=108(本)
2.完成教材第71页“巩固与应用”第4题。(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点名学生汇报,集体评议)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运算的意义
运算类型 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加法 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乘法 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
教学反思
1.对于四则运算,学生已有夯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在回顾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对知识的回顾和整理。
2.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丰富的实际背景,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并加深对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的理解。本节课复习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机械地背诵公式,而是要让他们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知道运算的意义,还要能够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