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7总复习 第1部分 数学与代数——正比例与反比例(练习课)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7总复习 第1部分 数学与代数——正比例与反比例(练习课)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25 16:1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时 正比例与反比例(练习课)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巩固与应用。(教材第84~85页巩固与应用第1、2、3、4、6题)
二、教学目标
1.复习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掌握比例尺的应用,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熟练进行判断。
2.通过练习,加深对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会通过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3.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1.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
2.比例尺的应用。
难点:正、反比例的意义及判断。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为什么?(课件出示)
底/cm 1 2 3 4 5 ……
高/cm 4.8 2.4 1.6 1.2 0.96 ……
二、指导练习
1.教学教材第84页巩固与应用第1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巩固与应用第1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点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师:计算两个量的比,就用前一个量除以后一个量,相除所得的商就是这两个量的比值。
2.教学教材第84页巩固与应用第2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巩固与应用第2题)
师:如何化简比?(小组交流讨论,点名小组代表回答)
引导学生可以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
方法一:30∶120=(30÷30)∶(120÷30)=1∶4(板书)
组织学生独立练习,同桌间相互订正。
师:根据比、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你还有其他方法求解吗?(小组交流讨论,点名小组代表回答)
引导学生可以转化为分数、除法计算。
方法二:30∶120===1∶4(板书)
方法三:30∶120=30÷120=1÷4=1∶4(板书)
3.教学教材第84页巩固与应用第3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巩固与应用第3题)
师:比例尺1∶2000表示什么意思?(点名学生回答)
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艺术小学平面图的长和宽。
师:艺术小学实际占地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点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计算,并求出艺术小学的实际占地面积。
师:艺术小学的操场和花坛分别是什么形状?(点名学生回答)
师:如果要计算操场的周长和花坛的面积,我们分别需要测量哪些数据?(小组交流讨论,点名小组代表回答)
引导学生明确:正方形周长=4×边长,圆的面积=2,所以只需要测量操场的边长和花坛的直径即可。
组织学生动手测量操场边长和花坛的直径,并将测量得到的图上距离通过计算转化为实际距离。
组织学生计算操场周长和花坛面积,点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师:教学楼的占地面积如何计算?(点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按照上面步骤计算教学楼的占地面积。
师:教学楼的占地面积是学校占地面积的百分之几?(点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可以先计算出学校占地面积,再求教学楼占学校占地面积的百分比。也可以分别求出两者的图上面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两者实际面积之比等于图上面积之比。
4.教学教材第84页巩固与应用第4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巩固与应用第4题)
组织学生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方程,点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先转化为外项的积和内项的积相等的形式,再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课件出示)
5.教学教材第85页巩固与应用第6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巩固与应用第6题)
师:如何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小组交流讨论,点名小组代表回答)
组织学生判断表格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并说说自己的判断方法。
教师小结:两个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个量就成正比例;两个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个量就成反比例。(课件出示)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84页“巩固与应用”第5题。(点名学生回答,说明原因及方法,集体订正)
(1)不成比例。
(2)成反比例。
(3)成反比例。
2.完成教材第85页“巩固与应用”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第(1)、(2)题,点名学生板演第(3)题,引导学生发现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进而求解)
(1)图略。
(2)它们在一条直线上。
(3)列车运行2.5分时,行驶的路程是17.5 km。
3.完成教材第85页巩固与应用第8题。(点名学生说一说三幅图分别描述了怎样的活动行程,再选择与文字信息匹配的图)
第一幅图。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对正比例、反比例的判断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正比例与反比例(练习课)
第2题:方法一:30∶120=(30÷30)∶(120÷30)=1∶4   第4题:6∶0.5=x∶
方法二:30∶120===1∶4 期 0.5x=4
方法三:30∶120=30÷120=1÷4=1∶4 x=8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是针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练习课。通过练习,学生都能很好地解决有关比和比例的相关习题,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练习中,教师要注意巡视,发现学生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及时纠正并解决。
2.本部分知识涉及的相关习题,解题方法具有多样性,如化简比,判断正、反比例等,不要求学生用某一种方法,也不强行要求学生同时用多种方法解题,适合学生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但应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习惯。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