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数与代数
第1课时 数的认识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复习内容
数的认识。(教材第63~64页)
二、复习目标
1.系统地掌握有关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明确这些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2.理解并掌握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性质,能熟练地在直线上表示数和比较数的大小。
3.经历有关知识的归纳与整理过程,体验归纳整理和概括的学习方法。
4.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难点
重难点:对数的知识的整体认识与感知。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回顾1】数的分类。
师: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数?
生:整数、分数、自然数等。
师: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整理一下吗?
学生讨论交流,点名学生汇报。
教师根据回答予以补充,课件出示:
师:你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整理吗?
学生小组内交流。
课件出示按“正数、0、负数”分类的整理方式,集体评议。
【回顾2】在直线上表示数。
(课件出示教材第63页第2题(不出示数))
师:这些点表示的是什么数?
点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师:直线上的点可以表示哪些数?
生:整数、小数、分数以及负数。
师:你还能表示出其他的数吗?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订正。
师:你能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吗?
点名学生板演,并说一说比较的依据,集体订正。
师生共同小结:直线上的数从左往右依次变大。
【回顾3】了解数的扩充历史。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64页第3、4题。
师:了解了数的两次扩充历史,你有哪些收获?
点名学生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师:两次数的扩充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小组内讨论交流。
师:数的产生和扩充都有其必然性,随着同学们学习的数学知识越来越多,今后会接触到更多的数。
二、知识应用
(课件依次出示下面各题)
1.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点名学生判断,并说一说理由,集体评议)
(1)把0.56扩大到它的100倍是560。(?)
(2)0是正数,也是负数。(?)
(3)假分数一定大于真分数。(√)
(4)0.5和0.50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相等。(?)
(5)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填一填。
(1)2008年8月3日,我国气象部门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观测到了我国极端最高温度是49.7 ℃,可记作(+49.7)℃。
(2)1969年2月13日,我国气象部门在黑龙江漠河观测到了我国极端最低温度是零下52.3 ℃,可记作(-52.3)℃。
(3)我国陆地最低处——新疆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31米,可记作(-154.31)米。
(4)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海拔为3196米,可记作(+3196)米。
三、巩固练习
在直线上表示下面各数。(课件出示题目)
-1.6 - 1.9 2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对数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板书设计
数的认识
1.数的分类
2.在直线上表示数
直线上的数从左往右依次变大。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是对“数的认识”这一部分知识的整体梳理与复习,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回顾数的相关知识和当前数系的内部结构,形成知识网络。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对数进行分类,不仅整理了知识,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学会了归纳整理的方法。
2.对于小数、分数的性质与关系,以及假分数、带分数之间的关系,部分学生存在理解不清的情况,以致不能熟练借助数轴进行表示数和比较数的大小。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多举一些例子,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内涵,帮助学生逐步攻克认识上的短板。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