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复习圆柱与圆锥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复习内容
圆柱与圆锥。(教材第58~59页,第60页“巩固应用”第1~4题)
二、复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经历回顾整理的过程,掌握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学会构建知识网络。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相关计算公式。
难点:熟练运用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师:前面我们认识了两种新的立体图形,同学们还记得吗?(圆柱和圆锥)
师:圆柱有哪些特征?
学生回顾思考,点名学生回答。
师:圆锥有哪些特征?
引导学生对比圆柱的特征说一说,并比较圆柱与圆锥特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师:圆柱的侧面积是怎么计算的?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点名学生回答,并简单说一说推导过程。
师:圆柱的表面积怎么计算?
教师给出不同条件(已知底面半径和高、直径和高或周长和高),点名学生说出相应的计算公式。
师:圆柱的体积怎么计算?
点名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知识网络图。
师:圆锥的体积怎么计算?它与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顾思考,点名学生回答。
师:除了用倒水实验可以验证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关系,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办法吗?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二、知识应用
1.教学教材第60页巩固应用第1题。
师:圆柱和圆锥都是旋转体,将一张长方形纸旋转一周可以形成什么立体图形?三角形呢?
点名学生回答,并用纸片演示不同旋转方法。
师:通过这位同学的演示我们发现,用同一张纸旋转,形成的圆柱或圆锥也是不同的。
(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巩固应用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点名学生汇报,并分别说一说两组旋转图形的区别。
2.教学教材第60页巩固应用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分别点名学生回答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以及圆锥的体积,并说一说自己用到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3.教学教材第60页巩固应用第4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巩固应用第4题)
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点名学生回答。
师:求一节通风管所用铁皮的面积,就是求圆柱的什么?
点名学生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点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4.教学教材第60页巩固应用第3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巩固应用第3题)
师:已知圆锥的什么?此时求圆锥的体积要用到哪个公式?
点名学生回答。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相互检查,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0页“巩固应用”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3.14×32×2+3.14×(3×2)×(3×2)=169.56(dm2)
(2)3.14×32×(3×2)=169.56(dm3)=169.56(L)
2.完成教材第61页“巩固应用”第6题。(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列式计算,点名学生汇报,集体评议)
(1)×3.14×(2÷2)2×3=3.14(cm3)
(2)×3.14×(6÷2)2×9=84.78(cm3)
×3.14×1.52×(9-4.5)=10.5975(cm3)
84.78-10.5975=74.1825(cm3)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和练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请结合前面的数学学习写一篇与圆柱和圆锥有关的数学日记。
板书设计
复习圆柱与圆锥
立体图形
教学反思
1.本节课主要是复习圆柱与圆锥的相关概念与计算公式,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归纳整理,教师再对遗漏的和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补充说明。学生借助知识网络图或表格的形式进行梳理,条理清晰,更容易看出知识之间的联系。
2.在练习利用圆柱和圆锥的相关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时,侧重引导学生明确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直接代入公式,而应正确分析题意,根据实际情况准确作答。
3.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中,所涉及的计算相对比较复杂,对于基础知识和计算能力薄弱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必要时可以单独设计练习或课后加以辅导。
4.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