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复习图形的运动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复习内容
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变换。(教材第59页,第62页“巩固应用”第13、14题)
二、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图形的旋转,掌握旋转变换的特征和性质。
2.能综合运用图形的轴对称、平移、旋转等变换按要求画图,并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3.在回顾整理知识、欣赏图案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图案的艺术美,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重点难点
重点:1.梳理与图形的运动有关的知识。
2.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作图方法。
难点:综合运用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回顾1】旋转。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旋转?
学生回顾思考,点名学生回答。
师: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是哪些?
学生回答: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师:旋转前后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点名学生回答,教师用学具同步演示,加深理解。
【回顾2】图形的运动。
师:如果把一张图片分成几份,并打乱摆放位置,可以用哪些数学方法把它还原呢?(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学生讨论交流,点名学生说一说。
师:对,通过平移和旋转可以将图形还原,请你思考一下,在平移和旋转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思考,小组内交流,点名学生汇报,互相补充。
明确: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的平移或旋转时,平移应确定好平移的方向和移动的格数,旋转应找准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回顾3】图案的设计。
师: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充满数学元素的图案,你知道这些图案都是怎么被设计出来的吗?这些图案都有哪些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点名学生回答。
二、知识应用
1.教学教材第62页巩固应用第13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巩固应用第13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教师点名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作图的步骤和方法。
2.教学教材第62页巩固应用第14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巩固应用第14题)
师:同学们玩过俄罗斯方块吗?图形A落下来了,可以放在哪里呢?
学生讨论交流,点名学生汇报,并说一说方法。
师:方块下落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旋转变形,还可以怎样做?
学生思考,小组内交流,点名学生汇报。
三、巩固练习
(课件依次出示题目)
1.(1)图形B是图形A绕点O( 顺 )时针旋转( 90° )后,又向( 下 )平移( 3 )格得到的。
(2)图形D是图形C绕点P( 逆 )时针旋转( 90° )后,又向左平移( 2 )格,再向( 上 )平移( 3 )格得到的。
2.如图,方格纸上一共有四个直角三角形,其中哪两个通过平移可以和中间的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请写出平移过程。
(答案不唯一)把图形①向右平移11格,再向下平移3格;把图形④向上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5格,即可和中间的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和练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请结合前面的学习写一篇与图形的变换有关的数学日记。
板书设计
复习图形的运动
1.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2.旋转的特征:旋转后的图形与旋转前的图形相比,形状、大小都不变。
教学反思
1.本节课主要是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再认识,重点是图形的旋转以及在方格纸上作图。旋转作图难度不大,通过知识梳理和实际操作,大部分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动手能力。对于作图操作还不是很熟练的学生,以鼓励为主,充分肯定他们的观察能力,潜移默化中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