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正比例(二)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教材第42页“试一试”)
二、教学目标
1.学会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
2.经历判断是否成正比例的过程,体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学习方法。
三、重点难点
重难点:正确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谁来说一说?
点名学生说一说。
师:我们已经知道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速度,是一定的,就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那么怎么判断两个数量关系是成正比例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学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试一试第1问)
师:圆的面积与半径成正比例吗?
引导学生得出:如果圆的面积除以半径的值是一个定值,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就成正比例。
师:请同学们计算一下面积和半径的比值?(课件出示表格)
圆的面积 3.14 12.56 28.26
半径 1 2 3
学生独立计算。
师:它们的比值相等吗?(不相等)
教师小结:虽然圆的面积随着半径的变化而变化,它们是相关联的量,但圆的面积与半径的比值是不固定的,所以圆的面积与半径不成正比例。
师:从刚才的例子中,你能不能说说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点名学生说一说)
教师小结判断方法:
①首先判断两个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②再判断两个量的比值是否固定不变;
③最后判断出这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2.方法应用。
(1)年龄的关系。
(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试一试第2问)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计算出两个量的比值。
师:乐乐的年龄和爸爸年龄的比值一定吗?(不一定)
师:那他们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由表格可知乐乐的年龄和爸爸的年龄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但它们的比值不一定,所以乐乐的年龄和爸爸的年龄不成正比例。
(2)举例。
(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试一试第三部分)
师:请大家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再举一个成正比例的例子和一个不成正比例的例子。
点名学生举例,教师点评,注意学生举的例子是否合理,引导学生完善表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3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根据方法进行判断,同桌间互相说一说)
成正比例。理由:从表中可以明确地看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随高的变化而变化,且=====6,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的比值不变,所以当平行四边形的底一定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成正比例。
2.完成教材第43页“练一练”第3题。(提示学生可通过观察两个量相除是否可以得到一个固定的关系,或举几组数据进行计算说明)
(1)成正比例,(2)(3)不成正比例,理由略。
3.完成教材第43页“练一练”第4题。(点名学生说一说获得的信息,再引导学生解题)
2.4 3.2 4.0 4.8 5.6 6.4
从表中发现:应付金额随买邮票的数量的变化而变化,且应付金额与所买邮票的数量成正比例。
四、课堂小结
你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了吗?
板书设计
正比例(二)
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①首先判断两个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②再判断两个量的比值是否固定不变;
③最后判断出这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内容比较抽象,所以要结合教材,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就更容易接受。
2.不足之处:由于部分学生在以前分析数量关系这个内容的学习上没有完全过关,教师也没有及时扫清学生学习上的这个障碍,所以他们虽然掌握了正比例的特征,但在实际运用中,由于不能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所以就不能够准确的判断成正比例的量。以后的教学中要查漏补缺,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如果a×=b×,那么a和b是否成正比例?
分析:因为a×=b×,所以a÷b=÷,a÷b=,即=,所以a和b成正比例。
解答:a和b成正比例。
解法归纳:根据两个字母的等量关系,变形为一个字母除以另一个字母,看右边的结果是否是一定的,一定即成正比例。
相关知识阅读
测量金字塔的高度
金字塔是底面为正方形的锥体,四个侧面都是相同的等腰三角形。
为了测量金字塔的高度,泰勒斯跑去观察金字塔,发现能实地测量的只有金字塔底部边长,但知道这一点还是无法解决问题,泰勒斯站在太阳下开始苦苦思索,当他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突然有了主意,他先找出金字塔底边正方形一边的中点,做了标记,然后就开始观察影子的变化,自己笔直地立在沙地上,请人连续地测量他的影子长度,终于,影子的长度等同于他的身高时,他立马跑过去找到金字塔影子的顶点,做了标记,然后测量标记的顶点到中点的距离,再加上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所得结果就是金字塔的高度。
围观的人们看到只需要一把尺子,泰勒斯就测出了金字塔的高度,很是惊讶,还有人觉得他在欺骗人们,其实并没有测出来,大家都纷纷询问其原理,泰勒斯在沙地上简单地画了几笔,便让质疑他的人心服口服。原来,当他立在沙地上时,他和影子构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同理,此时金字塔的高(顶点到底面中心的连线)和影子的顶点到底面正方形中心的连线就构成了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这样一来,求高度转化为求影子长与底边边长一半之和,而这两部分很容易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