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2.1 比例的认识(一)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2.1 比例的认识(一)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25 16:3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时 比例的认识(一)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各部分的名称及写比例。(教材第16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参与知识探究的全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掌握比例组成的条件,并能正确写出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什么是比?什么是比值?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怎样化简比?(课件出示题目)
点名学生回答。
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这学期我们继续来学习与比有关的比例。(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比例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第1问图)
师: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回答:方格纸上有淘气高矮胖瘦各不相同的5张图片。
师:这些图片中,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呢?(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第1问)
引导学生得出:长与宽的比相等的图片像,不相等的图片不像;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分别相等的像,不相等的不像。
师:那请同学们用比的两种表示方式写出每幅图片长与宽的比。
点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独立书写。
A:6∶4或  B:3∶2或  C:8∶3或
D:12∶8或  E:12∶2或
师:请同学们继续求出它们的比值。
点名学生说比值,教师板书。
师:观察比值,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回答:图片A、B、D的长与宽的比值相等。
师: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这种关系呢?
引导学生回答:等号。
教师板书:6∶4=3∶2
师:是的,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们可以写成这种形式(指着比例)。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板书)
2.教学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师:观察这些比,还能组成哪些比例呢?为什么?
学生思考得出:3∶2=12∶8,6∶4=12∶8,因为它们的比值也相等。
师:同学们判断得很对。老师再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会判断比例了,这里有两组比,请大家判断一下。(课件出示比例)
5∶8和∶    9∶3和6∶2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点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师生共同小结: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如果不相等,就不能组成比例。(课件出示)
3.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第2问)
师: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第16页的第2问,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自主学习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巡视指导)
点名学生上台标出黑板上比的内、外项,集体订正。
教师指出:组成比例的四个数是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是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是比例的内项。(课件出示)
4.教学根据比例的意义写比例。
(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第3问)
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思考写比例。(点名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梳理(课件演示):
(1)蜂蜜水A和蜂蜜水B中蜂蜜与蜂蜜的比和水与水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2∶3=10∶15 或
3∶2=15∶10
(2)蜂蜜水A中蜂蜜与水的比和蜂蜜水B中蜂蜜与水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2∶10=3∶15
(3)蜂蜜水A中水与蜂蜜的比和蜂蜜水B中水与蜂蜜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10∶2=15∶3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7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长与长的比为3∶9=1∶3,宽与宽的比为2∶6=1∶3,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2)小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为3∶2,大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为9∶6=3∶2,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2.完成教材第17页“练一练”第2题。(先点名学生说一说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再独立完成)
15∶18=30∶36 ∶=∶
3.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5题。(组织学生分小组写比例,看哪个小组写得又对又多)
(答案不唯一)340∶1=680∶2
1∶3=340∶1020  340∶1360=1∶4
4.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点名学生说一说能与不能的理由)
(1)边长与边长的比为3∶6=1∶2,周长与周长的比为12∶24=1∶2,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2)面积与面积的比为9∶36=1∶4,这个比与边长之间的比不能组成比例。
四、课堂小结
你明确比例的意义了吗?你能依据比例的意义写比例和判断比例吗?
板书设计
比例的认识(一)
A:6∶4或 B:3∶2或 C:8∶3或 D:12∶8或 E:12∶2或
                            6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教学反思
1.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教学“比例的意义”时,让学生自己探索,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得到结论。让学生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唤醒了学生学习中一些零散的经验,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将这些经验“数学化”,提炼出数学知识。
2.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自由驰骋的思考空间,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方法,在开放式、个性化的学习中生成灵感,碰撞智慧。正是学生用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来解决问题,课堂才变得生动和真实,学习才显得如此活泼和有效。数学的学习成了充满灵性的创造过程,成了放飞心灵的快乐之旅。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智慧培育的圣殿。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已知三个数分别是3、4、6,请添上一个数使得这四个数能够组成比例,求所有满足条件的数。
分析:比例的意义是表示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根据已知三个数,可求得3∶4=,4∶3=;3∶6=,6∶3=2;4∶6=,6∶4=六个比值,再根据比值相等来确定添上的数。
解答:(1)当比值为或时,有3∶4=6∶8或4∶3=6∶4.5,此时符合条件的数为8和4.5。
(2)当比值为或2时,有3∶6=4∶8或6∶3=4∶2,此时符合条件的数为8和2。
(3)当比值为或时,有4∶6=3∶4.5或6∶4=3∶2,此时符合条件的数为4.5和2。
综上所述,所有满足条件的数为2、4.5、8。
解法归纳:先从三个数中任选两个求比值,再根据比例的意义和第三个数求出第四个数。注意要分情况讨论。
相关知识阅读
比和比例的历史
比和比例是谁发现的,谁先使用的,现在还难以确定。不过,在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里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比例的算法。在外国,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有了有关比和比例的思想。而且,公元前3世纪,欧几里得在他的著作《几何原本》中,又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这就说明比和比例的概念在很早以前就产生了。比与分数和除法之间也有着密切联系。由此可以推测:人类首先认识了自然数,而后又产生了分数和四则运算,在这个基础上,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和研究,逐渐产生了比和比例的概念。可见,比和比例也是世界历代数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