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
贰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通过朗读,本诗什么地方给你印象最深?
从诗中读出“诗之魂”
这首诗在句式上有何特点?
·四言一句,句式整齐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押韵,朗朗上口
·叠字,韵律感强
这样的句式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
情真景真,
风神摇曳的绝唱!
评
从景中绘出“诗之魂”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找出写景句,并齐读
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什么时间的内容?
秋季(深秋)的清晨(拂晓),从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可以看出。
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芦苇:纤细柔韧,丛生茂密。秋天发黄,凝结白霜---有萧瑟、凄凉之感
·白露:晶莹、清凉,预示早晨---使人生出寒意
·秋水:水波微漾,绵绵不绝,---双眼望穿
·晨雾:朦朦胧胧,与水与芦苇结合,增添缥缈迷离之感
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凄清迷离的画面。
这三个写景句都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开头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描绘了一幅露凝霜结的凄清的晚秋图。为全诗渲染了凄清、萧索的气氛,烘托主人公孤寂彷徨、幽思百结,所思不见的怅惘心绪。
从情中品出“诗之魂”
在这凄婉的景色中,我们的主人公怀着怎样的感情来追寻“伊人”的?
思考
“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
的变化,暗示了什么?
·暗示时光的流逝;
·暗示追求者的深情执着;
作者为何反复强调“溯洄”“溯游”“在水一方”
“在水之湄”“在水之涘”等地点的变化
·从上游到下游,从此岸到彼岸地点的变化,写出了主人公不畏险阻地一再追寻,几度求索,也暗示了“伊人”的踪迹飘忽,难以寻觅。
夫悦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悦益至。惟其慕悦益至,而可见不可求,则失望怅惘愈甚。
——《毛诗稽﹒古篇》
迁移悟“诗之魂”
人
手如柔荑( tí),
肤如凝脂,
领如蝤(qiú)蛴(qí),
齿如瓠(hù)犀(xī),
螓( qín)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
试比较此段描写的形象与文中“伊人”的形象的异同。
不同点:一为精雕细琢,一为含蓄朦胧
相同点:同为美好的意象
手指纤纤如嫩荑,皮肤白皙如凝脂,美丽脖颈像蝤蛴,牙如瓠籽白又齐,额头方正眉弯细。微微一笑酒窝妙,美目顾盼眼波俏。
“伊人”究竟是何人?
思考
意中人
贤能之人
理想
无论“伊人”是何人,指的是什么,诗歌中的主人公都经历了许多的波折,一直苦苦追寻着“伊人”。这其实是一种深刻的人生意义,美好的事物总是可望难即,不管主人公最后是够寻得“伊人”,这追寻的过程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意义。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中写深秋露重霜寒,水边芦苇苍苍,诗人冒着秋寒徘徊岸边,思慕的人却在水一方,诗人逆流而上去寻找,道路崎岖而漫长;顺流而下去寻找,她又仿佛在水中央。伊人似远而近,若隐若现,可望不可即。主人公跟“伊人”并无交往,甚至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望,便心满意足。“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歌的动人之处。
课文小结
相同点:
1.同属“国风”;
2.都运用了“兴”的手法;
3.重章叠句;
4.四言一句;
5.双声叠韵。
《关雎》和《蒹葭》在情感和表现形式上有何异同?
不同点:1.《关雎》表现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朴素,健康明朗,热情浓郁;《蒹葭》含蓄抒发对“伊人”可望不可即的情意,惆怅、伤感。
2.《关》叙事线索清晰,画面形象可见;《蒹》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更加浓郁。
比较阅读
感谢
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