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灯笼》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灯笼》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5 20:05:4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4张PPT)
“十万人家火烛光
门门开处见红妆”
在与灯笼相伴的光阴里
灯笼可曾给你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灯笼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吴伯箫,原名熙成,当代著名散文家和教育家。他的代表作有散文《南泥湾》《一坛血》《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我没见过长城》等,这些作品以其真挚深厚的情感、朴实动人的描绘、严谨缜密的结构、清丽洗练的语言。
争讼 领域 斡旋 静穆 思慕 怅惘
锵然 褪色 燎原 熙熙然 暖融融
马前卒 人情世故
sòng

wǎng



qiāng
tuì
liáo

róng

shì gù
章回一
感灯笼之貌
了解“灯笼”
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
象征着幸福光明、圆满和富贵。
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你觉得本文以“灯笼”为题有什么作用?围绕这个题目,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灯笼”是文章的写作线索,它串起了作者对“灯笼”相关的诸多回忆,抒发了作者对“灯笼”的各种怀念之情,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内心被激发的爱国之情。】
寻灯笼之事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跳读课文,梳理并概括出作者与哪些“灯笼”结缘?围绕这些结缘的“灯笼”具体写了哪些事?
按照句式说发现的话:
【我发现了第______节,作者写到了__________灯笼,围绕这样的“灯笼”,作者写_____________这件事。】
写到了照明灯笼,挑着去接祖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故事
【第4节】
写到了纱灯,小时候接过母亲递给的纱灯上、下灯学;
【第7节】
写到了红灯,村口挂红灯,为夜行的人照明;
【第8节】
写到了跑马灯,元宵节看灯笼;
【第9节】
写到了官衔灯,族姊远嫁,轿前后挂灯显富贵;
【第10节】
写到了纱灯,用朱红在纱灯上描摹宋体字;
【第11节】
写到了宫灯,遥想宫灯的孤寂;
【第13节】
写到了营帐中的灯笼,和后来的火把、探照灯,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愿做马前卒,豪情满怀。
【第14节】
悟灯笼之情
【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了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然而,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非常愤懑,忧心如焚。于是,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以疏解心中积郁。这一时期的散文,字里行间无不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而《灯笼》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1.细读课文,用下列句式说话:
【透过第____段_______文字中描写的这个“灯笼”,这件事,我读到了________的情感。】
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
灯笼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灯笼是一种民俗,寄托着作者的乡情;
灯笼寄托着作者很多美好的童年回忆;
灯笼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更温暖作者;
灯笼记录、传承着家族的历史;
灯笼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着作者愿做马前卒的爱国热情。
2. 细读情感,分析“灯笼”中所蕴含的意义。
【提示:主要从两大方面,即个人情感和文化层面分析】
灯笼
【个人】
【文化】
·挑着灯笼接祖父→
祖孙情
·接过纱灯上下灯学→
母子情
·跟着龙灯跑→
青春情
·村头挂灯笼→
邻里情
·族姊远嫁,想起官衔灯→
岁月情
·愿做灯笼下的“马前卒”→
民族情
·纱灯上描红,爱的是雅致;
·对宫灯的想象,体验的是历史。
承灯笼之意
·“灯笼”在作者的记忆里,蕴含着太多的美好,是对家国情怀的无限热爱,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
以“灯笼”是___________为句式,说一句话。
例句
“灯笼”是萧萧班马鸣“马前卒”的热爱;
“灯笼”是梦回吹角连营的豪迈;
谢谢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