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数一数(一)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认识计数单位“千”。(教材第19~20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在计数器上拨数、数小正方体等多种数学活动,理解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了解个(一)、十、百、千这些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结合对比、想象的活动,感受“千”的大小,初步发展数感。
三、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计数单位“千”。
难点:理解计数单位个(一)、十、百、千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计数器、50张纸。
学生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标明高度的埃菲尔铁塔和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图片)
师:大家谁能读出下面这几个地方的高度?
师:同学们可以试着读一读图片中的数字。
师:以前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数,知道它们可以用来表示什么,那刚刚的这些数字和100以内的数比较,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交流得出:这些数比100以内的数大很多。
师:那到底有多大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生活中的大数。[板书课题:数一数(一)]
二、学习新课
1.认识计数单位“千”。
(组织学生利用计数器进行拨数活动)
(1)师:请同学们先在计数器上拨出9。(学生在计数器上拨9)
师:同学们,看看你们手中的计数器,现在个位上已经拨了9个珠子,如果再添1个珠子是多少?该怎么拨珠子呢?(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再添1个珠子是10,应该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表示十,个位上原来的珠子都退下去。(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进行操作)
教师板书:10个一是十。
(2)师:请同学们又重新在计数器上拨出99。(学生在计数器上拨99)
师:同学们,看看你们手中的计数器,现在个位和十位上分别拨了9个珠子,它表示多少?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说一说。(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十位上的9表示9个十,个位上的9表示9个一,合起来表示99。
教师追问:99如果再添1个珠子,是多少?该怎样表示?(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再添1个珠子是100,只要在百位上拨1个珠子就可以了,其余数位上都是0,不用拨。(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进行操作)
教师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师:请同学们想一想,999再添1个珠子会是多少呢?(学生思考并动手操作,指名学生拨出自己的答案,并说一说思路)
(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其进行适当地肯定和鼓励)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有9个珠子,再添1个珠子就是10个珠子,也就是十,满十向前一位进“1”;十位上有9个珠子表示9个十,加上进上来的1个十,也满十,再向百位进“1”;百位上有9个珠子,表示9个百,加上进上来的1个百,又满十了,这时应该向千位进“1”,千位上的“1”表示1千,所以为1000。
教师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2.理解个(一)、十、百、千之间的关系。
(课件出示:整条的10个小正方体)
(1)师:请大家仔细看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你是怎么数的?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一个一个地数,有10个小正方体。
(2)师:一个一个地数,10个小正方体就是1条。如果有这样的10条,那么是多少小正方体呢?(课件出示:10条小正方体)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100个,可以十个十个地数。
(3)师:一条是10个小正方体,一条一条地数,数10条是一片,一片有100个小正方体。现在请同学们一片一片地数,10片是多少呢?(课件出示:10片小正方体)
如果学生能回答上来,教师应该给予表扬;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促使学生理解10个一百是一千。
师:你能从八百八十七数到一千吗?(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数一数,教师巡视,并适时给予指导)
对于学生合理的数数方法,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3.感知一千的大小。
(1)课件出示“试一试”问题1的情境图。
师:大家观察图片,你能说一说红色框里的小方片和“10” 个是什么关系吗?(学生先观察,再独立数一数,指名学生回答)
生:红色框里圈出的是10个小方片。
师:请大家用铅笔在绿色框里试着圈出像红色框大小的小框,圈完之后与绿色框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动手操作,分组交流、讨论,汇报结果)
生:绿色框里大致有10个红色框。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0个和100个小方片分别是多少。(学生想象)
教师小结:通过对比观察,可以发现10个红色框和1个绿色框里的小方片是差不多一样多的。
师:那是不是可以用“10个小方片”作为标准来估计“100个”呢?
生:也许可以。
师:想一想,如果要大致圈出一千个小方片,是不是可以用“100个小方片”作为标准来估计呢?(学生思考,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尝试着圈出一千个小方片,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10个、100个、1000个小方片,感受一千。
(2)课件出示“试一试”问题2的情境图。
师:谁能说一说这两幅图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直观演示:拿出一本数学书,大约有50张纸,让学生跟着比画一下一本数学书有多厚,然后将20本数学书摞在一起,让学生跟着再比画一下,感受一千张纸的厚度。(课件出示:一张贴纸上有100张笑脸,10张这样的贴纸就有1000张笑脸)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学校做操时大约有多少人?想象一下,一千人做操要用多大的地方?(分小组交流、讨论对一千的感受)
教师总结:一千是较大的数,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实例感知一千的大小。(教师板书)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20~21页“练一练”第1~7题。(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第1题:二百九十八、二百九十九、三百、三百零一、三百零二
第2题:(1)一百二十五个
(2)一百零六个
第3题:大约有一千个。
第4~5题:略
第6题:一千 一千
第7题:略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数一数(一)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1.“千”是比“百”高一级的计数单位。
2.“千”和“百”之间的进率是十,10个一百是一千。
3.一千是较大的数,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实例感知一千的大小。
教学反思
1.培养数感。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数感。数感不是一时半会就建立起来的,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本节课通过观察画面、数一数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在现实情境中充分感受与体验,在活动过程中培养数感。
2.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如果只是简单地教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学中应该重点让学生建立1000的数感,让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得出“10个一百是一千”的结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动手操作和探索,学生才有可能自主构建知识,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
3.联系生活实际。
把握数学教学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数学是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就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4.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十进制计数法
不同计数单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时,它们所占的位置叫数位。在整数中,数位是从右往左,逐渐增大: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第六位是十万位,第七位是百万位,第八位是千万位……以此类推。同一个数字,所在数位不同,计数单位不同,所表示的数值也不同。为了方便使用,每一个数都应当有一个名称,以自然数来说,自然数无限多,如果每一个自然数都有一个名称来读写,这是很不方便的,也是不可能的。为此,人们创造出一种计数制度,就是现在使用的十进制计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