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3.2 数一数(二)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3.2 数一数(二)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25 17:0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数一数(二)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认识计数单位“万”。(教材第22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在计数器上拨数、数方块等多种活动,认识万以内的数。
2.认识计数单位“万”,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初步发展位值概念。
3.学习运用万以内的数描述一些生活现象,感受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三、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能正确数出万以内的数。
难点:理解千和万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计数器、50张纸。
学生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是哪个吗?
生:珠穆朗玛峰。
(课件出示珠穆朗玛峰图,海拔约八千八百四十九米)
师:你知道它的高度吗?一起大声念出来,好吗?(学生根据图读出来)
师:这里的八千八百四十九这个数和我们上节课认识的数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讨论)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认识生活中的大数。[板书课题:数一数(二)]
二、学习新课
1.认识计数单位“万”。
(1)感知新的计数单位“万”。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九千九百九十九。
师:你们知道这个数是多少吗?(指名学生回答)
生:九千九百九十九。
师:如果再添1个珠子,这个数会变成多少呢?我们一起来演示一下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1个珠子是多少。
(2)计数器演示。
教师边用计数器演示,边讲解:九千九百九十九每个数位上都有9个珠子,个位上添上1个珠子,就是10个珠子,个位就满十了,要向十位进一,那么个位上就没有珠子了;而十位上原来也有9个珠子,又进上来1,也就再拨1个珠子,十位上也有10个珠子,说明十位也满十了,需要向百位进一,这样十位就没有珠子了。以此类推,百位、千位上加上进上来的1个珠子,也满十,需要向万位进一,这时万位上有1个珠子,其他数位上没有珠子了,我们就把这个数叫做“一万”,而这个珠子所在的数位就是万位。
2.理解“万”和“千”之间的关系。
(1)师:同学们还记得怎样数小正方体吗?一条是多少?一片是多少?一堆是多少?(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一个一个地数,数10个是1条,也就是说1条有10个小正方体;一条一条地数,数10条是一片,也就是说一片有100个小正方体;一片一片地数,数10片是一堆,也就是说一堆有1000个小正方体。
(2)师:这有多少个小正方体?你是怎样数出来的?(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正方体图)
学生数一数,汇报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一千,两千,三千,四千……这样一千一千地数,一共有10个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也就是有一万个小正方体。
(3)教师总结并板书:万是比千大的计数单位,10个一千是一万,万和千之间的进率是十。
3.数一数。
师:你能从九千八百八十七数到一万吗?可以怎样数?(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可以一个一个地数。
师:还可以怎么数?(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①还可以先十个十个地数,数到九千九百九十七后,再一个一个地数。②也可以先一百一百地数,数到九千九百八十七后,再一个一个地数。
……
教师小结并板书:数万以内的数时,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先十个十个地数,再一个一个地数,数数的方法不唯一。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小组里数一数,看谁数得又对又快。(学生在小组里数数,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4.感知万以内的数。
师: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大数?(学生相互说一说,教师组织汇报)
(1)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约八千八百四十九米。
(2)我国已发现的鸟类大约有一千四百种。
……
教师对学生合理的回答给予肯定。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1~4题。(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第1题:略
第2题:四千二百四十三个
二千四百二十个
第3题:九百八十
九百七十
九百六十
八千
九千
一万
第4题:略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数一数(二)
1.万是比千大的计数单位,10个一千是一万,万和千之间的进率是十。
2.数万以内的数时,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先十个十个地数,再一个一个地数,数数的方法不唯一。
教学反思
1.联系生活实际。
联系生活学数学,与“数”交朋友。数学来源于生活,即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本节课中,从山峰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山峰的高度,感受大数。培养学生的数感,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2.在实践操作中,培养数感。
在实践的感知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数感。由于动手操作是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和起点,低年级学生主要是通过对实物和具体学具的感知和操作来获得数感。皮亚杰说:“活动是儿童发展的杠杆。”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体会到“数就在身边”,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对“数”产生亲切感。整节课采用“动”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同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帮助学生正确、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罗马数字
罗马数字的符号一共有7个:I(代表1)、V(代表5)、X(代表10)、L(代表50)、C(代表100)、D(代表500)、M(代表1000)。这7个符号不论位置怎样变化,它们所代表的数都是不变的。它们按照下列规律组合起来,就能表示任何数。
1.重复次数:一个罗马数字符号重复几次,就表示这个数的几倍。
2.右加左减:在一个较大的罗马数字的右边记上一个较小的罗马数字,表示大数加小数。在一个较大的罗马数字的左边记上一个较小的罗马数字,表示大数减小数。
3.加线乘千:在一个罗马数字的上方加一条横线,表示这个数的一千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