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5.7 算得对吗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5.7 算得对吗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26 11:0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时 算得对吗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验算。(教材第56~57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探索加减法验算的多种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2.通过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和认真计算的重要性。
3.通过自主探索,养成认真检查和验算的学习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难点:运用验算的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商店或书店买东西时遇到过类似下面这种情况吗?(课件出示教材第56页最上面的主题图)
师:图中淘气和笑笑约好一起在书店买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汇总板书)
教师板书:(1)科普丛书每套118元,中外童话每套138元。
(2)售货员阿姨算出一共需要256元。
师:根据上面的信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教材中的问题。
(板书课题:算得对吗)
二、学习新课
1.加法的验算。
问题1:应付多少元?售货员阿姨算得对不对?(教师板书)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118+138=256(元)
师:怎样判断售货员阿姨算得对不对呢?(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讨论验算方法)
学生汇报验算方法:
(方法一)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通过验算得出售货员阿姨算得对。
(方法二)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结果是否等于另外一个加数。
通过验算得出售货员阿姨算得对。
教师小结:加法的验算方法:(方法一)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遍。(方法二)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结果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2.减法的验算。
问题2:付给售货员阿姨300元,找回44元,对吗?(教师板书)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完成后汇报计算结果。教师根据汇报板书:
300-256=44(元)
师:你们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应该怎样检验?(学生思考,小组内交流检验方法,教师最后汇总板书学生的验算方法)
验算:
(方法一)用300减去44试试。
用竖式计算的结果是256,说明是正确的。
(方法二)用加法验算。
用竖式计算的结果是300,说明是正确的。
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减法的验算方法:
(方法一)用减法验算: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否等于减数。(方法二)用加法验算:用差加减数,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3.知识应用。
问题3:计算并验算。(课件出示教材第56页最下面的题)
367+254=   732-186=
教师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可能存在哪些易犯错的地方)
]4.探讨加减法计算中常见的错误。
(出示教材第57页“试一试”)
问题1:错在哪里?算一算,说一说。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四个算式,指名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
学生汇报:
第一个加法的计算错在十位上忘记加进位来的“1”,正确的结果应该是490。
第二个加法的计算错在抄错了加数,把153写成了135,正确的结果应该是449。
第一个减法的计算错在个位上错误地用“大数减小数”,正确的结果应该是466。
第二个减法的计算错在连续退位时,百位上借走了1,应该是9减1再减6得2,所以正确的结果应该是268。
问题2:说一说,减少计算错误有什么好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相互交流想法,指名学生汇报。
①验算可以减少错误。
②不要忘记进位和退位。
③不能粗心抄错数,如果抄错了数,无论怎样计算也不会有正确的结果。
……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57~58页“练一练”第1~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1题:136+288=424(张)(验算略)
第2题:(1)165+117=282(元)
(2)300-282=18(元) 不对。
第3题:三个竖式都计算错误。
改正:
第4题:913 418 843 585(验算略)
第5题:(1)203-189=14(个)
(2)256-203=53(个)
(3)~(4)略
第6题:(1)235-189=46(厘米)
(2)105-95=10(厘米)
(3)(提问不唯一)小强比小刚跳得高多少厘米?
101-95=6(厘米)
四、课堂小结
你这堂课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算得对吗
问题1:买一套科普丛书和一套中外童话,应付多少元?售货员阿姨算得对吗?
118+138=256(元)
答:应付256元,售货员阿姨算得对。
问题2:淘气和笑笑付给售货员阿姨300元,找回44元,对吗?
300-256=44(元)
答:对。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中,借助学生熟悉的购买东西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展开自主探索和交流学习。验算的学习过程是根据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学习的,验算加法用加法或减法,验算减法也可以用加法或减法。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采用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讨论等方法教学,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知识迁移探索和学习新知识,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检查、仔细验算的良好计算习惯。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童话故事
童话最初是传统口述民间故事的一部分,通常会被讲述得具有戏剧性并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世代相传。正因为如此,童话故事发展的历史也就十分难以考证。尤其是早期不识字的说书人所说的故事,通常都没有任何书面记录可供后世参考。最早有以文字形式流传的童话故事是在公元前1300年的古埃及,自此之后童话故事开始在写作形式的文学作品中出现。诸如公元100至200年间阿普列乌斯所著的《金驴记》或是公元200至300年间印度的《五卷书》,但由故事本身无法得知这些故事是不是反应当时当地社会所流传的民间故事。许多证据显示之后许多童话故事集里的故事都是根据民间故事重新编写而成的。这些故事合集通常根据更古老的民间故事而来,像《一千零一夜》《吸血鬼的故事》及《彼勒与大龙》。除了这些合集之外,中国的《列子》与《庄子》等,也都将一些童话故事以他们的表现方式出现在他们的哲学思想中。而在较广泛的定义中,《伊索寓言》(公元前六世纪所著)是西方世界第一本著名的童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