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练习四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的运用练习。(教材第59~60页)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分辨从不同方向观察较复杂物体所看到的图形。
2.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不同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或可能相同,培养空间观念。
3.根据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三、重点难点
重点: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难点: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大家还记得具体学习了哪些知识吗?(指名学生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归纳总结:
1.看一看: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画出看到的平面图形。
2.我说你搭:根据指令搭出立体图形。
3.搭一搭: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搭出立体图形。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一下。
二、指导练习
1.教学教材第59页练习四第1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第1题情境图)
师:大家仔细思考淘气的指令,你能根据他的指令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展示,集体评价)
2.教学教材第59页练习四第2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第2题的立体图形)
(1)教师组织学生动手搭一搭这四个立体图形。
(2)分别观察这四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与对应的图形连线。
(3)分别观察这四个立体图形,从右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形状是的有几个,分别是哪几个图形。
(4)组织学生分别画出这四个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
3.教学教材第59页练习四第3题。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师:同学们想一想,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道题目呢?(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讨论,选出代表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
(方法一)先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来搭出立体图形,再根据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排除不符合要求的图形。
(方法二)分别从上面和正面观察题目中给出的立体图形,然后进行判断。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0页“练习四”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答案:(1)②③ (2)①④ (3)略
2.完成教材第60页“练习四”第5题。(学生独立画一画,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四
第1题:
第2题: 3 ①③④
第3题:在第一个图形右边的方框里画“√”。
教学反思
1.活跃课堂气氛。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节练习课不像一般的练习课,而是学生操作、交流讨论的“实验课”。课堂上发现学生很喜欢这种气氛活跃的课堂模式,每个人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各抒己见。
2.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这节课中扮演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适时地进行提示和指导。另外根据教材练习的编排特点,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并且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拓展延伸,这同样也是对学生思维的一次拓展。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用若干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几何体,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看,看到的结果都形如,这个几何体最多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搭成的?最少有多少个?
分析: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看,看到的形状都是,那么这个立体图形有三行、三列,最多由3×3=9(个)小正方体搭成,如图1;最少由3个小正方体搭成,如图2。
图1 图2
解答:这个几何体最多是由9个小正方体搭成的,最少有3个。
解法归纳: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明确由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有几行几列,再进一步分析求解。
相关知识阅读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通过观察数学问题中的变化规律、位置特点、图形特征、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和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都运用了观察法,在观察物体中贯穿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