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1.5 买 菜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1.5 买 菜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26 18:0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时 买 菜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不退位、不进位的两位小数加减法。(教材第11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探索两位小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理解小数点要对齐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能运用小数的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迁移和归纳推理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点要对齐的道理,运用小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买菜”主题图)
师:同学们回到家都能吃到热乎乎的饭菜,而在制作这些可口的饭菜之前,爸爸妈妈们需要去菜市场买菜,那同学们有跟爸爸妈妈去菜市场买菜的经历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
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感受一下,看看买菜有些什么学问。
(板书课题:买菜)
二、学习新课
师:1把油菜1.25元,1把芹菜2.41元,买1把油菜和1把芹菜需要多少钱呢?(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那就需要把油菜的钱和芹菜的钱加起来。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1把油菜1.25元,1把芹菜2.41元,那同学们知道如何计算吗?(组织学生讨论并独立列式,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买1把油菜和1把芹菜就是把1.25和2.41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列式为1.25+2.41。
师:同学们知道计算这个算式有哪些方法吗?(分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1.估算小数的加法。
师:有些同学采用了估算的方法,同学们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吗?(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1.25+2.41,只看整数部分,分别是1和2,1+2=3,所以要付的钱比3元多;把1.25看作2,把2.41看作3,2+3=5,所以要付的钱不到5元。
2.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师:售货员收了3.66元,对吗?
(1)用加法计算并进行判断。
教师提示:要判断售货员收了3.66元对不对,可以用加法求出买两种蔬菜一共用了多少元,再与3.66元进行比较。
(方法一)利用单位计算。
1元+2元=3元
0.25元+0.41元=0.66元
1.25元+2.41元=3.66元
(方法二)利用直观图计算。(课件出示第11页中间的加法计算直观图)
(方法三)用竖式计算。(教师引导,集体计算)
板书:
师:通过我们刚刚三种方法的计算,你能对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归纳吗?(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教师指名反馈)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一样,首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最低位也就是末位算起,计算结果中的小数点要与上面的小数点对齐。
综上所述:1.25+2.41=3.66(元),所以售货员收了3.66元是对的。
(2)用减法计算并进行判断。
(方法一)利用单位计算。
3元-1元=2元
0.66元-0.25元=0.41元
3.66元-1.25元=2.41元
(方法二)利用直观图计算。(课件出示第11页下面的减法计算直观图)
(方法三)用竖式计算。
师:从收的3.66元里减去1.25元(或买芹菜的2.41元),看结果是否等于买芹菜(或买油菜)的钱,列式为3.66-1.25(或3.66-2.41)。
板书:
师:通过我们刚刚三种方法的计算,你能对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归纳吗?(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教师指名反馈)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样,首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最低位也就是末位算起,计算结果中的小数点要与上面的小数点对齐。
综上所述:用收的钱数减去其中一种蔬菜的价钱,正好得另一种蔬菜的价钱,3.66-1.25=2.41(元),所以售货员收了3.66元是对的。
3.用竖式计算,并说一说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师用课件出示下面的两个计算题,组织学生用竖式计算。
1.25+0.74  2.76-2.1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名两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师:我们刚刚一起学习了小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谁能说一说计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呢?
(学生小组交流,指派学生代表反馈)
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总结归纳:
①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
②从末位算起。
③得数的小数点应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④得数里小数的末尾如果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2页“练一练”第1~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1题:(1)够 (2)25.2+21.6=46.8(元)
第2题:(图略)亮亮:3.16+0.23=3.39(米) 强强:3.39-0.12=3.27(米)
第3题:5 0.7 0.09 7 0.08
第4题:2 3.8 5.32 13.1 23.5 22.52
第5题:1.45+0.4=1.85(米)
1.85-0.05=1.8(米)
第6题:46.6-24.3=22.3(千克)
全部苹果的质量:22.3+22.3=44.6(千克)
箱子的质量:46.6-44.6=2(千克)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买 菜
1.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
2.从末位算起。
3.得数的小数点应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4.得数里小数的末尾如果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教学反思
1.在这节课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数学知识镶嵌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不仅完成了对知识模型的构建,而且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
2.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始终把收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最终让生活中的经验提升为数学知识。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小张、小李、小王三人称体重,小张和小李合称共重94.86千克,小王和小李合称共重91.53千克。小张比小王重多少千克?
分析:根据题意,小张的体重+小李的体重=94.86(千克),小王的体重+小李的体重=91.53(千克),所以可用小张和小李的体重减去小王和小李的体重,即可得到小张比小王重多少千克。
解答:94.86-91.53=3.33(千克)
答:小张比小王重3.33千克。
解法归纳: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利用两次称体重都有小李,所以可用两次体重相减,即可减去小李的体重,从而得到小张比小王重多少千克。
相关知识阅读
神奇的0.618
2000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斯发现,如果将一条线段?(AB)?用点?P?分割成大、小两段?(AP,PB)?,若小段与大段的长度之比恰好等于大段与全长的比的话,那么这一比值等于0.618,用式子表示是==0.618。人们把点?P?这样的点叫做黄金分割点。
有趣的是,这个数字在自然界和人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人的肚脐是人体总长的黄金分割点;人的膝盖是肚脐到脚跟的黄金分割点;大多数门窗的宽、长之比也是0.618;有些植物茎上,两个相邻叶柄的夹角是137°28′,这恰好是把周角分成1∶0.618的两条半径的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