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分数乘法(二)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材第25~26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模型的运用,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并学会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特点和方法。
难点:进一步探究并理解整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以下题目:
×9 ×7 ×36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指名学生汇报答案。
师:每一个算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学生思考、讨论,指名学生回答)
师:上节课的知识同学们掌握得很牢固了,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学习新课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最上面的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情境图,思考一下,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并汇报各小组提出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目的地选择下面两个问题,并交给学生集中讨论。
问题1:笑笑吃了多少块饼干?
问题2:淘气吃了多少块饼干?
(1)求笑笑吃了的饼干数。
师:求“笑笑吃了多少块饼干”,实际上是求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无论是淘气还是笑笑吃的饼干数目,都是以“谁”吃的来作为标准?他们吃的饼干数目都是跟“谁”吃的有关?
学生回答:都是以奇思吃的饼干数(6块)为标准进行比较的。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一下,该怎么计算笑笑吃的饼干数?(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参与学生讨论)
小组汇报,教师汇总学生的方法:
①笑笑吃的饼干数是6块饼干的一半。
②6块饼干的,也就是把6块饼干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笑笑吃的饼干数就是其中的1份,所以列算式为6÷2=3(块)。
③把每块饼干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块饼干,6块饼干的就相当于6个,也就是3块饼干。
师:6个怎样用算式表示出来呢?(学生思考,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6×==3(块)。
(2)求淘气吃了的饼干数。
师:根据上面的经验,同学们自主学习,并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汇报结果。
师:求“淘气吃了多少块饼干”,实际上是求什么?(学生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淘气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就是求6的是多少。
板书:6×==4(块)。
师:你能根据这几个乘法算式说说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吗?(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教学教材第25页问题3。
(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问题3)
学生按要求操作,教师巡视。
指名学生汇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学生汇报:
(1)将8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如图:
(2)把8看作8个整体,把每个整体都平均分成4份,分别取其中的3份,如图:
板书:8×==6。
教师小结:这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题目类型,列式是一个整数与分数相乘,根据上节课的内容,得到它的计算方法,即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能约分的要进行约分。
3.教学教材第26页“试一试”。
(1)出示问题。
师:男生比女生多植树多少棵?画一画,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的。(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最上面的情境图)
(2)解决问题。
师:男生植树的棵数比女生多表示什么?(学生交流、讨论,派代表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画图理解,如图: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求男生比女生多植树多少棵,就是求20的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板书:20×=5(棵)。
师:你能再说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教师鼓励学生说一说,对于合适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26~27页“练一练”第1~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1题:(1)8×=2
(2)15×=10
涂一涂略。
第2题:2×=(m)
×100=150(cm)
第3题: 40
第4题:(1)画法不唯一,例如:
求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来了多少游客,就是求15的是多少。
15×=6(位)
(2)(答案不唯一)奶奶养了20只鸭,养的鸡比鸭多,养的鸡比鸭多多少只?
20×=12(只)
第5题:画法不唯一,例如:
63×=14(张)
第6题:30×=27(元)
(答案不唯一)小丘有30元,买课外书用了,买课外书花了多少元?
30×=27(元)
第7题:估计7月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最多。
4月:30×=21(天)
5月:31×=22(天)
6月:30×=24(天)
7月:31×=26(天)
26>24>22>21
7月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最多。
第8题:960×=640(m)
第9题:最短:20×=15(cm)
最长:28×=21(cm)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二)
(1)笑笑吃了多少块饼干?
6×==3(块)
答:笑笑吃了3块饼干。
(2)淘气吃了多少块饼干?
6×==4(块)
答:淘气吃了4块饼干。
(3)8的是多少?
8×==6
(4)男生比女生多植树多少棵?
20×=5(棵)
答:男生比女生多植树5棵。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用这个数乘几分之几。
教学反思
1.分数乘法(二)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是理解分数乘整数的另一个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对于本节课的引入,采用了复习上节课内容的方法。让同学们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接着,利用教材上的例题结合话题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算式的含义。
3.利用直观实物图进行绘图,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过于简单,应该要从实物图过渡到条形图或者是线段图,促进学生思维的过渡。最后,对于课堂总结,要善于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知道新知识是基于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思想、方法、内容等各个方面都要有一定的引导。
4.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一条裤子,先提高原价的,再按加价后的九折出售,现价和原价相比,降低了还是升高了?
分析:打折是商家常用的一种促销方式,打几折就是按原价的十分之几销售。
裤子的原价没有给出具体的钱数,为了便于比较,可以运用设数法,先设裤子的原价为一个具体的数(如100元),计算出提高原价后的价钱,再计算出打九折后的价钱,最后进行比较。
解答:假设这条裤子的原价为100元。
提高原价的后的价钱:100+100×=110(元)
打九折后的价钱:110×=99(元)
100>99。
答:现价和原价相比,降低了。
解法归纳:如果题中关键的量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可以将其中一个未知量适当地设为一个具体数值,再解决问题。
相关知识阅读
老舅分钻石
从前有一位守财奴,生前一毛不拔,死后却要把13颗光彩夺目的钻石留给三个女儿。遗嘱是:老大应得,老二应得,老三应得。儿子因为生前不尊敬老父,只能两手空空。
三姐妹喜得心花怒放,可是要如何分配呢?
三姐妹请来舅舅为她们做主,舅舅要求必须先给他1颗当酬劳。三姐妹虽然心疼,但仍然答应了。
剩下12颗钻石,大姐分得(即为6颗),二姐分得(即为4颗),最后只剩2颗。小妹应得(即为3颗),但只剩2颗,小妹伤心地哭起来,舅舅就只好安慰说:“好吧!我不要酬劳,这颗送给你了。”
其实这是舅舅有意的安排,终于圆满解决了钻石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