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体积与容积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体积与容积。(教材第36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实验活动,了解体积与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体会和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难点:理解体积与容积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红薯、土豆各一个、水、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播放乌鸦喝水的故事。
师:想一想,乌鸦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学生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师:瓶子里的水面为什么升高了?(学生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明白石子占有一定的空间。
师: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容器盛放的东西有多有少,这就出现了差别。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类问题。(板书课题:体积与容积)
二、学习新课
1.利用周围的物体来认识空间。
师:我们身边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大家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大?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小?(学生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明确:有的物体占的空间大,有的物体占的空间小。
肯定学生的回答,指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师:我们生活中用到了一些容器,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多?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少?(学生讨论)
2.利用实验来比较占据空间的大小,体会体积的意义。
教师出示红薯和土豆。
师: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占的空间大呢?
学生大胆猜测,指名回答。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证明你的猜想呢?大家可以借助讲台上的工具来完成自己的探究。(讲台上放置烧杯若干、盛水器皿一个、水若干、不同形状的容器若干)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交流。
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
实验:将土豆和红薯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
师:仔细观察,此时两个烧杯的水面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汇报:两个杯子的水面都比原来高了。放土豆的杯子里水面升得低,放红薯的杯子里水面升得高。
师: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明确:红薯比土豆大,即红薯比土豆占的空间大。
师: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了土豆、红薯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大小是不一样的。那么什么是体积?(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在数学中,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谁能举例说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指名汇报。
3.认识容积。
课件出示冰箱、茶叶盒、土豆等图片。
师:大家分一分,哪些能装东西,哪些不能装东西?(学生分组讨论,指名代表进行汇报)
使学生明确:能装其他东西的物品叫容器。
师:谁能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容器?(学生思考,指名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最下面的两个杯子。
师:这两个杯子中哪一个装水多呢?(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
师:现在,请你们设计一个实验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得出结论:高杯子装的水多。
师:两个杯子装的水不同,说明两个杯子所能容纳物体的多少是不一样的。那么什么是容积呢?(学生讨论,小组派代表汇报)
教师总结: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容器的容积。(板书)
师:谁能举例说说什么是容器的容积?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指名汇报。
课件分别出示冰箱以及装有东西的冰箱,来区别体积和容积。
师:你们知道容积和体积有什么不同吗?(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引导学生体会同一个容器的体积比容积大。
分小组讨论为什么会这样。
教师总结:即使一个物体是可以用来装东西的,但是它的容积和体积是有区别的,体积表示它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是它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如果要测量,计算体积时应该从外面测量所需数据,计算容器时应该从里面测量所需数据,所以一个物体的体积比容积大。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37页“练一练”第1~6题。(小组交流、讨论,指名汇报)
第1题:体积一样大,因为橡皮泥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它的体积没有变。
第2题:同样是10枚硬币,第一堆与第二堆比,因为一枚1元硬币和一枚1角硬币大小不同,且1元硬币体积大,所以第一堆体积大。而第一堆和第三堆都是10枚1元硬币,只是堆的方式不同,所以体积一样大。
第3题:有可能,因为淘气的杯子和笑笑的杯子有可能容积不一样大。当淘气杯子的容积是笑笑杯子容积的时,淘气倒3杯,笑笑倒2杯。
第4题:能装36个这样的小正方体。
第5题:笑笑搭的长方体体积大。 提示:笑笑一共用了30个小正方体,淘气只用了24个。
第6题:(1)
(2)
(答案不唯一)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板书设计
体积与容积
1.体积的意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物体的体积。
2.容积的意义: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容器的容积。
教学反思
1.本课时开始时,创设了《乌鸦喝水》的故事,从中提出蕴含“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的数学问题,学生在观察中初步感知乌鸦喝到水的原因——石子占有一定的空间,当瓶中投入小石子时,占用了瓶子的容积而使水面上升。通过学生们感兴趣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体积、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借助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这样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能很好地渗透在每个环节,通过猜测、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学生亲身感受到物体体积和容积的大小,并在操作、交流中发展了空间观念。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一个长方体木箱中的米可以装满同样大的小盆15盆,或装满同样大的小碗36碗,同时把7盆米和12碗米倒入空木箱内,木箱内米的高度占木箱高度的几分之几?
分析:一木箱米可以装满15个小盆或36个小碗,说明1盆米和1碗米在木箱内的米面高度分别占箱高的和。可以先求出7盆米和12碗米倒入空木箱内,木箱的米面高度分别占箱高的多少,再加在一起。
解答:×7= ×12=
+=
答:木箱内米的高度占木箱高度的。
解法归纳:解此类题时,先将不同容器的容积进行转化,再计算比较简便。
相关知识阅读
体积和容积的区别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区别体积和容积。
1.意义。
体积表示的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表示的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2.测量方法。
体积是从物体的外部测量,而容积是从物体的内部测量。
3.大小。
同一个容器,体积大于容积,当容器壁很薄时,容积近似等于体积。如果容器壁厚忽略不计,容积就等于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