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体积单位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体积单位。(教材第38~39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1 m3、1 dm3、1 cm3以及1 L、1 mL的实际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三、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能估测身边物体的体积或容积。
难点: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 cm3和1 dm3的正方体纸盒、硬纸板、橡皮泥、米尺、课件PPT。
学生准备:1 cm3和1 dm3的正方体纸盒、硬纸板、橡皮泥、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学过哪些面积单位?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回答。
教师肯定学生的正确回答。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体积和容积,那么体积和容积的单位有哪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体积、容积单位。(板书课题:体积单位)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常见的体积单位。
师:这三个单位分别是什么单位?(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问题1)
学生思考,指名回答。
师:长度为1厘米是长度单位,面积为1平方厘米是面积单位,而占的空间是1立方厘米就是体积单位,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
2.感受1立方厘米的大小。
师:这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你们每组也有一个同样的正方体,观察模型,有什么发现?(出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教具)
学生分组观察、测量、探究、交流,汇报结果。
引导学生回答:1立方厘米的体积比较小,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
教师总结: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记作1厘米3(cm3)。(板书)
师:现在拿出你们手中的橡皮泥做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展示成果,对同学们的成果给予肯定。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学生独立思考,组内相互交流,并派代表汇报。
3.感受1立方分米的大小。
师:这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你能说出它的特征吗?(出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教具)
学生分组观察、测量、探究、交流,汇报结果。
引导学生回答: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1立方分米的体积比1立方厘米的体积大。
教师总结: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记作1分米3(dm3)。(板书)
师: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学生独立思考,组内相互交流,并派代表汇报。
4.感受1立方米的大小。
师:根据以上体积单位的推测,你认为1立方米有多大?
引导学生回答: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教师补充:1立方米可以记作1米3(m3)。(板书)
师:下面,请几位同学用你们手中的米尺到教室的角落搭一搭,看看1立方米有多大。
组织学生到教室角落搭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空间,教师指导,其他学生观察。
搭好后,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受1立方米的大小。
接着,请同学们站在这个1立方米的空间中,看看能站多少人。
学生纷纷参与活动,亲身体验1立方米的大小。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学生独立思考,组内相互交流,并派代表汇报。
5.感受容积单位。
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试一试”内容。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过瓶装饮料或油桶上的净含量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这些容器上的净含量就是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容积。容积也是有对应的容积单位。你们知道容积单位有哪些吗?(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教师指出:容器内盛放液体的体积用升和毫升作单位,记作L和mL。
棱长为1 dm的正方体的容积是1 L,棱长为1 cm的正方体的容积是1 mL。(板书)
师:生活中哪些容器的容积大约是1升或1毫升呢?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相互交流,并派代表汇报。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39~40页“练一练”第1~7题。(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第1题:学习了 cm3、dm3、m3。1粒花生米的体积约为1 cm3,1个粉笔盒的体积约为1 dm3,1个洗衣机包装箱的体积约为1 m3。
第2题: cm3 cm3 cm3 dm3 m3
第3题:mL L L L
第4题:400 200
第5题:7 cm3 14 cm3 6 cm3
第6题:cm3 dm3 L cm3 mL L
第7题:略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
1.常见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分别记作厘米3、分米3、米3,用字母分别表示为 cm3、dm3、m3。
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记作1厘米3(cm3);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记作1分米3(dm3);
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记作1米3(m3)。
2.常见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分别用字母表示为L、mL。
棱长为1 dm的正方体的容积是1 L;棱长为1 cm的正方体的容积是1 mL。
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触摸、测量、类比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并建立1 cm3、1 dm3、1 m3的实际大小的体积观念。学生是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认识体积单位,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积累经验,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另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三个体积单位结合起来,并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容积单位,并将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容积和体积单位的联系。本节课由于加入了比较多的生活实际内容,课堂比较有趣,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个问题,课堂秩序比较乱,这是以后上此类课最需要注意的一点。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现在有一个7 L的水桶和一个5 L的水桶(桶上均没有刻度)以及足够的水,怎样才能量出1 L的水呢?简单写出量的过程。
分析:可以画出简图,用模拟操作的方法解决此题。
(1)把5 L的水桶装满水,倒入7 L的水桶中,还剩2 L的高度没装,如图1。
(2)再把5 L的水桶装满水,倒入7 L的水桶,装满后,5 L的水桶中还剩3 L水,如图2。
(3)把7 L水桶中的水倒掉,将5 L的水桶中的3 L水倒入7 L的水桶中,如图3。
(4)最后把5 L的水桶装满水,倒入7 L的水桶中,5 L的水桶中还剩1 L的水,如图4。
解答:(1)5+5-7=3(L),连续两次用5 L的水桶装满水,倒入7 L的水桶中,倒满后剩余3 L水。
(2)7-3=4(L),将3 L水倒入7 L的水桶中,桶中还能再倒入4 L水。
(3)5-4=1(L),把5 L的水桶装满水后,倒入7 L的水桶中直至水满,此时5 L的水桶中还剩1 L水。
解法归纳:用模拟操作的方法可以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具体,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相关知识阅读
巧学易记
长度一条线,面积一大片。
体积占空间,容积算里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