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邮票的张数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列形如“ax±bx=c”的方程解决问题。(教材第69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邮票的张数问题,理解形如“ax±bx=c”这样的方程,并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会快速地分析简单实际问题,找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和价值。
4.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的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解形如“ax±bx=c”这样的方程,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难点:学会发现数学信息之间的关系,能借助数学信息,用分析和画图的方法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知道人们在书信来往时要做的一项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吗?
学生思考、回答:贴邮票。
师:有一些是有纪念意义的邮票,这些邮票具有观赏和收藏的价值,所以有不少邮票爱好者收集邮票。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一家姐弟俩收集邮票张数情况的对话。(课件出示教材第69页情境图。板书课题:邮票的张数)
二、学习新课
1.列形如“ax+bx=c”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师: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思考,小组内讨论,指名汇报)
学生汇报:姐姐的邮票张数是弟弟的3倍;姐姐和弟弟一共有180张邮票。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
学生汇报自己想到的问题。
教师总结学生的问题并出示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69页问题1)
(2)分析信息,找出等量关系。
师:根据图中的两个信息你能尝试用方程解答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师:你能用画图的方法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吗?试着自己画一画。
学生汇报画图方法:用方块画图、用线段画图……
教师把学生的画法展示到黑板上。
(方法一)画方块图。
(方法二)画线段图。
因为“姐姐的邮票张数是弟弟的3倍”,所以可设弟弟的邮票张数为1份,那么姐姐就有这样的3份,用线段图表示如下:
教师小结等量关系:①姐姐的邮票张数+弟弟的邮票张数=180张。
②姐姐的邮票张数=弟弟的邮票张数×3。
(3)列方程解答。
师:在用方程解决这个问题时应该设哪个量为x?另一个量应该怎样表示?(学生思考,小组内讨论,指名代表回答)
使学生明确:在这个题目中,有两个未知量,它们存在以上的等量关系,我们可以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么姐姐就有3x张邮票。
师:下面请大家独立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学生小组内交流,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学生派代表汇报解题过程,教师板书: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
4x=180
x=45
3x=3×45=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师:想一想解题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思考,小组内讨论)
师生共同总结:设小的量为x;解题时利用乘法分配律将x和3x合并成4x。
2.列形如“ax-bx=c”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师:如果把“弟弟和姐姐一共有180张邮票”改为“姐姐比弟弟多90张邮票”,可以怎样列方程呢?(课件出示教材第69页问题4)
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数量关系,和同桌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学生独立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师指名学生代表上台板书。
教师点评并讲解解题过程。
(1)分析信息,找出等量关系。
因为“姐姐的邮票张数是弟弟的3倍”,所以可设弟弟的邮票张数为1份,那么姐姐有这样的3份,用线段图表示如下:
(2)列方程解答。
教师板书: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
3x-x=90
2x=90
x=45
3x=3×45=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师:同学们能自己总结一下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吗?(学生分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②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写出答案。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70页“练一练”第1、3、4、5、6题。(教师组织学生读题并弄清题意,学生自主从题中找到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第1题:(1)长=宽×2
2×(长+宽)=162
解:设这幅画的宽是x cm,长是2x cm。
2×(x+2x)=162
x=27
长:2×27=54(cm)
(2)白键数=黑键数+16
白键数+黑键数=88
解:设黑键有x个,白键有(x+16)个。
x+(x+16)=88
x=36
白键:36+16=52(个)
第3题:解:设小丽今年x岁。
3x+4=37
x=11
第4题:解:设平均每盘有x个橘子。
4x+2=50
x=12
第5题:解:设正方形的边长是x cm,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也是x cm。
4x-3x=5
x=5
正方形周长:4×5=20(cm)
三角形周长:3×5=15(cm)
第6题:钟状菌增加的高度-竹子增加的高度=开始时竹子的高度-开始时钟状菌的高度
解:设x时后钟状菌的高度能赶上竹子。
25x-4x=32-0.5
x=1.5
2.完成教材第70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解方程,教师引导学生在解这类方程时,要注意将含有相同未知量的式子合并相加或相减,再进行计算。教师请六名学生上台板演,全班集体订正)
x=1 x=14 y=16
m=3 n=25 x=1.6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邮票的张数
1.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
4x= 180
x= 45
3x= 3×45=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2.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
3x-x=90
2x= 90
x= 45
3x=3×45=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教学反思
1.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形如“ax+bx=c”和“ax-bx=c”这类型的方程的解法,并利用这类方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本节课的优点是能够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因势利导,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同学们充分展现自己的优点,提供很多机会让他们参与学习,提高积极性,同时能够根据学生的理解对知识进行归纳,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并能根据认知去列方程解题。学生掌握利用方程解题的步骤后,自然会按部就班地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将画图和等量关系相结合,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设未知数列方程这一关键步骤的掌握。
2.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提问方式还有待提高。在提问中要更能贴近要点、贴近学生思维,这样课堂教学才会高效;在画图后,应该让学生去展示,对照所画的图进行思考,这样更能让学生将知识内化,也会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准确、科学。新知建立后,及时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反馈中才能发现问题,才能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合理、更全面地组织教学活动。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鸡兔同笼,共有11个头,42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分析:此题还有两个隐含条件:一只兔4只脚,一只鸡2只脚。根据题意可以写出等量关系:兔的只数+鸡的只数=11,兔脚的只数+鸡脚的只数=42。我们可以设兔有x只,则鸡有(11-x)只,然后列方程解答。
解答:解:设兔有x只,则鸡有(11-x)只。
4x+2(11-x)=42
4x+22-2x=42
2x+22=42
2x=20
x=10
11-x=1
答:兔有10只,鸡有1只。
解法归纳:列方程解鸡兔同笼问题,设未知数是关键,一般设兔的只数为x,这样列出的方程比较容易解。
相关知识阅读
羊群问题
甲赶羊群逐草茂,乙拽肥羊随其后。
戏间甲及一百否,甲说所玄无差谬。
若得这般一群凑,再添半群小半群。
得你一只方来凑,玄机奥妙谁猜透?
这首诗的意思如下:牧羊人赶着一群羊去寻找草长得茂盛的地方,有一个过路人牵着一只羊从后面追了上来,他问牧羊人:“你的羊有100只吗?”牧羊人说:“我的羊现在不是100只。假如我现在的羊,加上和我现有的羊数相等的一群羊,再加上现有羊数的一半,然后再加上现有羊数的一半的一半,另外,再加上你的那只羊,那就恰好是100只了。”
请你算一算,牧羊人放牧的这群羊一共有多少只?
解:设牧羊人放牧的这群羊一共有x只。
x+x+x+x+1=100
x=36
答:牧羊人放牧的这群羊一共有36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