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 数学好玩数学好玩 第1课时 “象征性”长跑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 数学好玩数学好玩 第1课时 “象征性”长跑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27 10:1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学好玩
第1课时 “象征性”长跑
课时目标导航
活动导航
一、活动内容
设计“象征性”长跑活动方案。(教材第75~77页)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经历调查、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提高数据收集与处理数据的能力,巩固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同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通过分工合作,找出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设计方案中遇到的问题,增加设计方案的经验。利用收集到的数据,设计“象征性”长跑的方案,提高综合运用数据的能力。
3.通过展示和交流,体会与他人合作求知的乐趣,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重点难点
重点:收集整理数据,设计“象征性”长跑的方案。
难点:动手实践,设计符合实际要求的方案,并在活动中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地图、途径大城市的资料、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跑步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谁有跑步的习惯呀?(学生自由回答)
师:跑步除了可以锻炼身体外,也可以愉悦心灵。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设计一个团体性的跑步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起来吧!(板书课题:“象征性”长跑)
二、活动方案
1.出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主题内容)
师:根据大家以前出游的经验,你们觉得我们这一次的长跑活动应该要考虑到哪些问题?(学生小组内讨论,并派代表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得更加全面并最后进行总结,出示要解决的问题有:
(1)调查学校所在城市到北京的距离大约有多少千米。(象征性长跑的总路程)
(2)调查学校所在城市到北京途经的主要城市和城市之间的路程。
(3)确定每人每天跑的路程,如果全班用接力方式跑完全程,怎样设计合理的活动方案?
(4)向大家征集活动主题,确定一个最受欢迎的主题。
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记录表,将需要收集的数据记录下来。(学生小组活动设计记录表,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教师收集设计较好的记录表,全班投影展示。
师:小组成员怎么分工完成这些工作呢?(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讨论各自的分工,弄清楚各自承担的活动任务。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分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任务)
2.思考问题。
师:可以通过什么途径知道“学校所在城市到北京的距离大约有多少千米”?(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汇报)
学生汇报:可以利用“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软件在网上测量学校所在城市到北京的距离,当然还可以利用其他的工具来完成。
师:“如果全班用接力方式开展这项活动,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活动方案”,要讨论分析“合理”是什么意思,对应的具体标准和要求有哪些,如是不是全班都要参加?每人每天跑多少?在哪里跑?怎样计量每个人跑的长度?男、女生跑的一样吗?(学生分组研究,合作学习,最终每个学生要独立完成一个计算结果的报告,一个小组出一个“象征性”长跑活动实施方案,说明实施方案的依据和优缺点)
3.设计方案。
师:你们觉得一个好的设计方案要符合什么条件?(学生小组内讨论,派代表汇报)
教师总结:首先,方案是可行的,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其次,方案是合理的,在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想到解决的方案;最后,方案是完善的。
师:下面大家就根据这些要求修改你们的设计方案,力求将自己的方案变得更好。(教师努力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和小组,鼓励学生思考和创新,记录学生真实解决问题的过程)
师:大家也可以根据下面的模板确定出每小组最后的方案。
______班“跑向北京”象征性长跑活动方案主题:时间:方案:注意事项:
教师收集班上较好的设计方案并投影展示,组织学生发现问题并使方案更加完善。
(教师课件出示真实的小学“象征性”长跑方案,学生学习、讨论)
4.交流反思。
师:我们在设计方案时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师:我们用了什么方法来获得数据和记录数据?(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查阅资料,并记录在我们设计的统计表中。
师:这堂课告诉我们,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你们回忆一下,今天的活动我们用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和方法?(学生分小组讨论,派代表汇报)
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启示,有什么收获?有遇到什么问题吗?是如何解决的呢?(学生互相交流,指名学生回答)
5.自我评价。
师:根据本次活动表现,请同学们完成自我评价表,从表格中的四个方面谈一谈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学生独立完成)
能设计合理的解决问题方案 ☆☆☆☆☆
在讨论中出了不少好主意 ☆☆☆☆☆
认真完成了小组交给我的各项任务(如数据计算) ☆☆☆☆☆
在交流反思中表达了不少独特的想法 ☆☆☆☆☆
三、活动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象征性”长跑
主题: ________班“跑向北京”象征性长跑的活动方案
时间:
方案:
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是一堂综合实践课,主要围绕“象征性”长跑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活动方案,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活动开始,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方案中的问题。接着给予学生自主收集资料、设计方案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设计方案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理解更深刻。
2.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分工合作来收集资料并整理数据,设计出不同的长跑方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对于可操作性不强的设计方案,及时给予了指导和纠正。并给予展示方案模板,使学生在思考和反思中,学习纠错及运用数学思维解决。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典例】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行了一段时间后在距中点16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由于甲车速度快,乙车速度慢,甲、乙两车在距中点16千米处相遇,应该是在甲车超过中点而乙车未到中点,则甲车比乙车多走了16×2=32(千米),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走56-48=8(千米),可以求出两车行了多少时间甲车才能比乙车多行32千米,32÷8=4(小时),则两地相距(48+56)×4=416(千米).
解答:甲车比乙车多行:16×2=32(千米)
两车行驶时间:
32÷(56-48)=4(时)
东、西两地相距:
(56+48)×4=416(千米)
答:东、西两地相距416千米.
解法归纳:本题重在考查我们如何利用距中点的距离和两车速度差来求行驶时间,找到行驶时间就可以求出两地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