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耳定律
教学目标:
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理解电流的热效应的意义
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概括出焦耳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焦耳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具:
学生电源、变阻器、电流表、焦耳定律实验器材
板书设计:
焦耳定律
一、电流通过导体会产生热量,称之为电流的热效应
能量转化:电能转化为热能
二、电热器:
三、焦耳定律 公式:Q=I2Rt
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在晚上或者光线比较暗的地方要想读书、工作,古代的人或者比较偏的贫困地区,用油灯,而现在是明亮的电灯。
在寒冷的冬天想要喝上热气腾腾的茶水、或者洗个热水澡,古代的人或者比较偏的贫困地区,用柴火和铜壶,而现在,只要用电热水器。
提问:同学们看了,有什么感想?
二、电流的热效应
问题:电流通过导体(用电器),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是将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
能量转化:电能转化为热能
电流通过导体会产生热量,称之为电流的热效应
符号 :Q
三、电热器
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制成的加热设备
四、焦耳定律
发现现象:
1、热得快的温度很高,电灯的温度很高,而连接电灯的导线、连接热得快的导线温度不高,
2、同样几分钟,连接电灯的导线,与连接热得快的导线相比,谁的温度更加高
3、要想烧开一壶水,是不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演示实验:
你认为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会是怎样的关系呢?
确立假设
假设一: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有关
假设二: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有关
假设三: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通电时间有关
问题: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之
(提示 控制变量法)
学生讨论
共同完成设计电路
现象,电阻丝通电后,电流产生的热量就使空气温度升高,体积膨胀,液柱升高。
发热越多,液柱越高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做了大量的实验,得出结论:
焦耳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公式: Q=I2Rt
1焦=1安2.欧.秒
四、应用
例1、这个电热水器工作时,电压是220伏,电流是5安培,电阻是44欧姆,12分钟,将2千克水从20℃加热到沸腾100 ℃,
问题:
1、电流产生的热能
2、电流所做的功(消耗的电能)
3、为什么1、2会差不多?
例2: 某电动机正常工作时两端的电压是100伏特,通过的电流为5安培,其内电阻为2欧,求每分钟产生的热量为多少?电流做了多少功? 有多少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提出问题
播放两章幻灯片
演示两个实验——电灯和烧开水
提出
问题
根据观察,帮助学生分析几个问题
展示实验器材
要求引导学生设计相关电路图(是难点)
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分析各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组织讨论、收集信息、及时交流(是重点,在实际实验中完成教学任务)
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教师演示
引导学生
总结
观察图片和实验,回答问题
思考
回答
在老师的提醒下回答问题
在老师指导下分析实验器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电路图的设计
参与思考,在教师指导下分析,在同伴讨论下,进行思考讨论
思考、练习
学生
总结
情感教育,高科技为人类生活提供便利,我们在感谢前人的基础上,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同时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弄懂实验原理,
引出下面的课
焦耳定律有关的几个变量I、R、t,直接呈现出来,对引导学生没有意义,不符合新课程理念,没有将观察和实验用于科学教学中,而这两个精心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下面要探究的课题有引出的意义。
考虑到学生自己想出实验方法比较难,所以教师事先将实验室的器材介绍给学生,只要学生能用这样的器材就可以了,因为我们要探究的是焦耳定律,同时对学生的电路进行复习,这是本节的重点所在。
实验引趣、以趣激学、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相互交流集体协作的精神,开拓思路,学以致用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规律
应用规律
解决问题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希望学生能真正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