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阅览室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教材第75~76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借1当十”的算理。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小棒、计数器。
学生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平常会去阅览室看书吗?喜欢看什么书呢?(学生自由回答)
(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情境图)
师:瞧,阅览室里有好多的书啊!大家知道阅览室的阿姨是怎么记录图书的借阅情况的吗?(同桌间交流讨论)
(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上方的表格)
师:这就是阅览室阿姨统计的一份表格,从表格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统计表得出:
这份表格记录了三种图书的借阅情况。
儿童画报原来有30本,借走了7本。
故事书原来有25本,借走了8本。
连环画原来有46本,借走了9本。
……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阅览室里又会碰到什么数学问题。(板书课题:阅览室)
二、学习新课
1.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
问题1: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1)列出算式。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指名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30-7
(2)计算30-7。
师:30-7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名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算法:
(方法一)利用数的组成计算。
10-7=3 20+3=23
(方法二)摆小棒计算。
拿出3捆小棒,打开1捆,用打开的1捆即10根减去7根,还剩2捆零3根,即23。
(方法三)利用计数器计算。
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个位上不拨,即30。个位上没有珠子,去十位上借一颗珠子,相当于个位上10颗珠子(即借1当十),个位上去掉7颗珠子还剩3颗,十位上被借走1颗珠子还剩2颗,即23。(课件演示拨计数器的过程)
(方法四)用竖式计算。
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板演竖式计算的过程,其他同学质疑。
教师适时引导:注意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减起。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就要向十位上借1,这就是常说的“借1当十”。
教师要注意强调十位上的3被借走了1后还剩2。
师:能想出这么多计算方法,大家真棒!说一说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2.活学活用。
问题2: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1)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题。(学生独立动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巡视,重点了解学生对退位减法竖式计算的方法是否掌握,发现个别学生有错误要及时纠正。
(2)师:同学们,你们得出的结果是多少?(指名学生汇报)
学生:25-8=17(本)。
教师边板书竖式边讲解。
(3)师:用竖式计算30-7和25-8,运用“借1当十”时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指名学生回答)
师生共同小结:30的个位是0,从十位借1当十后直接减7;25的个位是5,不够减,从十位借1当十,与个位的5合起来(是15)再减8。
3.试一试。
(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试一试”情境图)
师:大家仔细观察图片,你能获取什么数学信息?(学生独立思考,同桌间交流,举手发言)
学生:两只小猫在收玉米。穿粉色裙子的小猫收了35个玉米,戴白色帽子的小猫比穿粉色裙子的小猫少收8个。
(1)课件出示“试一试”中的第一问。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比它少多少,求另一个数,用减法,列式为35-8。
师:请大家尝试用竖式来计算35-8。(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教师投影展示做得好的作业,给予表扬;展示有问题的作业,全班集体纠正。
(2)课件出示“试一试”的第二问。
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板演修改,其他学生独立修改,集体订正。
(3)课件出示“试一试”的第三问。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数线图,你能看懂淘气的做法吗?(学生独立思考,同桌间交流,指名学生说一说)
师生共同小结:已知两个数的差与其中的大数,求另一个数,就用大数减两个数的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6页“练一练”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讨论,指名学生汇报)
第1题:36 47 46
第2题:(按列)3 23 43 8 18 28 99 98 97
2.完成教材第76~77页“练一练”第3~5题。(指名学生上台板演第3题,其他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3题:(竖式略)39 47 63 29
第4题:
第5题:31 77 65 49 56 54 38 41 76 100 70 24
3.完成教材第77页“练一练”第6~8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第6题:20 32 25 17 26 10
第7题:82-4=78 33-9=24 14+15=29 50-9=41 47-8=39 46-16=30 15+58=73
第8题:22-8=14(元) 34-9=25(元)
四、课堂小结
1.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
2.对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板书设计
阅览室
(1)30-7=23(本)
答:儿童画报还剩23本。
(2)25-8=17(本)
答:故事书还剩17本。
教学反思
1.这节课通过“阅览室”这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入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时,先引导学生看懂主题图中的统计表,通过横着看和竖着看两种方式来分析统计表,然后鼓励并有选择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注意限制提问范围,避免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探索有效的问题。
2.让学生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交流个性化的算法,使学生获得了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分享他人学习的成果,学习更好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巧学易记
退位减法要牢记,先从个位来减起;
哪位不够前位退,本位加十莫忘记;
如果隔位退了1,0变十来最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