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时 练习五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运用练习。(教材第81~83页“练习五”第1~6、10题)
二、教学目标
1.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10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算理,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的运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重难点:熟练掌握10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师:同学们,通过前几天的学习,你们都学到了什么知识?在做题的时候遇到了哪些问题呢?(组织学生分小组回顾交流前面所学知识点,指名学生代表汇报,教师总结)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练习巩固一下。
1.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五”第1题。
(1)教师组织学生用计数器和小棒独立做一做。
(2)教师把横式写到黑板上,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竖式计算。
2.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五”第2题。
(1)组织学生先说一说结果对不对,若不对,再试着分析错误的原因。
(2)指名学生上台改正错误的题,其他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改正。
(3)教师点评,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五”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指导练习
1.教学教材第82页“练习五”第4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练习五”第4题)
师:求还剩多少个松果,你知道该怎样列式吗?(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教师指名学生汇报)
2.教学教材第82页“练习五”第5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练习五”第5题)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图片,谁来给我们讲讲小象妈妈和小象在说什么?机灵狗出的题目该怎样解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题目含义,指名学生汇报)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3.教学教材第82页“练习五”第6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练习五”第6题)
师:同学们都玩过跷跷板吗?你们喜欢吗?跷跷板的两端为什么会一高一低呢?(学生自由回答)
师:动物园的小熊们也喜欢玩跷跷板,你们猜一猜,哪只小熊重?
教师组织学生同桌上台表演小熊,每人算出自己的结果,由其余学生判断跷跷板该往哪边倾斜。
4.教学教材第83页“练习五”第10题。
(课件依次出示教材第83页“练习五”第10题)
(1)教师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小组讨论该怎样列式。
(2)教师指名学生汇报,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理解题目。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82~83页“练习五”第7~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7题:(1)100-16=84(张)
(2)84+9=93(张)
第8题:(1)85 46 44 85>46>44
(2)47 63 76 47<63<76
第9题:(1)(答案不唯一)圈一圈略,可以圈布娃娃、玩具熊和皮球。
(2)36-18=18(元)
(3)64+36=100(元)
(4)(答案不唯一)一个布娃娃和一辆小汽车一共多少元? 18+36=54(元)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练习五
第4题:42-25=17(个)
第5题:24-9=15(岁)
第10题:38+17=55 60+13=73 52-20=32
教学反思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节课,也是本学期的最后一节练习课,是对10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巩固练习。这节课没有采用“给学生主动讲解”的方式,而是让学生自主练习、小组讨论。虽然只是改变了一下形式,但学生的积极性被成功地调动了起来。
2.注重课堂上的互动。
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建构起知识网络,查漏补缺,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和参与人。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运用板演的方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有表现的机会。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玩跷跷板、站队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数学,喜欢数学。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