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图形与几何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复习内容
图形与几何。(教材第85页)
二、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平面图形的表象特征,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喜爱数学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简单的图形,并能动手拼摆。
难点:会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回顾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1)复习长方形的特征。
师:想一想,你是如何辨认长方形的?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哪些知识?(指名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长方形是长长方方的,有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相对的边一样长。
(2)复习正方形的特征。
师:我们刚刚复习了长方形的特征,那么正方形的特征呢?(指名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正方形是正正方方的,有四条边,四条边都一样长。
(3)复习三角形的特征。
师:说一说三角形的特征。(指名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三角形是由三条首尾相连的边围成的图形,有三个尖尖的角。
(4)复习圆的特征。
师:说一说圆与刚才复习的三种图形有什么区别?(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圆的特征)
学生汇报:圆的边缘没有棱角,圆圆的、平平的。
【回顾2】对折、拼摆、设计。
(1)师:把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规则图形对折,有什么特征?
汇报:把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规则图形对折,可以分成同样的两个图形。
(2)师:用不同形状的图形,可以拼成不同的有趣图形。(组织学生自己试一试,将成品在小组内展示)
【回顾3】观察物体。
师:在生活中,同一物体,我们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所观察到的形状是一样的吗?怎么辨认不同角度观察到的不同形状呢?(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指名小组代表汇报,师生集体总结)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无论选择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一部分。
(2)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时,要分析在某一位置能看到什么和不能看到什么。
二、知识应用
1.教学教材第85页“图形与几何”第2题。
师:下面的图案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第2题)
(1)组织学生观察三个图形,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2)指名三名学生分别进行汇报,教师总结。
学生汇报:①溜冰的图是由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和5个三角形组成的。
②踢球的图是由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和5个三角形组成的。
③跳舞的图是由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和5个三角形组成的。
师:这些图形用到的是一幅七巧板中的图形。用相同形状和数量的一部分图形,可以拼出不同的有趣图案。
2.教学教材第85页“图形与几何”第3题。
师:图中的两个同学分别看到了什么?连一连。(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第3题)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也就不一样。在小狗后面的同学看到的是小狗的尾巴,站在小狗旁边的同学看到的是小狗的侧面。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90页“练习”第1~2题。
第1题:13 2 2 6 4 2 2 4
第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又有什么新的体会和收获?对于观察物体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图形与几何
1.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对折、拼摆、设计。
3.观察物体。
教学反思
1.通过结合生活实例能加深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认识,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魅力。
2.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学习习惯;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复习中较多地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一起动手,从而达到在玩中学和在学中玩的效果。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