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数花生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数数。(教材第22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100以内的数,感知100的意义。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初步建立数感。
3.使学生在数数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
难点:感知100的意义,学会有规律地数数。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花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出示一堆花生)
师:同学们,今天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花生。你们看一看,猜一猜,估计这些花生一共有多少个?
(1)教师将花生分别给每个小组发一堆。
(2)组织小组同学分别数一数自己那一堆有多少个花生,看哪个小组数得又快又准。
师:你们觉得自己数得对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板书课题:数花生)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数数的方法。
(1)一个一个地数。
师:同学们,你们手里的花生有多少个?你们是如何数的呢?(鼓励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数的过程)
师:在刚刚那个同学的数数过程中,他是如何数的呢?
引导学生明确:一个一个地数。(板书)
(2)换一种方法数。
师:其他同学是怎样数的呢?有没有不同的方法?(指名学生汇报,并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方法)
学生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数数方法):
①两个两个地数。
②五个五个地数。
③十个十个地数。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啊!但是你们数得对不对呢?
组织学生和同桌一起再数一数,看究竟有多少个花生。
选三组同桌汇报数数的方法和结果,再带领学生一起数一数。
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哪种方法好,并引导学生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数法。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数得非常好,有的同学喜欢一个一个或者两个两个地数,这样数不容易出错;有的同学喜欢五个五个或者十个十个地数,这样数得快。不管用哪种方法数,都要数仔细,数正确。
2.认识九十九后面是一百。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情境图)
师:淘气和笑笑各有一盆花生,要想知道淘气和笑笑各有多少个花生,应该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引导学生明确:数数。
师:对,是数数,那可以怎样数呢?(学生举手回答)
引导学生明确: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两个两个地数,还可以五个五个地数或十个十个地数。
师:很好,我们来帮他们具体数一数有多少个花生吧!
(1)教师先将之前分给各小组的花生收回来,分别数出100个花生之后,再分给各小组。
(2)组织学生数一数,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直至大部分同学都完成数数。
师:刚刚有没有一个一个地数的?数到九十九的时候再添一个是多少?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说明:九十九后面就是一百。
师:同学们,想一想,二十九后面再添一个应该是多少?三十九、四十九呢?(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再举手抢答)
师:你们说得很对,几十九后面再添一个就是下一个十。
教师小结:有的时候不能直观地用眼睛看出事物的多少,我们就可以用数数的方法数出事物的具体数量。如果只数一遍可能数不对,那就换一种方法再数一遍验证一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1~3题。(组织同桌合作数数,并用不同的方法数。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数数)
答案:略
2.完成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4题。(学生分小组完成,再指名学生展示结果,并说说数数的方法)
答案:(圈图略)左边:43个 右边:33个
3.完成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5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回答)
答案:晴天:35个 多云:35个
①可以一个一个地数,先数晴天,再数多云。
②凑成整行数。将第三行的3个晴天与第四行的3个多云互换,把这两行凑成整行再数;将第五行的4个晴天与第六行的4个多云互换,也凑成两个整行数,这样数得既快又准。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会数100以内的数了吗?
板书设计
数花生
一个一个地数
两个两个地数
五个五个地数
十个十个地数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活动,增加兴趣。
本课教学首先通过数花生的情境导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系列操作活动与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既能够在学习中娱乐,又能够在娱乐中学习。在这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中,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尊重思维差异,立足重难点。
由于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于是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数数,探索出不同的数数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感受数的意义,重视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发展。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数一数,填一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 )个,有( )个,☆和一共有( )个。
分析:观察图形的排列规律,发现每行有5个☆,5个;还可以发现每10个☆放在一起,可以凑成一行,每10个放在一起,也可以凑成一行。所以我们可以按行来数,也可以按颜色来数。
按行数:☆有五、十、十五……四十五、五十个;有五、十、十五……四十五、五十个;☆和一共有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个。
按颜色数:☆有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个;有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个;☆和一共有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个。
解答:五十 五十 一百
解法归纳: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先观察每行图形的特点,再考虑怎样数可以数得又快又准。
相关知识阅读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通常,我们把1、2、3、4……9、0称为“阿拉伯数字”。其实,这些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创造的,它们最早产生于古代的印度。可是人们为什么又把它们称为“阿拉伯数字”呢?据传早在公元七世纪时,阿拉伯人渐渐地征服了周围的其他民族,建立起一个东起印度,西到非洲北部及西班牙的阿拉伯帝国。到后来,这个大帝国又分裂成为东、西两个国家。由于两个国家的历代君主都注重文化和艺术,所以两国的都城非常繁荣昌盛,其中东都巴格达更胜一筹。这样,西来的希腊文化,东来的印度文化,都汇集于此。阿拉伯人将两种文化理解并消化,形成了新的阿拉伯文化。大约在公元750年左右,有一位印度的天文学家拜访了巴格达王宫,把他随身带来的印度制作的天文表献给了当时的国王。印度数字1、2、3、4……以及印度式的计算方法,也正好是在这个时候介绍给了阿拉伯人。因为印度数字和计算方法简单又方便,所以很快就被阿拉伯人所接受了,并且逐渐地传播到欧洲各个国家。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印度创造的数字就被称为“阿拉伯数字”了。到后来,人们虽然弄清了“阿拉伯数字”的来龙去脉,但大家早已习惯了“阿拉伯数字”这个叫法,所以也就沿用下来了。这套数字系统最先只有1、2、3、4、5、6、7、8、9,当时还没有“0”。“0”这个数字,在那时还是一个黑点。后来,又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化,“0”才正式出现。直到那时,这套完整的数字才真正形成。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就没有很快地在我国推广应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