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PEP)四年级下Recycle 2 Period 1教案(含课时作业设计和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PEP)四年级下Recycle 2 Period 1教案(含课时作业设计和反思)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PEP)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1-12-27 17:4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Period 1 “Read aloud.”“Listen and tick(√).”
“Read, write and say.”(P67)
本课时为Recycle 2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Read aloud.”“Listen and tick(√).”“Read, write and say.”(P67)三个部分的内容。“Read aloud.”通过萨拉、埃米和张鹏去农场野餐的情景复习第四至六单元的重点句型。“Listen and tick(√).”为听录音判断图片正误的活动,复习有关购物的语言。“Read, write and say.”(P67)为找规律写单词的活动,复习巩固字母组合ar、or、er、le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
知识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第四至六单元有关农场、衣物及购物的相关词汇;
2.能够掌握第四至六单元的核心句型并能灵活运用;
3.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并能按照意群及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故事;
4.能够完成本课时的相关练习;
5.能够掌握字母组合ar、or、er、le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能够掌握第四至六单元有关农场、衣物及购物的相关词汇;
2.能够掌握第四至六单元的核心句型并能灵活运用。
教师播放故事录音,学生反复跟读,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相关词汇及句型,然后通过运用所学语言表演故事,以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
能够掌握字母组合ar、or、er、le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
通过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的方式复习这些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然后小组讨论总结出发音规则,教师补充讲解,以突破难点。
多媒体课件。
Step 1:Warm-up
复习第四至六单元词汇。
(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蔬菜类图片,如西红杮、土豆、豆角、胡萝卜等,学生快速说出其对应的英文单词。
(2)教师说指令,学生做动作或者模仿声音。示例如下:
Act like a horse.
Act like a cow.
Act like a sheep.
Act like a hen.
...
(3)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标有价格的衣物的图片,随机请学生描述图片中的衣物。示例如下:
S1:The sunglasses are pretty.
S2:The glove is nice.
S3:The umbrella is cheap.
S4:The scarf is expensive.
...
通过看图片说单词、听指令做动作以及描述衣物的活动复习第四至六单元的重点词汇,巩固已学知识,同时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Step 2:Presentation
1.Read aloud.
·教材意图
本部分通过萨拉、埃米以及张鹏在农场野餐的场景复习第四至六单元的重点句型。
·教学建议
(1)学习场景一。
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本部分图一的内容,与学生进行问答。示例如下:
T:Who are they
Ss:They are Sarah, Amy and Zhang Peng.
T:Where are they (指向课桌提示学生)
Ss:They are in the classroom.
T:Class is over.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Let’s listen.
教师播放图一的录音,学生根据录音回答:A picnic. 教师教读图一中的对话并讲解其意思。
(2)学习场景二。
①教师说:Can you make a shopping list for them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请学生说一说。
②教师提问:What will they buy Let’s listen. 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圈出他们所买的东西,如five tomatoes、two carrots、three bananas、two apples。
③教师继续问学生:How much is that 学生回答:That’s 42 yuan in total.教师说:That’s expensive!
④教师带领学生翻译图二中的对话,并讲解难点in total。
(3)学习场景三。
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本部分图三的内容,并说:The children are having a picnic now. Look! There is a jacket. Whose is it 然后让学生阅读图三的对话并回答:It’s Sarah’s.
(4)学习场景四。
①教师播放图四的录音,然后问学生:What happened 学生回答:The cows are hungry. They like Sarah’s tomatoes.
②教师带领学生翻译图四的对话,并重点讲解句子“They look hungry.”的用法。
(5)教师播放故事的完整录音,学生反复跟读,并模仿其语音、语调。
2.Listen and tick(√).
·教材意图
本部分通过听录音选择正确图片的活动复习与购物相关的语言。
·教学建议
(1)教师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讨论每组中所给的两幅图片所展示的内容。示例如下:
图一:first floor→second floor
图二:blue gloves→red gloves
图三:yellow hat,summer→red hat,warm
图四:10 yuan→20 yuan
然后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预测听力内容。
(2)教师播放两遍录音,学生勾出正确的图片,然后教师核对答案。
(3)教师用课件呈现听力原文,然后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跟读,模仿其语音、语调。
(4)教师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边听边从听力原文中找出解题的关键句子,然后请学生朗读这些句子。
3.Read, write and say. (P67)
·教材意图
本部分通过找规律写单词的活动复习巩固字母组合ar、or、er、le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
·教学建议
(1)教师让学生自行朗读可供选择的单词,然后朗读题目中的单词并完成练习。
(2)教师请几名学生回答问题并说一说自己这样填的理由,其他学生评一评是否合理,然后教师核对答案并教读这些单词。
(3)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上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然后教师进行总结。
(4)教师呈现更多含以上字母组合的单词,让学生进行分类,并让学生说出更多符合这些规则的单词。
Step 3:Practice
活动——续编并表演故事。
(1)教师说:The cows look hungry. They want to eat Sarah’s tomatoes. 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next 然后让学生四人一组,互相讨论并续编故事结尾。
(2)教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三名学生分别扮演张鹏、萨拉和埃米,另一名学生扮演动物。
(3)教师请几组学生表演故事,全班一起评出“最佳编剧组”和“最佳表演组”。
Step 4: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学生把“Read aloud.”中的故事复述给家长听。
2.完成本课时的课时作业。
Recycle 2
Let’s have a picnic.
That’s 42 yuan in total.
They look hungry.
一、选出不同类的一项。
( A )1.A.tomato        B.sheep C.cow
( A )2.A.shorts B.potato C.carrot
( C )3.A.glove B.coat C.nice
( A )4.A.cheap B.scarf C.hat
( C )5.A.jacket B.dress C.horse
二、单项选择。
( A )1.—Are those horses
—________
A.Yes, they are. B.No, it isn’t. C.No, they are.
( B )2.—________ skirt is it
—It’s Sarah’s.
A.Who B.Whose C.Who’s
( B )3.—How much is the shirt
—________
A.30 years old. B.35 yuan. C.I have two.
( A )4.—________
—Yes, two tomatoes, please.
A.Can I help you B.Nice to meet you! C.Good morning.
本课时为复习课时。在热身阶段,教师通过多种活动复习第四到六单元的重点词汇,不仅巩固了已学知识,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Read aloud.”部分包含内容较广,教师把整个故事分为四个场景来学习,分散了重点、降低了难度,最后教师让学生续编故事并表演故事,不仅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在完成“Listen and tick(√).”的听力任务之前,教师让学生先观察并预测听力内容,然后再完成听力练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对于“Read, write and say.”(P67)部分,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朗读单词并完成练习,然后再分组讨论总结规律,不仅锻炼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