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星球地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以下关于我国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大西洋西岸
B. 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市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C. 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寒带
D. 我国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
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和面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跨寒带、北温带、热带
B. 北回归线穿过台、粤、桂、云
C. 我国是世界大国,陆地领土比整个非洲还大
D.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 960 万平方千米,管理海域面积 30 万平方千米
我国人口普查每10年开展一次,2020年底我国完成了第七次人口普查。读我国第六次、第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对比柱状图回答,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变化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出现负增长
②少数民族比重减少
③城镇人口占比提高
④老龄化程度加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B. 西藏自治区属于我国人口密集区
C. 为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
D. 我国人口地理界线是黑河-腾冲一线
我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区分别是( )
A. 汉族、云南 B. 满族、新疆 C. 壮族、云南 D. 回族、新疆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
B. 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南地区
C. 各民族分布大聚居,小散居,交错杂居
D. 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
关于我国地形地势说法,错误的是( )
A. 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B. 山区面积广大,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C. 我国第三级阶梯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D. 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
下列地形区中,不在我国第二级阶梯上的地形区是( )
A. 黄土高原 B. 准噶尔盆地 C. 柴达木盆地 D. 云贵高原
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
A.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 大兴安岭、阴山、祁连山
C. 昆仑山、祁连山、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D.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下列不与秦岭淮河线重合的是
A. 一月 0℃等温线 B.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D.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我国古代诗词歌赋中,有许多是描述地理规律、地理景观的名词佳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江淮地区的景象
B.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描述的是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
C.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词中的“春风”是指冬季风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读图,对甲、乙、丙、丁代表的分界线描述正确的是
A. 甲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 乙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 丙为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D. 丁为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我国地域辽阔,许多大河源远流长,下面关于①、②两条河流说法正确的是( )
A. 河流①中游有“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的情景
B. 河流②水能资源丰富,所以被称为“黄金水道”
C. 两条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最终流入太平洋
D. 有凌汛现象,无结冰期是两河共同的水文特征
下列汛期由长到短排列正确的是( )
A. 珠江、黄河、长江 B. 珠江、长江、黄河
C. 长江、珠江、黄河 D. 黄河、长江、珠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指出,深圳需提升城市的灾害防御能力。下列自然灾害中,深圳需重点防御( )
A. 火山喷发 B. 沙尘暴 C. 梅雨 D. 台风
下列现象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A. 地震 B. 滑坡 C. 台风 D. 泥石流
针对我国土地利用现状,我国应采取的对策是
A. 大力开发难利用土地,增加耕地供应
B. 大规模毁坏林地,增加城市用地面积
C. 将草地开垦为耕地,提高粮食产量
D.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国的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18亿亩--这既是中国耕地面积的底线,也是不能突破的政策“红线”.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耕地的是
A. 大规模开垦荒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 提高耕地的生产力水平,变低产田为高产田
C. 用工业污水灌溉农田
D. 发展城镇建设占用大量耕地
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
A. 节约用水 B. 防治水污染 C. 修建水库 D. 跨流域调水
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有关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B. 时间分配不均,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C. 南水北调解决了北方地区缺水的问题
D. 地下水和冰川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如图是我国北方沿海某区域示意图,其中①为城市郊区,②为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③为山地,④为海洋。根据因地制宜原则,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土地利用,不合理的是()
A. ①种植蔬菜
B. ②种植小麦
C. ③开辟农田
D. ④发展渔业
我国南方与北方的种植制度和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的差别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气候条件 B. 地形条件 C. 土壤条件 D. 水源条件
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观念的是()
A. 优质 B. 高产 C. 高效 D. 高耗
网络购物是通过互联网订货,物流人员送货上门实现的,其发展得益于()
①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②生物工程的发展 ③国家政策的支持 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北京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为( )
A. 矿产资源丰富 B. 劳动力资源丰富
C. 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多 D. 交通便利
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A. 农业 B. 工业 C. 商业 D. 交通运输
下列属于我国南北铁路干线的是()
A. 包兰线 B. 京九线 C. 贵昆线 D. 陇海-兰新线
荔枝主要产于中国南部,现在西安也能买到新鲜的荔枝,主要得益于
A. 国家政策
B. 气候
C.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储存、保鲜技术的进步
D. 土壤
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的《地方戏之窗》栏目中有许多精彩的地方戏表演。下列推出的地方戏与所属省区的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A. 湘剧—云南 B. 秦腔—贵州 C. 豫剧—四川 D. 陇剧—甘肃
下列各组地方文化出现在黄河干流附近地区的是
A. 酥油茶、吊脚楼、蒙古包 B. 兰州拉面、马头琴、窑洞
C. 赛龙舟、骑楼、京剧 D. 坎儿井、那达慕大会、信天游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读中国政区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图中AB为中国的人口地理界线,其中A位于黑龙江省的______,B位于云南省的______,此线以东地区人口______(填“稠密“或“稀疏“)。
(2)中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接壤的国家______个,其中邻国C是______。
(3)我国濒临的四个海城中,纬度最低的是______,黄河注入的海域是______。
(4)北回归线穿过的甲乙丙丁四个省区中,属于内陆省区的是______,壮族人口最多的是______(填省区全称)。
(5)2019年10月18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我国湖北省武汉市举行,湖北省的简称是______。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17年北联“一带”南接“一路”的铁路线正式开通运营,构建起一条以重庆为基点,向北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南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铁路交通线。运行在这条交通线上的“中欧班列”从重庆出发,通过阿拉山口到达欧洲,其运输时间是海运的1/3,运输费用是空运的1/5。图中甲、乙代表地形区,丙、丁代表山脉。(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该铁路线从重庆向西北方向经河西走廊到达阿拉山口所经过的甲处地形是________;向南到北部湾港经过的乙地形区是__________,该地形区的特点是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
(2)该铁路线穿越了我国的重要山脉丙_______山脉,该山脉的走向大致为________,我国一月_____℃等温线大致沿丙山与淮河一线分布;该山脉最东端所在省区的简称是____。
(3)图中丁山脉是我国地势_______级阶梯之间的分界线,该山脉北侧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河西走廊”;该山脉北侧地形区从东向西依次由茂密的森林过渡为草原、荒漠,产生这种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4)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是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此线以东地形以_________和丘陵为主;我国东部地区以季风气候为主,图中②是______气候。
(5)“中欧班列”所代表的交通运输方式相较于海运或空运的优势有___________(任选其一进行比较)。
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全面加强节水,统筹需求和供给管理。如图为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和汉江流量年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我国地域辽阔,气温和干湿状况差异大,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从空间分布看南方多北方少,从季节分配看 ______。南水北调将我国长江流域的水调往 ______流域,中线工程将湿润地区的水调往 ______(填干湿地区),工程将缓解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
(2)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江,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属于 ______(选填“内流河”或“外流河”),夏季流量 ______。输入区华北平原农田面积占全国的23%,是我国 ______、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多种经济作物的集中产区,______(填气象灾害)对当地农业生产影响巨大。
(3)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就华北平原农业生产如何节约用水与防治水污染提出三点措施。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读“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示意图”,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图中甲、乙两工业基地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在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级阶梯上,从干湿地区角度看,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地区。
(3)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农业也比较发达,其中甲和乙地区耕地类型为________,丙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丁地区的糖料作物是________。
(4)甲、乙、丙、丁四大工业基地中,最早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是________。(填代号)
(5)连接乙和丙两大工业基地的铁路干线是________线。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故A错误;
我国最东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附近,故B错误;
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无寒带,故C错误;
我国与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6个国家隔海相望,故D正确。
2.【答案】B
【解析】A.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A错误。
B.北回归线穿过台、粤、桂、云,B正确。
C.我国是世界大国,陆地领土与欧洲差不多,比整个非洲小,C错误。
D.我国陆地领土面积 960 万平方千米,管理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D错误。
故选B。
3.【答案】D
【解析】读图可得,我国人口增长率是正数,我国人口是正增长现象,故①错误;
我国少数民族比重增加,故②错误;
我国城镇人口占比提高,故③正确;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故④正确。
故选:D。
4.【答案】B
【解析】解:A、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故不符合题意;
B、西藏自治区属于我国人口最稀疏的省份。故符合题意;
C、为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故不符合题意;
C、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稠密),西部地区人口少(稀疏)。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
考查我国的人口特点,要理解记忆。
5.【答案】C
【解析】我国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是壮族;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云南省。故C正确。
故选:C。
6.【答案】A
【解析】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壮族是我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7.【答案】B
【解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故A叙述正确;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不利于发展种植业,有利于发展畜牧业、林业和采矿业,故B叙述错误;
我国第三级阶梯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故C叙述正确;
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故D叙述正确。
8.【答案】C
【解析】
黄土高原、准噶尔盆地和云贵高原都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
故选C。
9.【答案】A
【解析】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故选:A。
10.【答案】B
【解析】略
11.【答案】C
【解析】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江淮地区的梅雨景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描述的是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词中的“春风”是指夏季风,“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C错,ABD对。故选C。
12.【答案】A
【解析】
A.从图可以看出,甲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A正确。
B.乙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B错误。
C.丙为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C错误。
D.丁为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界线,D错误。
故选A。
13.【答案】C
【解析】 图中①是黄河,②是长江。
A.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大增,下游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是下游“地上河”的生动写照。故A不符合题意;
B.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有“水能宝库”之称。故B不符合题意;
C.两条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流入太平洋,属于太平洋水系。故C符合题意;
D.黄河有凌汛现象,有结冰期;长江无结冰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B
【解析】由于我国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所以在我国外流河中,位置越偏南的河流汛期越长。在题目中四条河流都属于外流河,珠江位置最偏南,其次是长江,位置最偏北的是黄河。所以四条河流中,汛期最长的是珠江,其次是长江,最短的是黄河,故B对,ACD错。
故选B。
15.【答案】D
【解析】台风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部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深圳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下列自然灾害中,深圳需重点防御是台风。根据题意。故选:D。
16.【答案】C
【解析】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而地震、滑坡、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
故选:C。
17.【答案】D
【解析】我国土地面积广大,但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面积小,草地面积占比最大,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不足,针对针对我国土地利用现状,我国应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故D正确;大力开发难利用土地,增加耕地供应,规模毁坏林地,增加城市用地面积,将草地开垦为耕地,提高粮食产量 都会加剧生态的破坏,故ABC错误;故选D。
18.【答案】B
【解析】
保护耕地的措施有提高耕地的生产力水平,用工业污水灌溉农田、大规模开垦荒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破坏耕地资源,发展城镇建设占用大量耕地会占用大量耕地资源。
故选B。
19.【答案】C
【解析】我国水资源在时间上呈现夏秋多,冬春少的特点,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通过修建水库的方法,在枯水期放水,在丰水期蓄水。C正确,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最有效的方法,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ABD错误。
故选C。
20.【答案】A
【解析】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时间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南水北调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方的缺水,我国可直接利用的最主要淡水资源是河湖水。故BCD错,选A。
21.【答案】C
【解析】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等社会条件的影响。
观察图示可知:①为城市郊区,城市郊区种植蔬菜,发展肉、乳、蛋、禽生产,以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又增加农民的收入;②为我国北方平原地区,适合种植小麦;③为山区,适合发展林业;④为沿海地区,适合发展海洋渔业。
故选C。
22.【答案】A
【解析】我国北方以旱田为主,多是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而南方主要是水田,多是一年两熟或三熟,造成这一差别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条件,北方水热条件不如南方充足,故选A。
23.【答案】D
【解析】优质、高产、高效都是现代农业的理念,而高耗不是现代农业的理念,D对,ABC错。 故选D。
24.【答案】C
【解析】
网络购物是通过互联网订货,物流人员送货上门实现的,其发展得益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生物工程的发展关系不大。故选C。
25.【答案】C
【解析】北京的教育、科学和文化发达,集中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众多的高等院校,人才集中,所以北京的中关村发展成为我国高科技中心,这也是北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故选:C。
26.【答案】D
【解析】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交通运输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7.【答案】B
【解析】略
28.【答案】C
【解析】
由于我国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储存、保鲜技术的进步,使得产于我国南部的荔枝,现在在西安也能买到新鲜的,C对,ABD错。
故选C。
29.【答案】D
【解析】湘剧位于湖南省,湖南省简称湘,秦腔位于陕西省,陕西省简称陕或秦,豫剧位于河南省,河南省简称豫,陇剧位于甘肃省,甘肃省简称甘或陇。故选D。
30.【答案】B
【解析】酥油茶是青藏地区的文化,赛龙舟、骑楼等出现在南方地区,坎儿井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灌溉设施,兰州拉面、马头琴、窑洞、信天游等是黄河干流附近地区的文化。
故选B。
31.【答案】(1)黑河;腾冲;稠密;
(2)14;蒙古;
(3)南海;渤海;
(4)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5)鄂。
32.【答案】(1)盆地 云贵高原
(2)秦岭 东西走向 0 豫
(3)一、二 距离海洋远近(海陆位置)
(4)平原 亚热带季风
(5)与海运相比,速度快,受天气影响小;(或:与空运相比,运费低,运量大)
33.【答案】(1)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黄河;半湿润区;(2)外流河;大;小麦;春旱;(3)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作物品种,多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农作物;改变灌溉方式,推广滴灌和喷灌技术。
34.【答案】(1)辽中南 京津唐
(2)三 湿润 半湿润
(3)旱地 水稻 甘蔗
(4)乙
(5)京沪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