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高一年级12月月考
用两晋南北朝时期
历史试卷
分
南朝
西背—东
择题(本题共
题日要求
肯
起源
在
穆
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以德行和
据,体现了平
钱禧认为科举郜
为代表。据此叮知
利于強化苎主
明是当时最
文明
正视
素
潮问存在继承关
有
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
题.而这个核
因古代一位著
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
隋唐时期统治者为解
力制衡问題¨所采
图是秦朝主要交通干线
修筑
省六部
两时期,中国
满倒转
带来了长久的好
出产小米
环壕
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朝在沿用郡县
基本制度和规则的基砒上,增
省设置
中央行事,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
文的较高
叩的“较高
制继袭朝推的郡县制
彻底解决中史集
秦
到地方的垂直管理
推动经济
图是我国占代某
国家机构设
其变化反
呈帝
年,汉武
其池诸子都
为列侯
化了汉初的郡国并行体制
加强了中央集
固
方封的
史试卷第
中央集权制皮
政府中央集杈削弱
地方行政机构精
丞相杈力不断增强
科举制功能进
).满族责族的特权削弱
表是某同学总结的某一时期
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兵台湾事
月
玉米、甘
产农作物推广种植
年未有之强敌
南方一些地区部分于
业使用门由屏佣劳动生产
兴办轮船招商局
银
创办江南机器
建强大海军及海防
地方
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
商和背商
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
为:“各∏岸轮船生意已被
势必挟
因此
商
自建行戍,自筹保
归清的经济
釆众家”;在此堪
成果
政仝书
战成
献
译述
人在威海
近海或成功将一决定远舰铁甲起吊
展现占代
先的地
某次戕争提
为研究虑门销艰直接证据的
战争
虎门销燃泡遗址
虎门锵烟浮雕
鸨片战
中
联军受
人为.领事裁判权定列
撄取各种权利和特
治、法律基础,是构成近代中国
者陈旭簏指出
对此合理的解释疟,领事裁
带来的解放作月
所能剿洗干净的。”以下各项符
走
方
大开方
足《南
映
求
其措施没有得到其体实施,但其中
和主张却为
维新
了主立完制度
全陂度除
中国近代化的潮
河
建地主
駐合方向
务
者妇复
下图是太
任巡抚的情况
眼界无
爱团与保守
反帝
」建
与非正
者在
世
方进
光彩的集体亮相
集体
推动中同
导致了晚清洋务运动彻底破
366年167-1B69年时问单位:年
致使清酸府
试卷第3页,共
登的一幅反映清
意图是说
代是中国封建社会
于商业和商人的认知和前期
逐渐发生着变化,国家出于自身
益考虑对于商业政策和政治政策的调整,国
政
利于工商业发展
越来越多地退出
经济竹直接
济
升始有了活跃的
摘自王
展影吃
先制度
根据材料一井
学知识,指出汉代实行盐铁官营政策的衬会背景。(12分)
宪制度与君主专性质
能
宪制度
嫁
座城市最能亻
革命”进
卷调
市依次为武
南
城市表述正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经济政策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1分
城
建立定都之减
副署
选择题
地的大
东
的大铁
盐、冶铁及其贩卖的营
盐
归官府经营
家的桑弘羊又以搜都尉领大
盐铁事业的
裘秦汉史纲要
级历史试卷第
年级历史试卷第2021~2022学年高一年级12月月考
历史答案
1.C [材料涉及中华文明起源中的三波浪潮,实际上 10.B [由图片信息得知,左图是三省六部制,三省长
是发生在三个不同区域,说明了不同区域及其文明 官皆执宰相之职,右图是皇帝直接管理六部,宰相
代表虽有一定的不同,但是最终都是中华文明起源 已不复存在。宰相制度的废除有利于皇权的进一
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融合,故答案 步强化,故B正确;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指中央对地
选C。] 方的 管 理,一 般 认 为 始 于 战 国 郡 县 制 的 实 施,故
2.A A错误;图片反映的是中央机构而非地方机构,故
3.D [道路的修筑大大便利了全国范围内的通行, C错误;图片信息显示是相权被废除而非加强,故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成为加强中央集权的 D错误。]
重要物质基础,故D正确;道路的修筑是由于经济 11.D [玉米、甘薯原产于美洲,新航路开辟后逐步
发展的需要,本题是从影响的角度分析,故 A 错 传入中国;南方手工业中的雇佣劳动实际上是指资
误;这些道路基本是在秦朝完成统一之后修筑的, 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随着新航路开辟,大量中
时序错误,故B错误;秦朝的道路主要在北方,而且 国商品销往海外,白银大量流入;商帮的形成是商
这一 时 期,中 国 的 经 济 重 心 也 是 在 北 方,故 品经济繁荣的结果。所有这些现象都是明朝后期
C错误。] 产生的,故D正确;其他选项在时间上与材料不符,
4.B [由材料“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诸 故A、B、C皆排除。]
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得封地为列侯”可知,这一规
12.C [“杂采众家”即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具有总
定实际是指“推恩令”。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各诸侯
结性;“徐光启个人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即显示
国的势力逐渐削弱,对中央的威胁逐步解除,中央
了其创新性,故C正确;A、B忽略了材料的完整
对诸侯王国的控制加强,即中央集权加强,故B正 性,故错误;材料没有显示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确;A、D两个答案与材料内容意思相反,故排除;
农业成就的比较,故D错误。]
材 料 主 要 是 涉 及 国 家 治 理 而 非 血 缘 亲 情,故
。] 13.A
[该题旨在考查对史料价值的认识。虎门销
C错误
烟池正是当初林则徐销烟的具体地点遗址,是最直
5.A [根据所学可知,三国时期,吴国位于东南,蜀
接的史料,是第一手史料,对研究林则徐虎门销烟
国位于西南;三国之后,西晋统一全国;西晋之后,
。 , 。] 具有重要意义,故A正确;其他选项都是以不同的东晋偏居江南 根据以上分析 答案为A
艺术形式或文学形式对虎门销烟的再现,不具有
6.D [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打破了世家大族控
, “直接”的特征,故不正确。]制官场的局面 选官依据由德行和学识取代了家世
, , ; 14.B [领事裁判权又称治外法权,晚清时期为列强和门第 抑制了门阀世族势力 故D正确 材料中的
在华攫取各种权利和特权的政治、法律基础,大大
核心词是德行、学识和平等,故排除A、B、C三项。]
7.C [该题旨在考查隋唐时期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 便利了列强的侵略,故B正确;领事裁判权严重破
制衡方式。三省六部制下所谓“权力制衡”主要指 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与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无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各有分工,各负其责,三省 关,故A错误;领事裁判权最早是在1843年中英
长官共议国事,共执宰相之职,故C正确;中外朝制 《五口通商章程》中规定的,故C错误;领事裁判权
度始于汉代,后代虽有延续,但不属于隋唐时期主 主要 涉 及 政 治 和 法 律,不 涉 及 资 本 输 出,故
要举措,故A排除;行省制度始于元朝,故B错误; D错误。]
科举制是选官制度,不涉及“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 15.A [《资政新篇》虽然是一个农民阶级的革命纲
制衡问题”,故D错误。] 领,但却提出了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
8.B [“出产稻米的地区”指南方地区,“出产小米和 主张,符合近代历史发展的潮流,故 A正确;由于
小麦的地区”指北方地区。“沙漏倒转”指北方和南 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一纲领并未得到实施,更
方的经济地位的变化;故B正确;A是原因,不符合 无所谓“引领”,故B错误;其中的一些改革方案和
题意,故错误;C与材料无关,故错误;D是影响宋 主张却为后来的洋务派所实施,并不意味着地主阶
代商业发展的原因,不是“沙漏倒转”的真正含义, 级对整个纲领的认可,只是其中的部分内容为地主
故错误。] 阶级中的洋务派所认可,故C错误;D与材料不符,
9.C 故错误。]
高一历史试题答案精析 第1页,共3页
16.B [清朝是满族贵族统治的政权。太平天国运动 “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与材料所表达内
失败后,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汉人出任巡抚、掌握 容不符,故D错误。]
地方大权的人数大增。汉族地方势力的崛起,必然 22.D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材料中“20世纪的大
引起满族贵族统治集团对地方控制能力的削弱,亦 幕拉开的时候”“世界大国们在东方”“很不光彩的
即清政府中央集权的削弱,故B正确;汉族官僚地 集体亮相”应是指1901年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
主的崛起,更多是控制地方大权,而且他们本身就 订《辛丑条约》这一事件。在此基础上分析《辛丑条
是清朝封建统治的一部分,故 A项“孤立”说法有 约》的影响即可。“推动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误;这种变化与科举制无关,故C项错误;汉人出任 的因素主要是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包括倾销商品
巡抚人数增加,满族贵族地位相对下降,但这并非 和输出资本,故A错误;“晚清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实质,也 不 能 说 明 满 族 贵 族 的 特 权 被 削 弱,D项 的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是因为没有完成自
错误。] 强求富的任务,故B错误;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发
17.D [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筹议海防折》”。日 生在1898年,即19世 纪 末,而 非20世 纪 初,故
本出兵台湾,让李鸿章等人认识到加强海防的重要 C错误。]
性和急迫性,因此,筹建海军,加强海防就成为当时 23.C [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
的重要事项,《筹议海防折》的主题当然应该是海军 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1908年
和海防,故D正确;A项是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这是题中1908年
之一,与海防无关,故 A错误;轮船招商局是洋务 《申报》立宪漫画的历史背景。漫画含义是有人试
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之一,亦与材料主题不符,故B 图将立宪的树枝插入(嫁接)专制的树干,但二者的
错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虽是军事工业,但主要是 大小、粗细、接口都不吻合,无法插入(嫁接),意即
制造枪械,与解决日本出兵台湾造成的海防危机关 立宪与 专 制 无 法 接 入(嫁 接),二 者 不 能 相 容,故
系不大,故C错误。] C正确。]
18.A [材料共有两层含义:一是外国轮船航运势力 24.C [该题旨在考查空间观念和识图能力。图中
基本垄断沿海各口岸的生意;二是为应对外国航运 ①是北 京,是1912年 袁 世 凯 接 任 临 时 大 总 统 和
公司的掠夺如何筹建中国人自己的轮船航运公司, 1915年复辟帝制的地方,也是1925年孙中山先生
故A正确。创办航运公司意在从外国人手里争夺 逝世的地方。②是南京,是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
航运利益,亦是求富的重要途径,故B错误;材料未 政府成立的地方,是孙中山先生就职临时大总统和
涉及清政府对民间投资设厂的态度,故C错误;商 《临时约法》颁布的地方。③是武汉,是1911年武
战是早期推新派的主张,故D项排除。] 昌起义爆发的地方。④是广州,是1911年黄花岗
19.C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定远舰和威海刘公岛,据 起义爆发的地方,是1917年“中华民国军政府”和
此可以判断这场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故答案选 1925年国民政府成立的地方。]
C;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没有海战,中法战 25.B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
争的马尾海战在福建,威海刘公岛在山东,故A、B、 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意即扩大了内阁的权力,
D三项均排除。] 限制了总统的权力。国务员“副署”说明内阁并未
20.B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思想文化运动”,即戊戌 完全掌握国家权力,因此并非典型的责任内阁制,
维新运动的思想启蒙(思想解放),而不是政治改革 故答案表述为“实际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是十分
运动,故B正确;维新变法运动得到了光绪皇帝的 准确的,故B正确。限制总统的权力与剥夺总统的
支持,故晚清政府拒绝改革的说法不正确,故排除 权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要注意区别表达的准
A;百日维新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但与材料信 确性,故A不对。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临时约
息不符,故C错误;戊戌变法的措施中“京师大学 法》与之差异较大,故C不对。随着袁世凯接任临
堂”得以保留,并非完全被废除,故D错误。] 时大总统,之后随即废除《临时约法》,进而复辟帝
21.A [材料共分两层意思,一是“比洋务派、改良派 制,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社会动
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 荡,长期稳定的说法与事实不符,故D不对。]
爱国性质;“无法超出所处的时代”反映了义和团运 26.(1)背景:地方势力膨胀;盐铁经营利润丰厚;长期
动的保守性,故A正确;义和团运动是具有强烈的 征战,财政困难;战国以来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古
反帝爱国倾向,其突出特点是反帝,反封建的色彩 代中国“工商食官”的传统;汉武帝全面加强中央集
并不明显,故B错误;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是完 权,巩固大一统国家。(12分。每点4分,答出三
全正义的,不管义和团运动本身具有怎样的保守性 点即可。)
或落后性,都不影响其完全正义的性质,故C错误; (2)新变化:抑商政策松动(国家采取有利于工商业
高一历史试题答案精析 第2页,共3页
发展的政策);政府减少官营经济,推动民营经济发 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这场运动没有实现预
展。(6分) 期的目标,以失败告终。(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
影响: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商人阶层的政治、经济 理,可酌情给分)
空间更加活跃);促进了商品经济(工商业)的发展; 答案三 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开展了新文化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推动了城市的繁荣;壮大了 运动。(2分)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反
市民阶层队伍;有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为 对封建礼教;提倡文学革命;提倡妇女解放、婚姻自
科技文化的发展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8分。 由等。(3分,任答3点即可)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
答出任三点即可。) 想文化革新,解放了人们思想。(3分,若学生回答
27.归类: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资产阶 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基础、启发民众觉悟、为马克
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 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等,可酌情给分)
者(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陈独秀、鲁迅。(4分) 28.示例:观点:除政治外,中华民国成立十年来的社
答案一 洋务派推行了洋务新政(掀起了洋务运 会发展皆取得了重要成就,皆可乐观看待。我赞同
动)。(2分)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 这一观点。(2分)
用工业;创办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建成 论证:中华民国成立十年来,政治上依然面临外部
了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2分)洋务新 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依然严重;北洋军阀的黑暗
政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 统治使共和制度遭到严重威胁。但民国初年的其
的机器生产技术)。(2分,若学生回答洋务新政一 他事业有了较大发展。经济上,中国民族工业得到
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或诱导了民族资本 迅速发展,推动了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思想文化
主义的产生,可酌情给分)洋务派期望通过洋务新 上,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了思
政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国侵略的目的没有达到。 想解放和文化革新;社会生活上,民国初年的社会
(2分) 生活出现了新气象,更多人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
答案二 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维新运动。 俗、新风尚。(论证部分共10分。其中,政治方面
(2分)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组织“公车上书”;推 两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合计4分;经济、思想文
动光绪帝进行变法。(3分)戊戌维新运动推动了 化、社会生活方面三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合计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一定程 6分。)
高一历史试题答案精析 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