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历史高一纲要上册 第19课辛亥革命-课件(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历史高一纲要上册 第19课辛亥革命-课件(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27 09:3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2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9课
辛亥革命
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历史局限性;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目 录
1894 1901 1905 1906 1911 1912 1913 1914 1915 1917
晚清政府
护法运动
二次革命
《临时约法

清帝退位
预备立宪
清末新政
兴中会
中国同盟会
黄花岗起义
新文化运动开始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成立
北洋军阀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
一战
南北和谈
中华民国
《中日民四条约》
府院之争
护国运动
第19课
辛亥革命
甘肃省酒泉中学 秦雅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03
01
02
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辛亥革命。
一、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
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倾覆……
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
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
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
向美国人民的呼吁》(1904年8月31日)
1、民族危机加深
林则徐、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器物
制度
向西方学习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维新变法”
探索救国出路
2、清末新政自救运动
清廷以“新政”挽救王朝气数的动机,却换来了推翻王朝以实现改革的结果:新式学堂培养了近代学生,因而造就了成批反封建斗士;新政发展工商,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军淘汰了旧军,结果却铸成了把枪口指向清王朝的武装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经济基础
3、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组织基础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促进革命发展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走上革命道路
3、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民族革命)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革命)
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社会革命)
前 提
核 心
保 障
理论准备
民族独立
民主政治
民生幸福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思考1:阅读孙中山这段话,分析三民主义的积极意义及局限性。
①进步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②局限性: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主义没有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民生主义是不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3、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军事准备
4、清政府“预备立宪”
1908
颁布《钦定宪法 大纲》
1910
三次请愿
“速开国会”
1911.5
“皇族内阁”
1901
开启“清末新政”
1906
宣布预备立宪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
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
五、……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非议院所得干预
十、总揽司法权……
立宪之路行不通
二、中华民国建立
何以不曰中华共和国,而必曰中华民国?此民字之意义,为仆研究十余年之结果而得之者。欧美之共和国,创建远在吾国之前,二十世纪之国民,当含有创制之精神,不当自谓能效法于十八九世纪成法而引为自足。……国民者,民国之天子也。”
——孙中山
1、保路运动
1911年5月,清政府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
首先起来反抗的是湖南人民,举行集会、罢工以示抗议。
1915年6月,四川成立"保路同志会",群众集会发展为武装起义,9月在荣县建立革命政权。
导火线
2、武昌起义
湖北军政府
革命高潮
3、南北议和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孙中山
资产阶级的妥协
4、中华民国成立
南京临时政府政府
1912.2.15
中华民国临
时政府成立
1912.1.1
1912.2.12
《清帝逊位诏书》
1911.10.10
武昌起义
颁布《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
1912.3.11
四川保路运动
1911.6
湖北军政府成立
1911.12
南北议和
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1911.10.11
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思考2:查找相关资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是中国法治史上的里程碑。
内容
第1条: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第5、6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选举以及被选举等自由权利。
第16条: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可弹劾总统
第51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45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性质
实际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重要文件。
体现主权在民原则,否定君主专制
自由平等,
否定封建等级制度
三权分立原则
因人立法,维护共和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绩究竟是什么,那 就是为中国社会的精神面貌和价值理念带来了巨变,创造了民主政治的先决条件和良好契机,由此可言,它不只是打落顶皇冠,而且开辟了中华民族振兴有为的希望之路。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
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政治近代化
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它结束了长达二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
——徐中约
《中国近代史》
帝国到民国帝制到共和
2、经济近代化
袁世凯政府颁布法律奖励实业,保护弱小的工商业,减免部分税收稳定金融,改革币制……辛亥革命后,爱国热情、提倡国货、振兴实业三者迅速融合,形成一股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
——黄逸平《辛亥革命后的经济政策与中国的近代化》
民族工业发展
3、思想近代化
几千年来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居然可以废除,还有什么不合理的东西不可以怀疑打破呢?批判封建家族制度和宗法伦理思想,主张家庭革命与女权革命。从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角度讲,辛亥革命正是从戊戌维新到五四运动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过渡。
——胡绳武《辛亥革命时期
的思想解放》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袁世凯称帝
张勋复辟
4、社会生活近代化
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时报》载文《新
陈代谢》1912 年3 月5 日
臣民到公民
5、没有完成历史任务
民国之政治,比之满清尤为不及……把持国事者,均系军阀武人,争权夺利,祸国误民,有国家共和之名,无国家共和之实。
——《孙中山全集》第七卷
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鲁迅《阿Q正传·革命》
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民国二年,某地农民家的春联
帝德乾坤大
皇恩雨露深
5、没有完成历史任务
与它(历史紧迫感)形影相随的负面效应之一,就是急于求成……辛亥革命失败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西方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到民主革命经过了二三百年以上的发展过程,近代中国却要在不到20年的时间“毕其功于一役”。
——摘编自章开沅《辛亥革命与“只争朝夕”》
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根深蒂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还很薄弱;也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大多仿佛沉睡着,或者只做一些无望的分散的反抗;站在革命运动前列的是一批受过近代教育而没有实力的知识分子。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历史局限性
清末自救运动
中华民国建立
1901年新政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立宪道路行不通
列强侵略加剧
保路运动
预备立宪
指导思想
进步性
兴中会
民族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政党
武昌起义
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同盟会
导火线
三民主义
高潮
创立民国
南京临时政府、南北议和、清帝退位、《临时约法》
历史意义
没有完成历史任务
局限性
巩固练习
1.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  )
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
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
巩固练习
2.(2015·海南高考·15)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
A.立法服从于政治
B.行政服从于司法
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A
巩固练习
3.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