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速度
基础练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位移越大,其速度一定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其速度一定越大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做匀速运动的物体,其位移跟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
2.安徽的黄山和九华山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设一游客驾甲车从九华山大门去黄山大门,行程162 km;另一游客驾乙车从黄山大门赶往九华山大门,行程158 km.若两人恰好同时出发且同时到达,则甲、乙在两地之间运动的过程中( )
A.研究甲车的行驶路程时不能将车看成质点
B.甲车、乙车的平均速度相同
C.甲车的平均速率大于乙车的平均速率
D.游客乙驾车行驶158 km指的是位移
3.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B.质点B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瞬时速度方向相同
C.到达M点时的瞬时速度的值一定是A的大
D.三个质点到达M点时的瞬时速度的值相同
4.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则可知( )
A.乙质点的速率小于甲质点的速率
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C.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质点运动的方向
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20 m
5.某质点沿一直线运动,在第1 s内通过的位移为2 m,第2 s内通过的位移为4 m,则质点在第2 s内的平均速度为 m/s,2 s内的平均速度为 m/s.
6.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v1=10 m/s,v2=15 m/s,求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提升练
7.(多选)骑自行车的人沿斜坡直线向下行驶,在第1 s、第2 s、第3 s、第4 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1 m、2 m、3 m、4 m,有关其运动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2.5 m/s
B.在第3、4两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5 m/s
C.第3 s末的瞬时速度为3 m/s
D.该运动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8.(多选)小华上午从家门口打车,经过一段时间又乘坐同一出租车回到家门口,车票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车号:粤—******
日期:2021-4-19
上车:2:08
下车:2:27
单价:2.60元
里程:12.0 km
全程:37.00元
A.小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37.9 km/h
B.小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0
C.小华全程的平均速率为37.9 km/h
D.小华全程的平均速率为0
9.平直公路上甲、乙两地相距60 km,一汽车沿直线运动用40 km/h的平均速度通过了全程的,剩余的路程用了2.5 h.求:
(1)此汽车在后路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2)汽车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10.登山运动中,小张用100 min由宿营地X爬到山顶Y.在山道上通过的路程是2 400 m,相对于X升高了1 200 m,如图所示.
(1)求小张由X运动到Y总的位移的大小.
(2)求小张爬山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3)他的朋友小李从Z点爬山,比小张晚20 min出发,平均速率为0.5 m/s,比小张早20 min到达山顶,求小李由Z爬到Y通过的路程.
参考答案:
基础练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位移越大,其速度一定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其速度一定越大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做匀速运动的物体,其位移跟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
解析由公式v=知,选项A、B错误,C正确,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跟时间的比值是恒量,选项D错误.
答案C
2.安徽的黄山和九华山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设一游客驾甲车从九华山大门去黄山大门,行程162 km;另一游客驾乙车从黄山大门赶往九华山大门,行程158 km.若两人恰好同时出发且同时到达,则甲、乙在两地之间运动的过程中( )
A.研究甲车的行驶路程时不能将车看成质点
B.甲车、乙车的平均速度相同
C.甲车的平均速率大于乙车的平均速率
D.游客乙驾车行驶158 km指的是位移
解析研究甲车的行驶路程时,甲车的大小、形状可以忽略,故可以把甲车看成质点,选项A错误;平均速度是矢量,甲、乙两车平均速度方向不同,故选项B错误;平均速率是行驶路程与所用时间之比,甲车行驶的路程大于乙车行驶的路程,且所用时间相同,所以甲车的平均速率大于乙车的平均速率,选项C正确;游客乙驾车行驶158km指的是路程,选项D错误.
答案C
3.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B.质点B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瞬时速度方向相同
C.到达M点时的瞬时速度的值一定是A的大
D.三个质点到达M点时的瞬时速度的值相同
解析三个质点运动的初、末位置相同,故位移相同,又时间一样,故平均速度相同,选项A正确;质点B沿NM直线运动但有可能静止,故不能断定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相同,选项B错误;到达M点时,三者瞬时速度大小无法确定,选项C、D错误.
答案A
4.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则可知( )
A.乙质点的速率小于甲质点的速率
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C.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质点运动的方向
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20 m
解析因为速度是矢量,其正、负号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速率是标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选项C正确,选项A、B错误;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运动,10s后从同一点分别前进了20m和40m,故此时两者相距60m,选项D错误.
答案C
5.某质点沿一直线运动,在第1 s内通过的位移为2 m,第2 s内通过的位移为4 m,则质点在第2 s内的平均速度为 m/s,2 s内的平均速度为 m/s.
解析由公式v=计算可得.
答案4 3
6.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v1=10 m/s,v2=15 m/s,求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解析设两段相等位移均为s,则两段用时分别为t1=,t2=,全程的平均速度v==12m/s.
答案12 m/s
提升练
7.(多选)骑自行车的人沿斜坡直线向下行驶,在第1 s、第2 s、第3 s、第4 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1 m、2 m、3 m、4 m,有关其运动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2.5 m/s
B.在第3、4两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5 m/s
C.第3 s末的瞬时速度为3 m/s
D.该运动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解析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m/s=2.5m/s,故选项A正确;在第3、4两秒内的平均速度'=m/s=3.5m/s,故选项B正确;由于题目条件不足,无法求得第3s末的瞬时速度,也无法判断此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故选项C、D错误.
答案AB
8.(多选)小华上午从家门口打车,经过一段时间又乘坐同一出租车回到家门口,车票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车号:粤—******
日期:2021-4-19
上车:2:08
下车:2:27
单价:2.60元
里程:12.0 km
全程:37.00元
A.小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37.9 km/h
B.小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0
C.小华全程的平均速率为37.9 km/h
D.小华全程的平均速率为0
解析小华全程路程为12.0km,位移为0,所用时间为19min=h,故小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0,平均速率=37.9km/h,故选项B、C正确.
答案BC
9.平直公路上甲、乙两地相距60 km,一汽车沿直线运动用40 km/h的平均速度通过了全程的,剩余的路程用了2.5 h.求:
(1)此汽车在后路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2)汽车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解析(1)汽车在前后两段的位移大小分别是
s1=km=20km
s2=60×km=40km
汽车在后路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km/h=16km/h.
(2)汽车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v=km/h=20km/h.
答案(1)16 km/h (2)20 km/h
10.登山运动中,小张用100 min由宿营地X爬到山顶Y.在山道上通过的路程是2 400 m,相对于X升高了1 200 m,如图所示.
(1)求小张由X运动到Y总的位移的大小.
(2)求小张爬山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3)他的朋友小李从Z点爬山,比小张晚20 min出发,平均速率为0.5 m/s,比小张早20 min到达山顶,求小李由Z爬到Y通过的路程.
解析(1)由X到Y总的位移的大小为
s=m=2000m.
(2)小张爬山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m/s
(3)小李爬山所用的时间
t2=100min-20min-20min=60min
小李由Z爬到Y通过的路程
l=v2t2=0.5×60×60m=1800m.
答案(1)2 000 m (2) m/s (3)1 80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