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狮王进行曲》 课型:音乐欣赏教学综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使学生从速度、力度、音高方面初步感受音乐所塑造的不同形象。2、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模仿,启发学生的想象,鼓励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动作和声音表现音乐中狮王威武的形象。3.、在童真童趣的氛围和教学环节中,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促其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教学重难点:1、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2、引导学生能用动作和声音表现音乐中狮王威武的形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师:小动物们都高高兴兴的准备去参加动物狂欢节,突然从森林里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到底是怎么回事?2、引入聆听“引子”。 1、进入情境,做好聆听前的准备。2、闭上眼睛安静聆听,发挥想象,大胆交流。 1、用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2、在情境中聆听“引子”部分,感受森林的紧张气氛,为聆听全曲定下基调。
二、聆听与欣赏 欣赏“狮吼”主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呈现“狮吼”主题音乐片段。师:是谁的声音这么有威力,吓得小树都发抖了?4、出示图形,引导学生分析“狮王吼声”在音高和强弱上的变化特点。5、模仿狮王吼一吼。6、揭题,简介作者。师:同学们刚刚表现得很棒,老师要奖励你们一首乐曲,它是由法国的作曲家圣·桑写作的《狮王进行曲》,那同时老师也想考考你们,仔细听这段音乐,看你们能不能听出狮王在这里吼叫了几次?7、初听全曲,数一数。8、再次聆听,出示图谱,反馈答案。 1、初次聆听“狮吼”主题。2、听辨音乐的变化。3、模仿吼声,感受音乐的变化,体验狮王的威风。4、初听印象,并听辨“狮吼”次数。5、再次聆听,对照图谱划旋律线、打拍子,感受全曲结构。 1、从最容易听辨的“狮吼”主题入手,让学生初步感受狮王形象。2、结合“狮吼”主题特点引导学生学会从音高、强弱这两个音乐基本要素上聆听,提高其音乐素养。3、引用图形与图谱,使学生的听觉具象化。
欣赏“狮王行进”主题
二、聆听与欣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9、呈现“狮王行进”主题音乐片段。师:狮王来参加森林狂欢节了,它会以怎么样的方式出场呢?10、模仿狮王走一走。师:刚刚的音乐片段速度较慢,重拍非常明显,像极了狮王稳重的脚步声。有谁能模仿出狮王威风凛凛走出来的样子?11、教唱《狮王之歌》。模唱——念词——唱词师:刚刚同学们模仿了狮王走路,但老师觉得光走路还不够威风,如果有个音乐伴唱一下就好了。12、再次模仿,能力提升。 1、听音乐,打拍子,感受音乐的速度,想像与思考狮王出场的样子。2、个别模仿,师生共同评价。3、小组模仿,激情体验。4、学唱主题,乐趣升级。5、再次模仿,能力展现。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因此设计了(听中感受——模仿中体验——演唱中巩固——模仿中提升)层层递进、步步提升的教学过程。
对比欣赏“小狮行进”主题
13、钢琴对比呈现“小狮行进”主题音乐片段。师:刚刚我们从速度和音高上听了狮王走路的音乐,老师这还有另外一段音乐,你们也用这个方法来听一听,看看它和“狮王行进”的音乐有什么不同,这样的音乐像是狮王家族当中的谁来了?14、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模仿小狮子走路的样子。 1、仔细聆听辨别。2、个别模仿,共同讨论。3、全体模仿。 1、有了之前的学习经验,学生很容易听辨与联想。2、小狮子的形象贴合二年级学生可爱、好动的特点,此处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
三、综合表演 15、听音乐律动表演。16、分角色表演。 小动物组: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欢迎狮王并演唱《狮王之歌》为狮王助威。小狮组:在听到音乐时绕场走一圈。狮王组:听到音乐时做出相应的吼叫和行走的动作。 1、考察学生对音乐的听辨能力和熟悉程度。2、展现风采,体验乐趣,升华情感。
四、课堂小结 17、总结评价 交流在本堂课学到的内容。 从总结中感悟音乐课堂的充实与收获。